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智造”与粤港澳大湾区同频共振

2018年10月30日 07:32 0人参与 0条评论 >

  今年8月,散裂中子源在东莞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孙俊杰 摄

  东莞加速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剑指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图为东莞松山湖。孙俊杰 松湖宣 摄

  东莞滨海湾新区交椅湾启动区,这里海天壮阔,潮起潮落,水鸟展翅翱翔,岸边绿草如茵。孙俊杰 摄

  在青葱峰峦环抱、树影郁郁葱葱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由世界机器人领域权威、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领衔的国际机器人产业项目正在快马加鞭建设。“几年后,这里将诞生一批世界级的技术型企业,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李泽湘说。

  2014年,李泽湘在东莞参与发起成立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三年来,通过连接香港、内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等资源,基地从0到1到N,孵化出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松灵机器人、胡桃科技、全童科技等优秀企业。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步向前迈进。制造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脊梁,强大的制造业与创新的力量深度融合,支撑起粤港澳大湾区赶超世界级湾区的梦想。

  作为中国制造业版图的“大咖”,东莞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的定位,积极发挥区位与产业双重优势,推动协同式全域创新,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重塑面向全球化的更高层次开放格局,以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正如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所说,东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提升执行力,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要把湾区建设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湖光山色的集群欧式建筑,让人仿佛置身瑞士茵特拉根小镇,最近东莞松山湖畔“华为小镇”被刷屏成为全国“网红”。8月,约5400名华为员工来到位于松山湖华为终端总部基地工作,此前7月已有2700名研发人员先行到来,基地小火车的汽笛日夜拉响。

  距华为终端20公里外的长安镇,OPPO、vivo工厂,机械臂不停运转,一款款智能手机组装完成后销往全球各地。今年第一季度,东莞制造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近6800万台,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

  这是“东莞制造”在全球智能制造大潮中诞生的新奇迹,也是这座城市创新“突围战”的生动案例。凭借电子信息产业良好的基础,东莞智能手机企业在关键领域持续突破、价值链掌控能力提升。华为终端等2家华为系工业企业和OPPO、vivo所在的步步高系,更是成为领衔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千亿级”龙头。如今,一个世界级的智能终端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这里加速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正日渐成为一个紧密联系、有机协同的经济体。而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构成了东莞在大湾区城市群的独特优势。目前,全市集聚了110万家市场主体、超过15万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7000家。今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持续提高,已分别达到了52.4%和38.9%。

  “把创意变成模型,在其他地方需要一个星期,但在东莞只需要一天。”拜奥雅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香港的医疗设备科技企业,在公司位于松山湖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创始人周振滔这样分析。香港科技园科技创业培育计划经理梁铭欣也认为,东莞拥有完备的生产链、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吸引港澳创新创业人才落地的重要原因。

  制造业历来是东莞经济血脉的最强基因,大湾区的东风吹来,东莞进一步确定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高端制造业集聚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增长极和支撑点。

  为了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去年试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的基础上,东莞今年又推出了“倍增新10条”政策,在产业、人才、资本、土地、服务等领域进行扶持。今年前三季度,全市263家倍增计划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1%。

  东莞还计划用7年时间,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五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千亿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城市产业新支柱。

  坚持制造业不动摇,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新支柱的培育,在这样环环相扣的战略布局里,东莞加速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剑指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全力打造对接湾区重大平台

  在东莞长安互通立交与广深沿江高速交会口,穿过平整的滩涂向海,来到一片全新的热土——东莞滨海湾新区交椅湾启动区。这里海天壮阔,潮起潮落,水鸟展翅翱翔,岸边绿草如茵。远眺可见广州南沙港码头载着集装箱的货轮繁忙进出,向上望去宝安机场起降的航班不时在低空掠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40年前,东莞虎门太平手袋厂开启了中国“三来一补”的时代。40年后,还是沙角威远,广深之间,伶仃洋畔,一场以空间与产业为双重目标的变革正在悄然启动。

  高标准开发建设滨海湾新区,携手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共同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核心轴带,是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时代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招先棋。2017年,由原长安新区重新定名、扩容、理顺机制后,滨海湾新区的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大到包括海域面积在内的80多平方公里,极大地破解了东莞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作为广东省与港澳协同发展的先导区、东莞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去年揭牌以来,这片热土正发生着巨变:

  过去一年,滨海湾新区与香港、澳门共签订了10份框架战略合作协议,与南沙新区拟定年度重点合作计划项目共8大类23项;滨海湾新区概念规划已完成编制、发展总体规划已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并已上报省发改委、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已形成纲要成果;湾区大道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四纵三横路网拉开城市大框架;紫光芯云产业城等一批高端高新企业成功落户,项目协议签约额达2830亿元;东莞港新增6条内贸或外贸航线;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已获得国务院批复,进入全力建设阶段;政务服务中心启用……

  “依托东莞强大制造业基础,滨海湾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科技产业的聚集区有特别的优势,在与港澳产业承接、集聚上一定能做得更好。”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表示。

