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人大首次启用“市级民生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提请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差额票选出2022年东莞市十件民生实事。市政府接力落实,持续擦亮市十件民生实事工作品牌。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十件民生实事46项具体任务逐项落地实施,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实现连续第10年100%完成十件民生实事任务。
一、提高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能力(5项具体任务)

全力构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组织超过31万人参加“东莞义警”,深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截至2022年11月底电诈警情数量同比下降20.20%。
进一步防范和压减道路交通事故,2022年,全市共发生一般道路交通事故2921起,交通事故数和事故亡人数分别下降24.01%、27.27%。
向市民大力普及应急救护及防灾避险知识技能,超额完成全年6万人次专题培训任务,覆盖全市高一年级学生。
2022年,全市食用农产品快检完成116.99万批次,不合格1.75万批次,销毁不合格产品1.63万公斤;按每千人6批次(6.28万批次)的标准完成食品抽检6.79万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1325批次,发布66期核查处置通报,超额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快筛114.48万批次和每千人6批次等目标任务。
二、加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8项具体任务)

提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至每人每月1200元、1920元和1949元,其中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水平已位居全省第二。
拓展社会慈善阵地,拓宽慈善关爱服务,全市新建103个“慈善爱心驿站”;全市养老机构共有床位5739张,护理型床位比例达73.08%,超额完成50%的年度目标;累计为独居老人发放“爱心防跌包2582个,结成爱心“模拟家庭”1007对,全市597个村社区均已覆盖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
为本市户籍重度残疾人提供残疾评定上门服务,累计开展705人次,办理残疾人证620人次;在全国率先培育40名残疾人就业辅导员,为127名就业困难残疾人开展759次职业指导等服务,提供227次岗位推荐,成功就业63名,推动我市残疾人就业率达到55.72%,居全省第二。
深化妇女儿童正向支持援助服务,累计开展家庭危机识别和干预知识宣传1262场,跟进危机家庭个案1196个,组织亲子教育社区活动735场,累计服务人次64.1万人次。
开展“莞薪无忧”等专项行动,排查发现劳资风险隐患360宗,约谈欠薪企业142户次,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8宗,累计为11772名劳动者追回工资9475.07万元。
三、持续改善都市人居环境(5项具体任务)

高标准推动滨水岸线示范段二期工程、城市儿童公园项目建设,完成46个“园中园”儿童公园和101个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
大力开展33个老旧小区改造,累计投入5243万元开展建筑外立面、水电气管道、加装电梯等改造,惠及7031户居民。
全市完成180公里碧道建设,超额完成150公里年度建设任务;全面摸排412条行政村、1335条自然村生活污水问题,推动群众身边河湖水更清、景更美。
四、大力推动教育提质扩容(5项具体任务)

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53所,新增学位7.02万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园37所,新增公办园学位8784个,均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
面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非户籍学生发放学位补贴,顺利完成优化义务教育结构任务。公办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实施第一课时免费政策,设立市镇课后服务财政专项资金,在全市154所义务教育学校(含青少年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暑期托管服务,较好地帮助家长解决“接送难”和“看护难”问题。
持续开展中小学教室灯光照明设备改造,改造1.1万间普通教室灯光照明设备,完成年度任务110%。
积极推动特教融合发展,按照一个镇街(园区,不含滨海湾新区和水乡管委会)一个班的标准,在全市开设了33个特教班,招收特教班学生278人,专职特教班教师74人。
五、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5项具体任务)

探索构建多层次医保体系,推出普惠险商业健康保险“莞家福”,参保人数88.18万,在全市1005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一站式结算。截至2022年12月底,“莞家福”累计赔付2826.82万元,涉及6993人次。
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生育医疗费用现场直接结算,减轻参保群众“跑腿”“垫资”负担。。
启用市心理热线中心新工作场所,打造“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组建了1101人的市、镇两级危机处置应急响应队伍,健全紧急联络机制。
深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早期筛查及干预行动,首诊血压测量率达90%以上,年内完成糖尿病早期筛查人数达13万余人;为全市适龄女生免费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第一针),累计接种39860人,第一针完成率100%。
六、持续推进交通拥堵治理(2项具体任务)

完成119个拥堵节点治理,大幅超过年度50个节点治理目标,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年内新增9.5万个停车位,超额完成年度新增6万个停车位的建设任务。
七、深化就业创业帮扶和住房保障(5项具体任务)

大力开展就业创业帮扶服务,实现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应届高校毕业生100%就业,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帮扶1.7万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15万人次,全年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等各项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年度目标。
大力实施“展翅计划”,开发超过7800个优质实习见习岗位,超200%完成年度岗位开发目标。
多渠道开展住房保障工作,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895套,开工建设三限房(共有产权住房)4128套,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八、打造惠民服务响应型政府(4项具体任务)

依托“i莞家”APP上线432项服务,实现1284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市线下窗口通办,城市综合服务统一移动门户逐渐成型。
大力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全市铺设1996台自助终端,为1222台银行智慧柜员机赋能政务服务功能,实现339项本地业务及614项跨域通办业务便民办理。
做优做强“民生大莞家”品牌,将“12345”热线“6”号键设置为“民生大莞家”专号语音键,推动民生诉求“一键通”办理,安排专项资金1.26亿元,办成1020多件有助于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民生微实事”项目,解决了4.3万多宗困难家庭和个人的“民生微心愿”。
按计划向社会公布200个“莞家驿站”公益服务精品项目,组织开展活动5029场次,累计服务29.6万人次。
九、共享多元公共文化生活(3项具体任务)

2022年优享文化年精准对接高层次人才、产业工人、青少年、城市长者等四类群体的文化需求,沉淀产生400个文化社群,全年提供文化活动2185场次,惠及市民群众35万人次。
推动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对2万余名群众进行体质检测,完成健身指导时间超12万小时。
新建、改扩建42座旅游厕所,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4项具体任务)

深入推广实施东莞城管片长制,全市累计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服务驿站359座,布设城管片长429名,发现并处置城市“六类”问题约51.17万宗(处)。
建设175个口袋公园,其中36个达到精品口袋公园标准。
推动实现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和市区4个街道垃圾分类100%覆盖,28个镇30%村(社区)垃圾分类有效覆盖。
镇村同治,全域推进,全市各镇街(园区)、村(社区)高标准完成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全市有属地的576个村(社区)“宜居圩镇”创建率100%,其中达“示范圩镇”标准的村(社区)共400个,示范占比69.44%。松山湖、滨海湾、莞城、东城、万江、南城、石碣、横沥、东坑、石排、茶山、长安、厚街、麻涌、洪梅、道滘、谢岗、樟木头、凤岗等19个镇街(园区)实现全域创建“示范圩镇”,进一步健全了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人居环境品质明显提升。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意义重大。东莞各级各部门将持续打造市十件民生实事工作品牌,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民生保障水平,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