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拒绝出国 只想干成三件事

2018年03月30日 14:43 0人参与 0条评论 >

  30年来,瞿金平一直默默耕耘着被很多人认为冷门的塑料加工成型技术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从不觉得自己脸上的几点伤痕算什么,那是在一次试机故障时,被过热分解的塑料熔体烫伤的。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创业艰辛的痕迹,更是科研创新的荣誉。

  塑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然而,塑料加工产业单位产值能耗高、石油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开展高分子材料绿色先进加工成型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对提升我国塑料制造装备的国际地位至关重要。

  在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工教授瞿金平和他的团队“三十年如一日”,他们的研究成果颠覆了100多年来的传统加工原理,催生了塑料加工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深刻“蝶变”。

  他说:“几十年来,我始终围绕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开展研究,未来还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做了三件事三获国家科技奖

  “在科学上我不喜欢走前人走过的路,乐于独辟蹊径。我这辈子只做了三件事。”瞿金平说。

  第一件事,上世纪90年代,瞿金平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将机械振动力场引入塑料加工成型的全过程,实现振动剪切形变支配的塑化加工成型机理。这一理论获得了1997年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199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第二件事,瞿金平带领的团队突破了百年来高分子材料加工以螺杆为核心元件的发展模式,把高分子材料变成“手打牛肉丸”,拓宽了加工领域。该项技术再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获得了2014年中国专利金奖、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第三件事,瞿金平正在开展与拉伸流变塑化加工原理与技术相匹配的一系列制品短流程成型制造技术创新研发。我国新疆等地的种植业大面积地使用农用地膜,现在已运用了这项新技术,实现地膜不易破、可全回收,对防止土地污染和塑料回收利用有着重要作用。新技术还将促进超级防弹衣等一大批具有超强性能的高分子产品的诞生,为撬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做出重要贡献。

  17岁办厂本科发表国际论文

  “我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而是从乡村小路走入科学殿堂的。1957年,我出生在湖北山村的一个木匠家庭。孩提时代,奶奶就教育我,要跳出农门干大事情,必须读书,读好书。”

  在动荡的岁月中,瞿金平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知识的追求。高考一恢复,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并在那里一直学习工作至今。

  17岁那年,瞿金平就展示出很强的钻研精神和动手能力,帮助生产大队办起了小发电厂,还研制广播电话线路自动切换器,解决了电灯零线通广播的技术。

  在农村当电工的那几年,经常动手使他更加感知理论知识的欠缺。大学本科阶段,瞿金平都没有什么社交活动,一个人住在广播室里,心无旁骛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毕业时,他的论文《关于销钉螺杆理论与实验研究》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摘要被推荐到欧洲塑料工程学会发表。这是塑料机械专业第一篇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竟然是由一个本科生完成的。就这样,在科研的征途上他迈出了第一步。

  辞去副校长专心搞科研

  “我国高分子产品及其制造装备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我国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缺少自主研发的高端制造装备。我应当将过去的成绩当做新的起点,带领同事们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攀登,加快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报效祖国,造福人类。”

  1998年至2007年,瞿金平一直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为了腾出更多时间用于科学研究,他养成了除了吃饭睡觉,包括节假日在内的几乎所有休息时间都泡在实验室的习惯。2007年12月,瞿金平主动要求卸任学校副校长职务,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

  “为了科学研究,为了发明创造,我翻烂了多少资料,说不清楚;实验室内多少回长明灯,说不清楚;失去了多少天伦之乐,也说不清楚。”瞿金平说,“如果说今天我成功了,那么功劳应归功于支持我、鼓励我的各级领导和学术前辈们,功劳应归功于与我同甘苦共患难的同事们,功劳应归功于解决了我后顾之忧的妻子。我感谢所有支持和关心过我的人们。我应当将过去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带领同事们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攀登,尽快将我们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变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所有荣誉都是过眼烟云,只有对社会的贡献是永存的。”

  创新故事

  留下来,与塑料加工较劲

  本科毕业后,瞿金平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他要彻底解决塑料成型加工过程及机械中存在的缺陷。经过几年的学习研究,他提出“电磁动态塑化挤出”的研究课题,尝试把电磁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聚合物流变学有机地融入塑料成型加工领域中,对其进行全新的变革。

  就在这时,两封英美深造邀请信摆在了他的面前。“到国外搞课题,科研和生活条件都好得多,样机的研制可能顺利一些,但是,我不愿意把在国内辛勤劳动换来的新成果,拿到外国去开花结果。”

  瞿金平揣着自己的课题和国外博士生录取通知书闯进了当时校长刘振群的家。他把两样东西向校长摊开:“如果留在国内能让我研究自己的课题,我一定不出国。”校长笑了问道:“需要多少经费?”“三万元。”“好,我动用校长基金三万元,你去专心研究你的课题。”

  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瞿金平,他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1990年,国家科委11位专家到华工考察火炬计划项目,当时是冲着另一个课题来的,不知是谁提到瞿金平正在做的项目,专家们很感兴趣,都说要过来看一看。看看就看看,瞿金平也没做什么准备,打开原理样机只运行了30分钟,这群在全国顶尖的专家们被吸引住了。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项重大发明,当场就将该项目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预备项目,并拨款40万元支持开发工作。

  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1992年9月,瞿金平团队研制的工业产品样机成功地吹塑了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是一项国内外新发明,它将对国内外传统设备发起革命性的挑战,起到更新换代的作用。

  新发明得到了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化工部、广东省科委等的立项支持,共获得2000多万元专项基金,其中一些科研项目还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

  就在这个时候,国家教委决定公派瞿金平到美国柏克利加州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这对瞿金平来说是一个大开眼界的机会。出国护照已经拿到手上,但一想到自己承担着火炬预备计划和“八五”攻关项目,瞿金平又一次放弃了出国的机会。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 黄佩玲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热门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来源:羊城晚报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东莞阳光网
报障联系电话:0769-33332306
抱歉,你撞到了不存在的页面……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
链接可能已经过期
 
东莞阳光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关于阳光网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络广告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7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2002
东莞阳光网版权所有 © 2005-2018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