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效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大力发展高质量公共交通的建议

2018年01月15日 14:35 0人参与 0条评论 >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第5187号预提交

  案由:关于长效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大力发展高质量公共交通的建议

  提案人:团市委

  内容:

  当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00多万辆,并仍然保持高速度增长趋势。私人小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成为摆在我市城市建设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纵观国内外发达城市,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有效途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反之,当前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和发达的大型城市,无一不拥有高效、便利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已迈进千万人口的新一线城市行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坚决推动了公交体质改革,成立国有独资的东莞巴士整合原来散乱的跨镇公交资源,根本上解决了原来民营公交的各种乱象。但是,我市城市公共交通起步晚,底子弱,远远尚未达到和我市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水平,仍然是我市城市建设和民生事业的突出短板。主要表现为:

  一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全市公共交通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一盘棋考虑,各镇仍然维持各自为政的一镇一公汽格局,资源没有集约化利用,导致投入大,但产出效益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衔接不顺,群众换乘不便。轨道二号线虽已开通运营,但轨道交通远未成网,无法发挥骨干交通作用,与常规公交衔接不足。

  二是公共交通分担率低,公交吸引力不足。我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一直维持在15%左右的较低水平,随着网约车、共享自行车的发展,尤其是私人小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公共交通对乘客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传统的公共交通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交通出行需求,亟待在供给侧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公交网络规划不完善,公交路权优先没有落实,对比其他交通出行工具,公共交通除了票价,无论在速度和便捷性都没有优势可言,无法吸引私人机动化转移出行。

  三是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严重。一直以来,我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缺乏统筹规划,公交用地供应不足,渠道不畅,公交枢纽站、首末站、综合停保场等严重缺乏,连公交中途停靠站都没有实现全覆盖。

  四是公交运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财政对公共交通投入的机制尚不完善,未能很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低票价政策下,公交运营企业依靠公交单一经营,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只能依靠财政不断“输血”,长此以往,难以为继。

  办法:

  因此,要长效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必须坚持大力发展高质量公共交通的道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野,谋划公交体制的深化改革。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市一盘棋布局城市公共交通。顺应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园区带动镇街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公共交通片区统筹发展,按片区整合各镇内公交资源,统筹和集约化经营。同时,大力推动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无缝接驳,场站、服务时间、刷卡换乘等都需要高效联接,提高整个公共交通网络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二、提升公交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鼓励和支持公交企业在满足基础公交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公交服务形式,允许公交企业以市场化价格满足乘客个性化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定制公交等业务,提高企业营收能力。通过政府划拨、兼并重组等方式,引导并支持公交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经营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企业“造血”能力。

  三、多措并举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一是下决心大力发展公交专用道网络,落实公交路权优先,充分体现公交对比私人小汽车的速度优势,引导群众选择公交出行。实践证明,公交运行速度,是对乘客吸引力的最重要体现之一。二是不断加大对公共交通出行的宣传力度,组织志愿者协助开展宣传活动,让群众充分认识公共交通出行在便捷、环保等方面的优势,灌输发达城市居民均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彻底纠正公交是“下层人”的出行工具的错误观念。特别是针对年轻一代,更应该引导和帮助他们养成公交出行习惯。

  四、加快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加快轨道沿线常规公交接驳场站的规划和建设,实现无缝衔接。通过政府划拨、协议出让等方式,将交通设施用地提供给公交企业开发利用,满足公交接驳、停场维修等需求。统筹全市公交中途停靠站点规划和建设,按照500-1000米的站距实现全市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全覆盖,以确保公交车辆安全规范停靠。


余下全文
来源:东莞阳光网 编辑: 郑思琪
来源:东莞阳光网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东莞 镇街 国内 社会 国际 娱乐 社区
 
东莞阳光网
报障联系电话:0769-33332306
抱歉,你撞到了不存在的页面……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
链接可能已经过期
 
东莞阳光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东莞阳光网
报障联系电话:0769-33332306
抱歉,你撞到了不存在的页面……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
链接可能已经过期
 
东莞阳光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东莞阳光网
报障联系电话:0769-33332306
抱歉,你撞到了不存在的页面……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
链接可能已经过期
 
东莞阳光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关于阳光网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络广告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58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7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2002
东莞阳光网版权所有 © 2005-2018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