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的社保意识逐渐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社保卡也使用得越来越多。但是,提醒所有参保人,社保卡使用不当有可能会涉嫌骗保,严重者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一起去了解下。 莞事记者 谢慧龙:“喂,兄台,你知不知道你这种行为,随时有可能涉嫌骗保的。啊,我不知道喔。好,你坐下。其实就好像刚刚这种场景,大家日常在使用社保卡的时候,可能觉得这很正常,但是要注意,有的时候不正当使用(社保卡),随时可能使自己陷入违法的情况。” 市社保局介绍,社保待遇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采取欺骗、虚构事实、伪造有关证明文件等手段,骗取各项社保待遇,包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以及失业保险等五大险种。 骗保常见行为一:冒领养老金 市社保局宣传咨询科科长 吴汝棠:“家里有老人过世了,然后没有及时过来办理死亡待遇,然后家属继续冒领老人的养老金,因为养老金是每个月,发到老人的银行账号中,如(家属)没有过来办理死亡待遇,我们还会继续发放待遇(养老金),如果家属继续将钱领出来的话,就属于骗保行为。” 骗保常见行为二:将本人社保卡转借他人享受社保报销待遇 市社保局宣传咨询科科长 吴汝棠:“第二种就是医疗保险,或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方面的,冒用他人的身份,进行住院报销或者门诊报销,或者申领工伤待遇等,说的具体一点就有一个(案例),哥哥拿着弟弟的社保卡或身份证,去社区门诊看病,看病之后就直接享受医保报销,这个行为属于骗保行为。” 骗保常见行为三:不符合条件后仍继续领取失业金 市社保局宣传咨询科科长 吴汝棠:“第三种就是失业保险方面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在享受待遇期间又重新就业了,没有及时到社保部门办理暂停待遇,然后还继续申领失业金的话,这种行为也会触发(诈骗)。” 这几种行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接触到,因此社保部门也会采取多种措施去预防这些骗保行为,例如采取身份认证,或者是现场调查取证以及后台数据预警等。 如果有人恶意骗保,一经查处,又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呢?下一期的“社保知多D”,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 |
0人参与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