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莞新闻 > 正文

滨海湾新区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努力打造湾区新门户新明珠

2017年10月12日 09:01 0人参与 0条评论 >

  ■示意图

  记者昨日从滨海湾新区管委会了解到,按照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的部署要求,新区将加快推进滩涂填土、进场路、长安新河等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见新城”的建设目标,成为东莞新一轮发展的兴奋点和增长极。

  高起点规划

  打造东莞“新浦东”“大湾区明珠”

  滨海湾新区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是湾区唯一连片待开发区域,对接前海和南沙两个自贸区。据了解,滨海湾新区的中长期规划立足核心统筹区,辐射滨海片区,以放眼全球、对标国际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手笔,以国家自贸区的标准来规划建设,打造东莞“新浦东”“大湾区明珠”,引领东莞未来30年发展。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滨海湾新区的主要任务是构筑好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框架,重点理顺体制机制,做好园区申报和规划,实施造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5级开发和必要的招商引资,推进沙角A、B、C电厂和信义玻璃厂的转型。“十四五”期间到2049年,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着力把滨海湾新区打造为滨海新城、新经济中心和高端产业集聚地。

  根据规划,滨海湾新区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为导向,努力打造湾区新门户、新纽带、新明珠。

  高起点规划将重点做好片区交通统筹,建设好滨海大道、常虎高速延长线,打通新区道路微循环;做好全市“三规合一”和海绵城市的工作试点工作,扭转“项目牵着规划走”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为滨海湾新区开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高标准建设

  突出产业、人才和城市品质高端化

  城市、产业、环境是互动的,城市升级以提供一流环境,进而引进一流人才,承载一流产业为目的。“产城人融合”以“以人为核心,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容”为目标,营造“宜居、宜业、宜创业”的新环境,突出产业高端化、人才高端化和城市品质高端化。

  为此,滨海湾新区管委会通过把土地租赁给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自行开发或与其它公司通过PPP、BOT、1.5+2.0等模式进行合作开发,形成产业聚集,吸引人气。目前初步规划建设展览中心、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企业总部创新孵化基地、商业服务中心、贸易商务中心、物料集散基地等。

  步步高项目和交通轨道TOD项目,被喻为滨海湾新区的引爆点。

  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步步高成为新区最快的落户产业项目。新区以轨道交通2号线与轨道交通3号线的滩涂换乘站为中心,开展轨道交通TOD项目建设。同时,参考东京、香港、广州等成功TOD项目,计划邀请国内外成功的TOD运营商参与新区TOD项目开发、建设、运营。

  高效率推进

  滩涂开发为重心、围填海同步推进

  滨海湾新区确立了“滩涂开发为重心、围填海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有17个填海项目,目前已经拿到粤港澳文化街项目和深圳海洋科技研发基地项目海域使用权证书。

  填海工程正式启动后,滨海湾新区其余15个项目,正在开展相关专题报告编制工作。目前成立了新区控股公司,收回了滩涂1.2万亩土地。新区实际需要填土区域为6000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填土2800亩,年底前完成剩余土地的填土任务。

  记者了解到,片区交通建设方面,重点做好滨海大道滨海湾新区段(从虎门镇沙角延长连接新区交椅湾大道)、湾区大道等道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底前开工建设。长安新河一期工程(河道部分)已动工建设,二期工程(泵站、水闸部分)同步开展前期工作。进场路建设预计今年12月完成桥梁工程,2018年底竣工。

  滨海湾新区有17个填海项目。目前成立了新区控股公司,收回了滩涂1.2万亩土地。新区实际需要填土区域为6000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填土2800亩,年底前完成剩余土地的填土任务。


来源:东莞日报 编辑: 黄佩玲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相关阅读:

热门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来源:东莞日报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东莞阳光网
报障联系电话:0769-33332306
抱歉,你撞到了不存在的页面……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
链接可能已经过期
 
东莞阳光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关于阳光网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络广告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7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2002
东莞阳光网版权所有 © 2005-2018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