  再把目光投向大朗镇水平村,一片郁郁葱葱的荔枝林中,矗立着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今年8月,散裂中子源在东莞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这一“国之重器”对大湾区的磁吸效应正在加速放大。香港城市大学与散裂中子源、东莞理工学院已开始合作共建多物理谱仪。中国科学院和香港裘槎基金从也2015年开始支持散裂中子源和香港城市大学,建立中子散射联合实验室,加速推动新增谱仪和其他中子散射交叉学科应用型装置的建设。

  作为松山湖创新高地的制高点,依托国家散裂中子源,东莞将规划高标准建设45.7平方公里中子科学城,构建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要实验室、世界科学家和世界前沿产业四大集群。今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领军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珠三角分部率先成立,这也是首批启动建设的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目前已吸引了中科院、哈工大、北大等首批10支顶尖创新研发团队加入。

  “这是东莞站在国家科技创新总体布局的高度,面向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创新型强国作出贡献。”王恩哥这样评价。

  从打造对外开放先导区,到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一个个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平台加速推进,这是更加开放、更具创新的东莞在大湾区中的新担当。

  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从西九龙到虎门的时间,快过等外卖!”墨水教育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霍大业,对如今的大湾区速度赞不绝口。每周他都要多次往返莞港,广深港高铁开通后,从香港西九龙的住处出发,到虎门高铁站,再转地铁2号线,最后到达位于东城站附近的公司,一程下来只要1个半小时,比以往直通车过关节省了一半时间。

  今年9月开通的广深港高铁全长约140公里,连接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四个城市,使得东莞到深圳福田的距离缩短为22分钟,到香港的距离缩短为38分钟。

  交通网络的多元化、快速化被认为是大湾区资源融合集聚的重要核心。

  穗莞深城际于明年建成后,将实现以广州为中心、1小时内珠三角9市的互相通达。搭乘这班列车,从东莞到广州新塘只要10分钟,到深圳机场也仅需半小时。穗莞深、佛莞惠城际轨道在东莞十字交会,连接起广深惠三地的中心区。2020年,途经麻涌、望牛墩、洪梅三镇的佛莞城际(广州南站至望洪段)也将建成,为东莞前往广州提供了更多线路选择。

  与此同时,深茂铁路、赣深高铁,莞惠城际、深惠城际、中虎龙城际、莞深快轨,东莞地铁1号线、2号延长线、3号线及对接广深的轨道交通连接线等规划建设工作全面谋划推进。

  打造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发达交通网络,积极构建面向湾区的铁路布局,加快珠江东西两岸通道连接,东莞正全力从“通道城市”升级为“枢纽城市”。

  当21世纪的竞争最终成为人才的竞争,除了便捷的轨道交通。湾区城市宜居生态和城市品质,也是留住顶尖人才的关键。

  “在华阳湖正午的炎热天气中,无人机像蜻蜓一样盘旋着。随风摇曳的白莲花令人眼花缭乱,岸边的芦苇长得很高。无人机被用来确保这里的水中没有垃圾漂浮,没有人在湖畔采摘荷花”——9月26日,德国《商报》大篇幅刊登了文章《Drohnen über dem Lotuswald》(中译名:荷花海洋上的无人机),该报驻中国首席代表、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用细腻的笔触,生动描述了东莞近年来生态治理与创新发展齐飞的优美场景。

  打造充满活力的经济形象、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已经成为东莞上下的共识与自觉。2018年伊始,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在连续多年关注经济领域后,首次聚焦到了“推动美丽东莞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上,并从规划引领、补齐短板、提升品质、彰显品位等方面提出20条政策干货。

  以美丽东莞建设为总抓手,东莞还大力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10月,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华侨城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首批5个项目亮相,双方将以岭南文化及水乡文化为载体,携手打造一批大型综合文旅项目及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共同塑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新高地。全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行动”推行一年来,第一批次582个项目,已有307个项目基本完成或已开展施工,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第二批次353个项目准备入库。

  今年前7个月,全市整改新增违建835宗,整改面积76万余平方米,全市治理违建面积近450万平方米;2017年以来,东莞推进了44条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建设,2017年全市新建成截污管网767.81公里,是过去6年建设总量的1.5倍,并完成67家“两高一低”企业整治退出,削减工业废水排放167.2万吨;今年9月全市新建的八所学校迎来新生,新增优质基础教育学位7200个;全市5所区域中心医院加快建设,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进度加快,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看病难”……

  时空距离的缩短、城市品质的提升,促进了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加速循流汇入东莞。8月,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创新创业基地在松山湖挂牌;9月,松山湖管委会率队前往港澳,敲定了香港科技园多家科技初创企业落户松山湖事宜;9月,滨海湾新区与澳门青年峰会等签署协议共同建设粤港澳台青年创业城……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全球化区域布局优化与整合的变迁中,在迈入创新经济的发展新阶段时,在拥抱变化和获得新动力源的征途中,东莞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澎湃激情,与粤港澳大湾区同频共振。(郭文君 李杰伦)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杜洁莹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热门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东莞阳光网
报障联系电话:0769-33332306
抱歉,你撞到了不存在的页面……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
链接可能已经过期
 
东莞阳光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关于阳光网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络广告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7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2002
东莞阳光网版权所有 © 2005-2018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