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东坑镇中心区北部,丁屋村、彭屋村、黄屋村三个村连成一片,公园为睛、生态为廊,如诗如画,好一幅阡陌田园图景,这里就是入选首批全省典型村、全市典型村的“丁彭黄”片区。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东坑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城管等部门,推动“丁彭黄”片区城乡环境有“颜”有“序”,化城市“美貌”为文旅新动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马腰岭山体公园、亲水平台、夜光步道、月雕塑……东坑镇投入2亿元,连片改造丁屋、彭屋、黄屋三条村,建成约200公顷的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结合美丽圩镇建设,实施风貌带提升,通过修复山水生态、整治综合环境、优化内部交通、完善配套功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新天地,串联周边的荔枝公园、古围墙、宗祠等生态、历史文化资源。
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记者采访当天,就遇到了一群从香港来的骑行爱好者。据领队文先生介绍,他们的骑行团一共46人,为了一睹“丁彭黄”片区的美景,一路从黄江骑行到东坑。他说:“这条村很有古老文化气息,在香港很少能看到这样的风景,这趟旅程不虚此行。”
“环境力”助力居民增收
环境提升了,还得维护好。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东坑分局管理牵头制定片区管理方案,统筹规范了三村的清扫保洁、绿化养护、市政管理,重点落实了一条严管路、一条示范街道、两个小公园的建设,推进了旧村“三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片区面貌历久常新。
城市管理,久久为功。管得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2007年邓师傅来到黄屋村创业,以理发这门手艺谋生,见证了黄屋环境的改变,也享受到了共建共治的成果。据邓师傅回忆,他刚来的时候,理发店门前的破旧水塘堤坝路没有铺设水泥,路面坑坑洼洼。经过整治,现在店门口的路拓宽到五米,路面也平整了。“环境好,生意也跟着好了。”邓师傅说道。
“潮流力”发展文旅经济
美景把游客吸引来,文旅配套让游客留下来。东坑对丁屋村、彭屋村、黄屋村实行错位发展。其中,黄屋村乡村风貌保留相对完整,基础设施完善,周边路网通畅,主要发展潮流文化,第一个项目是打造青年创业街。
青年创业街对青年创业者实施一定的扶持政策,程意咖啡主理人谢文立就是在政策和美景双重吸引下,毅然从外村过来创业。他坦言,当时对黄屋村“一见钟情”,村里美好而安静的调性,和他的品牌理念不谋而合,“营业情况还是在预期之内的。”
“丁彭黄”片区媲美世外桃源的惬意生活,也吸引了不少文化工作者过来定居。自媒体人朱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直言,第一次来到黄屋村,就决定要搬来这里,“环境好,空气好,我拍摄会有更多灵感。”
(记者 杜洁莹 姚键平 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