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高埗大桥:改革创新开创建桥新“通途”

2018年11月14日 23:34 0人参与  0条评论

  东莞阳光网讯(全媒体记者 尤思远 邓纪航)继续来看《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改革开放40年,东莞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与魄力创造了改革奇迹。1984年建成通车的髙埗大桥,开创全国公路桥梁“农民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的先河,凝聚着东莞人敢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东莞公路志》记载,髙埗四面环江,距莞城7.5公里。建桥前,虽离莞城仅一水之隔,但汽车要绕道28公里,过石龙渡口,需要3小时才能到莞城,交通不便影响了经济发展。高埗公社党委当时大胆创新,决定采用农民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的模式来建设大桥,首先向村民筹款。当时在生产队工作的村民苏国池,就见证并参与了集资建桥的过程。

   高埗大桥建设亲历者苏国池:“政府当时开会, 我那时候提出意见, 政府会议提出人口(户籍人口)出一部分钱, 主任在我们队里(村里)捐一点钱出来, 每人捐10元,我们生产队补充一点钱凑够。”

   集资建桥的方案得到很多村民的支持。1981年5月,高埗大桥开始动工。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干劲十足。1984年,高埗大桥建成通车,高埗千百年来举步登舟的历史从此改写。

   高埗大桥建设亲历者莫裕均:“这水泥厂之前都是农田来的,建了这座桥以后,这沿街都做了很多铺位,出租房也有好多,以前是农田没变化,做了桥以后变化好多。”

   正是有了高埗大桥迈开的第一步,1984年“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正式出台。在其之后,石龙南桥、万江大桥也用同样的集资方式相继建成。“农民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的模式,开始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更令髙埗人自豪的是,全国开创“农民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先河的髙埗大桥如今虽然已经停止使用,但这一东莞模式甚至直到现在仍在发挥效应。今年5月,微电影《桥》正式在高埗开机拍摄,电影将高埗大桥设为电影的主线。

  微电影《桥》导演陈嘉:“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现在东莞这些企业和个人,和普通的老百姓和白领,都有这种精神,都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来源:东莞阳光网    编辑:杜洁莹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