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挺进创新型一线城市,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2018年02月27日 10:09 0人参与 0条评论 >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将构建“一廊两核三带多节点”空间格局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TOD站点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GDP突破7500亿元大关,R&D占比全省第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突破50%……2017年东莞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反映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经济转型的系列指标均为十八大以来最好水平。

  经过数年努力,东莞经济活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东莞转型已抵达向质变突破的“关口”。未来,东莞将以建设智能制造强市、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市为牵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东莞有基础、有责任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走在前列,为全国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为总结经验、部署工作,2月27日,东莞召开全市深化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力争用更多鲜活的实践,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科技创新支撑东莞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初,东莞“两会”传出捷报:2017年,东莞GDP突破7500亿元大关,增长速度创下近四年最高;过去一年,东莞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经济转型等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多个指标均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十八大以来最好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以省创新驱动“八大举措”为指挥棒,着力打造创新型经济,努力在全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战略部署中走在前列。尤其是2017年,东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把握机遇,主动参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从机器换人到“倍增计划”;从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到高标准打造中子科学城,挺进创新型一线城市;从“世界工厂”到国际制造名城、智能制造强市、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短短几年间,东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生产车间出发,从龙头企业走向整个行业和地区,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开花结果。东莞创新发展走过了一条从科技支撑产业向科技引领产业转变、从分散式创新向协同式全域创新转变、从服务自身发展为主向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转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今,东莞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实现了“六个显著”——创新主体规模显著壮大,重大科学成果显著涌现,综合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资源要素显著聚集,区域创新体系显著优化,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据统计,截至2017年,我市高企累计达4077家,比2016年翻了一番,高企总数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高新技术新增培育入库企业数2400家,数量稳居地级市第一;全年我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0402件和4969件,分别同比增长30.92%和34.95%,分别位居全省第4位和第3位。

  2017年,位于东莞大朗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获得第一束中子束流,迈出产业应用的第一步。同年8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东阳光集团宣布联合攻关“硼中子俘获治疗项目”。同年12月,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进入全省首批启动的4个实验室行列。

  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正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积极构筑“一廊两核三带多节点”空间格局,形成辐射带动全域发展的创新核心区和增长极,发挥产业配套优势,吸引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在东莞孵化和产业化,挺进创新型一线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

  其中,东莞将依托散裂中子源高标准打造中子科学城,积极争取同步辐射光源落户,构建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努力在先进材料、高端元器件等领域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高品质国际社区,吸引高端人才、产业、资本等创新资源集聚发展。

  创新引领发展模式态势明显

  经过多年努力,东莞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动能转换明显加快,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东莞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态势明显,正大步迈向质变突破的“关口”。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今年年初,市委“一号文”正式发布,提出高质量发展的“东莞方案”,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市委“一号文”涵盖七大领域25条政策,从发展目标、方向、路径、关键环节等多个角度厘清了东莞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市委“一号文”提出,我市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建设智能制造强市、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市为牵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有基础、有责任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走在前列,为全国全省探索经验,作出示范。市委“一号文”明确指出,东莞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精神,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从产、城、人、制度四个层面进行具体部署,将努力实现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绿色集约的城市格局、和谐幸福的人民生活、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等四大目标。

  在高质量发展举措上,我市将结合转型发展的基础和进展,突出强支撑、补短板。在强支撑方面,重点是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加快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补短板方面,重点是构建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升城市品质和改善民生水平。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是我市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历史性跃升的重大战略机遇。市委“一号文”提出,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依托散裂中子源高标准打造中子科学城。中子科学城将成为东莞赢得创新驱动发展竞争主动、推动经济持续转型的战略支撑,为此我市将按照“两核一轴十区”“一带一郊野公园”的空间规划,打造大装置创新中心和复合城市中心,提供国际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品质,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绿色生态、智慧人文的科学之城、创新之城。

  未来,我市还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滨海湾新区统筹发展,努力携手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共同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核心轴带”,把握世界最新产业和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国内外高端智造业总部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和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

  同时,我市还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辐射带动机遇,对接广深乃至全球创新、开放合作资源,将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为开放型经济引领发展新高地。

  延伸阅读

  【倍增计划】

  政策红利释放

  企业加速倍增

  2017年主营收入超过3亿元,销售额和利润均实现了倍增……对于东莞市怡合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来说,去年无疑是大获丰收的一年。该公司几年间不仅实现从传统零部件制造企业转型为系统服务商,员工规模也从创业之初的60多人发展到千人,在去年入围倍增试点企业后更是如虎添翼。

