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正值春季 这些曾毒倒东莞人的野生蘑菇勿摘

2017年03月09日 12:41 0人参与  0条评论

  

 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剧毒)

   东莞阳光网讯 (全媒体记者 马慧敏) 阳春三月,气温回升,雨水充沛,正是菌类生长的旺盛期,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段。日前,东莞市食药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今年第3号食品安全预警: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警惕误食毒蘑菇中毒。

  野生蘑菇毒性仅靠肉眼难鉴别

  每到春夏季节,“毒蘑菇”容易成为东莞的“毒物”,是引发食物中毒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去年5月,东莞5名市民前往大岭山镇马鞍山游玩,途中采回野蘑菇食用后被毒倒,其中有中毒者不幸离世。

  食毒蘑菇,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

  毒蘑菇又叫毒蕈,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约有200多种,广东则有100多种。广东最常见的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等。目前,识别毒蘑菇的唯一可靠方法是做物种鉴定,而由于有的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长得太像,即使是专家,有时也需要用到专业仪器才能分辨出来。极易误采误食而引起中毒。

  根据东莞市食药安办此前发布的《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在广东,引起严重的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多为野外采摘误食所致, 一是误食了与食用菌相似的种类。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大多数都说是以前曾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种类。第二种蘑菇中毒的情况,是野生食用菌中混杂了有毒的种类。

  以下这些毒蘑菇识别不可信!

  错误说法1 “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蘑菇的“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毒蝇伞很漂亮,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广东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伞是纯白色的,许多人却误认它无毒。

  错误说法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错误说法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

  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说法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误食毒蘑菇如何急救?

  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要立刻进行催吐,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排出体外。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一次510ml,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催吐后,务必立刻到医院诊治。

来源:东莞阳光网    编辑:马慧敏关键词:白色;毒蘑菇;菌柄;蘑菇;球形;毒性;边缘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