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离家学艺18岁成文武生 企石良叔痴迷粤剧四十载

2017年11月07日 10:08 0人参与 0条评论 >

  姚锐良(右)与妻子姚瑞娇在演出活动现场合影(通讯员 李远球 摄)

  姚锐良从事粤剧事业近四十年

  1978年,企石中学。企石镇东山村14岁的姚锐良面对特意从莞城过来的老师,放声唱了一首《东方红》,他的歌声获得了负责选拔东莞本土粤剧人才的老师肯定。加上相貌英俊、动作柔美,最终姚锐良从全东莞30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东莞青年粤剧团的文武生。

  离家苦练三年粤剧基本功

  与如今的“流量小生”演技备受诟病不同的是,当时粤剧演出中的小生必须经过刻苦的演技磨炼。姚锐良回忆,东莞青年粤剧团设在莞城,入选后,他就要常住在莞城学艺,14岁的孩子远离了亲人,起初肯定有想家、不适应等状况,但每位入选者都很珍惜机会,大家都很刻苦学习粤剧的基本功。

  姚锐良说,那时候大家早上六点左右就起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声、压腿、翻筋斗等等。如此一直练习了两三年,期间他也有机会登台跑跑龙套。

  18岁终成剧团里的文武生

  由于当时东莞本土粤剧人才匮乏,教导他们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从广州过来的,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有幸受到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文觉非的指导。

  姚锐良记得有一次他扮演一位老者,甫一登台就引发观众们哄堂大笑。他心中紧张,不知观众为什么会笑。后来,别人告诉他,是因为只有十几岁的他却扮演几十岁的老人家,反差很大,让人发笑,并非笑他演得不好,他才放下心来。在台下苦练,加上在台上慢慢体验,经过三年多的演出积累,姚锐良才终于有了饰演主角的机会,在18岁成为了东莞青年粤剧团的文武生。

  辉煌时剧团一年演出400多场

  谈到东莞专业粤剧的兴盛,姚锐良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粤剧在东莞各镇街非常受欢迎,因为那时候人们的娱乐方式远远没有现在丰富。看粤剧,成为了人们尤其是农村人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姚锐良所在的剧团,就曾经试过连续十五晚在剧院演出,且场场爆满。最高峰的时候,剧团一年要演出400多场粤剧,邀请他们下乡演出的,更是络绎不绝。

  姚锐良表示,那时候下乡演出,条件比较艰苦,如果能够安排睡在学校教室,已经是很不错了。因为条件所限,下乡演出时,他们曾经在农村的破庙、碉楼等地方睡过,有时甚至连床都没有,扫干净地板就睡了。虽然是如此艰苦,但他们仍然很专注地演出,因为村民对粤剧的热爱感动了他们。

  那时候,只要粤剧团到某个村演出,当地就好像过年过节那么热闹,村民们杀鸡宰鹅招待粤剧演员,还热情邀请演员们到家中做客。

  积极推动企石镇的粤剧发展

  然而,随着电视、电影、卡拉OK等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普及化,专业粤剧演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渐式微。最终,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东莞青年粤剧团解散了。剧团解散后,姚锐良从事了别的行当,但由始至终没有放弃对粤剧的坚持。到了2000年,姚锐良觉得还是粤剧比较适合自己,于是他选择了从事粤剧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粤剧爱好者。2015年,姚锐良当选为企石曲艺协会会长,更是积极推动企石镇的粤剧发展,经常组织粤剧爱好者培训、演出,为家乡的粤剧繁荣贡献力量。


来源:东莞日报 编辑: 唐幸耀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热门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来源:东莞日报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东莞阳光网
报障联系电话:0769-33332306
抱歉,你撞到了不存在的页面……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
链接可能已经过期
 
东莞阳光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关于阳光网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络广告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7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2002
东莞阳光网版权所有 © 2005-2018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