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动人的诗句在这个春天居然流进了一片状如手掌的小岛上,掌洲岛大片大片的芦苇荡,高举的芦苇花倒映在水波中,仿佛在向人招摇。
是的,你没看错,掌洲岛的芦苇开花了。
当潮水涨起来,顺着掌洲河岸边的碧道进入亲水栈道,成片的芦苇荡在春风中翻涌出雪浪般的花海。这座被工业化浪潮环抱的江心绿岛,正以原始生态之美叩击都市人的心扉。在道滘镇打造“和美道滘”的蓝图中,掌洲岛芦苇荡的苏醒恰似一曲自然与人文的协奏曲,为健康工业园区的科技脉动注入诗意注脚,让乡村振兴的叙事平添几许浪漫章节。
01
生态绿洲里的工业美学
掌洲岛坐落于道滘镇南丫村西南,东江南支流与厚街水道在此交汇,形成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天然沙洲(据《道滘镇志·地理篇》)。这个距离东莞中心城区仅20公里的江心秘境,与岛内高新产业园区形成奇妙共生。
摩尔顿·未来岛产业园位于掌洲岛内,占地约80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现代智能厂房、研发办公楼、总部办公基地、食堂、交易展示中心和综合配套等。玻璃幕墙构成的大楼临江摩云。
站在水边栈道,远远地望过去,天蓝色玻璃幕墙投映着芦苇摇曳的剪影,精密仪器与自然韵律在此达成微妙平衡。
沿河而铺开的芦苇荡别具韵味,藏在芦苇花叶上的鸟,与芦苇根下浅水中的“跳跳鱼”,两种本不交集的生物,往往会彼此吓一大跳。被惊动的“跳跳鱼”会同一时间曳尾潜入深水,发出沉闷的声音。这与鸟声清脆碰撞出一种魔幻与现实的交响。
“跳跳鱼”是一种比较敏感的鱼种,如果污染严重,根本找不到它们的踪迹。如今,满河、满滩涂的“跳跳鱼”,宣示着它们遗失许久的家园也回来了。
02
农耕基因里的诗意重生
掌洲岛的农耕记忆深埋在芦苇根系之下。老一辈村民仍记得集体生产时期,这里曾是“鱼米水乡”里的粮仓,广种水稻,当然也不乏甘蔗、香芋等农作物。咸淡水交汇处的冲积土培育出独特的农产品风味。如今,现代农业示范区与生态湿地相映成趣,无人机在芦苇荡上空划过,既监测着农作物长势,也守护着候鸟迁徙通道。
枣红糯被人们誉为水乡瑰宝,枣红糯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保健功效,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食材,特别是在水乡一带,枣红糯米粽、枣红糯米水更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掌洲岛农业公园正是盛产枣红糯的地方之一。不过,那得等到秋天再种植。现在广阔的田野上已经青葱满眼。
掌洲岛农业公园项目是道滘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示范项目之一,为打造好这一示范项目,通过项目达成生态和经济“双赢”的目标。2018年以来,道滘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规划、系统部署,投入近千万元,改善农田整体环境,实施绿化提升改造和掌洲河整治。使得掌洲岛实现水环境优美、道路畅通、绿意盎然的良好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生态修复最有力的芦苇重新在这个岛的水边蓬勃生长,从古老的《诗经》走出来,焕发新生。
03
湾区客厅里的城市疗愈
在这个气候宜人的春天,无论是中午还是傍晚,园区的工人习惯性地走向碧道,环岛散步。他们脱下工装换上运动鞋,沿2.8公里木栈道穿行芦苇丛中。在园区上班的卢小姐与闺蜜缓缓地走过栈道,斜阳将她们的头发以及身后的芦苇花,勾勒出闪烁的金边。她们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身边的比人还高的芦花,一路轻松愉快。卢小姐是公司的业务能手,春节前曾登上公司销量冠军的宝座,意气风发的她说:“平时的工作压力很大,但是走在这里,看着芦花在温柔可触,紧绷的神经就放松下来。”同样的栈道上,带着儿子骑行的年轻夫妻,看着摄影师的镜头对准他们,也没有丝毫躲避。这里的每个相遇,每一个场景,都构成了工业园独特的浪漫剪影。
随着深莞惠都市圈交通网络加密,掌洲岛的生态辐射力持续增强。广州、深圳的游客乘城轨前来体验“两小时生态圈”,香港的摄影师也慕名而来。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江心岛,正以生态名片姿态融入大湾区城市群的周末生活圈。
当阳光为芦苇镀上金边,白鹭的倩影与远处健康产业园的霓虹构成时空叠影。掌洲岛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在现代文明坐标系中寻找生态价值的最优解。这片飞舞的芦花,既是对农耕文明的温柔致敬,更是对未来城市的深情告白。在这个工业与生态共舞的时代,道滘人用智慧与情怀,将一首古老的《蒹葭》诗,谱写成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