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虎门这个“家族基地”,比你想象的更酷!

2025年03月31日 08:38 1 条评论

隐于闹市藏于乡村的祠堂,不仅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了一代代乡亲子嗣的浓厚乡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南栅社区,就有这样一座大宗祠,它是家族成员祭祖、聚会的场所,更是家族历史、文化、教育和精神的载体。

南栅王氏大宗祠位于南栅小学门口左侧,坐南向北,背靠象山,三进四厢,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面阔13.5米,进深43.5米,占地面积587.3平方米。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门混合式梁架,硬山顶,人字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青砖墙体,碌灰筒瓦,柱、础、墙脚、门框均为麻石。

该祠堂建于清朝时期,是南栅现存最大的宗祠,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

王氏大宗祠是王氏家族拜祭祖先和议事的场所,长期以来用作办学,成为王氏子弟求学的地方,曾分别用作同仁学堂、象山学校、南栅小学等。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作为南栅老人康乐中心,后曾用作南栅幼儿园、图书室、粤乐社。

2014年12月,南栅社区启动对王氏大宗祠的修缮,翻新了祠堂大门,更换了内进正梁、瓦片,复原了祠堂壁画、内进原有的建筑及装饰,在修复原地面建筑的基础上,开挖地基,确定宗祠原建筑体制。如今的王氏大宗祠已恢复其古建筑风貌。

为了进一步活化利用好王氏大宗祠,南栅社区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在祠堂内展示王氏历代名人及南栅社区王氏家族的发展历史。

据了解,宋初,王氏先祖自太原经韶州至象山,随即就地安居。后各族相继入籍,人丁渐盛,村落蔓延,人才辈出,成为望族。过去盐业兴起,官府于广济渡口设栅把守,其南部尚处巨海之中,故称海南栅,后海水消退,去海而谓南栅。

▲文化综合体效果图

根据南栅社区“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该社区计划投入600万元,在王氏大宗祠一侧建设一座集村史陈列、图书阅览、粤剧曲艺、艺术培训等于一身的文化综合体,并与宗祠融为一体。届时,群众不但可以逛宗祠,读南栅源流,感受其厚重的人文历史,还可欣赏粤剧演唱,接受艺术熏陶,丰富文化生活。

来源:虎门太平    编辑:邓燕芬关键词:传统 文化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最热评论
1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东莞阳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坚持美好
2025-03-31
哇塞,虎门这个‘家族基地’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感!能承载那么多代人的乡愁,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真是让人向往啊!
已显示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