  在市级倍增试点企业中,像怡合达这样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实现“倍增”的企业就有17家,包括锂威能源、搜于特、大疆创新、东阳光药业等。这背后,是东莞大力扶持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全面实施“倍增计划”,从政策、产业、土地、资本、人才等五个方面,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强力支持214家市级试点企业和1054家镇级试点企业内涵增长和集约转型。

  为此,我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市倍增办,一年来共举办各类市级重要会议9场,各镇街(园区)累计召开了200场以上协调会;全市出台22份配套政策和细则,各镇街(园区)出台了139份政策,建立起“倍增计划”政策体系;同时,市财政落实政策一年来,已向1141家次试点企业拨付资金约3.2亿元。

  随着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倍增计划”成效初现。2017年,市级试点企业实现主营收入超6000亿元,增速超过20%;税收超过140亿元,增速近30%;规模效益保持高于全市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增长。

  这些阶段性成果,全面推动我市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有力支撑了东莞规上工业增速跃居珠三角九市第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突破50%。同时,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得到国务院督导组和省的充分肯定,部分经验也在“莞版实体经济十条”中得以推广。

  新年伊始,东莞“倍增计划”扩容。根据此前公示,285家企业拟纳入名单,其中250家试点企业,35家名誉试点企业。更多优质企业享受倍增支持的同时,“倍增”的地基也在不断夯实筑牢。

  【城市品质】

  宜居宜业宜游

  高端资源云集

  “来东莞虽然只有两年多,但感觉到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一天天改善,整个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在散裂中子源园区工作的陈建良,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一名在读博士生。在他看来,东莞对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以及这里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和城市面貌,都促使他产生了毕业后留莞工作的想法。

  这正是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潜在效果。城市品质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东莞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群众的强烈要求。2017年,东莞全面启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及城市配套规划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着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

  一年来,东莞聚焦“一心两廊三区四门户多节点”,围绕中心城区强化等10个重点领域,选定启动第一批次城市建设项目582个,投资规模达1880亿元。同时同步实施各镇街(园区)三年提升计划,新建美丽幸福村居100个。

  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莞惠城轨建成通车,赣深客专东莞段开工建设,虎门高铁站、东莞西站、东莞火车站等TOD项目加快推进。此外,从莞高速、粤晖大桥、红海大桥等项目也完工通车。

  在城市管理上,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大提升。我市出台了相关精细化管理办法,查处了城市“六乱”行为25万多宗,清理积存垃圾69.4万吨,增设公益广告牌近1.2万个,拆除整改违建523宗、面积约61万平方米。

  2017年,东莞大力推进85项重点任务,建成文明示范项目930个。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后,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也没有丝毫放松。

  未来的东莞,还将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提升对高端资源要素的承载力和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正如2018年市政府“一号文”提出的建设“美丽东莞”的宏伟蓝图,我市将对标国内外一流城市,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打造中国工业城市绿色发展样本和典范,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园区统筹】

  核心强力带动

  区域均衡发展

  2017年12月,松山湖片区2017深圳推介会在深圳举行,大岭山信濠光电科技、石龙中科信息港、大朗以诺通讯增资扩产项目等29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超250亿元。这是松山湖片区首次集中亮相,是展现松山湖片区推进园区统筹组团发展的最新成果。

  过去一年,东莞把园区统筹组团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在不改变行政架构和空间范围前提下,将全市划分为6大片区,确定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水乡新城等3个先行区,梳理形成中子科学城等14个项目“引爆点”,着力破解资源配置碎片化问题,构建全市组团联动发展格局,成果初步显现。

  一年来,松山湖片区“1+6”统筹组团发展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松山湖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实力排名上升至23位,正努力打造面向全国全球的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通过科学谋划新城与片区的发展定位,加强水乡新城建设,水乡片区实现生产总值增长9.3%,快于全市1.1个百分点,正在成为东莞新的经济增长极。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滨海湾新区。去年,长安新区正式更名滨海湾新区,面积扩容至83.2平方公里。滨海湾新区、东莞港正式挂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重大发展平台。伴随着创新资源的涌入,以及不断增加的优质产能扩张需求,这一片区有望成为东莞市高端制造业新高地。

  在园区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东莞大力扶持次发达镇村(社区)发展,区域均衡发展态势也更加明显。去年,东莞提出连续3年,设立每年10亿元、3年共30亿元的资金池,帮扶8个次发达镇增强“造血功能”。2017年,8个次发达镇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2%,快于全市2个百分点。


来源:东莞日报 编辑: 谢瑞玲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热门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来源:东莞日报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东莞阳光网
报障联系电话:0769-33332306
抱歉,你撞到了不存在的页面……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
链接可能已经过期
 
东莞阳光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关于阳光网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络广告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7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2002
东莞阳光网版权所有 © 2005-2018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