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省自然资源厅:打造全球一流湾区沿海经济带

2019年02月23日 11:03 0人参与  0条评论

  ■厅局连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前景让人憧憬。南方日报日前邀请了省自然资源厅就《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进行解读。

  深化推进陆海统筹

  拓展蓝色活力空间

  规划纲要

  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与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科学统筹海岸带(含海岛地区)、近海海域、深海海域利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集中集约发展临海石化、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

  厅局连线

  广东海域辽阔,岸线漫长,海湾优良、滩涂广布,岛礁众多。有优良深水港湾200多个,优质滨海沙滩超过170处(不含港澳,下同),其中又以珠江口、大亚湾、广海湾等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最具活力。粤港澳大湾区陆域面积约5.47万平方千米,海域2.01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479.9千米,海岛850个。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我省坚持陆海统筹,着力构建“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多规融合、湾区发展”的海岸带空间保障格局,促进陆海资源、产业、空间互动协调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打造全球一流湾区沿海经济带

  建设享誉世界的黄金海岸

  为助力打造全球一流湾区沿海经济带,省自然资源厅表示,我省将落实陆海全域覆盖的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实现陆域和海域主体功能区的统一协调,健全陆域和海域各类主体功能区空间发展长效机制。除佛山高明区、三水区和肇庆市以外,湾区共划定严格保护岸线482.3千米,限制开发岸线234.4千米,优化利用岸线763.3千米。湾区陆域共划定生态空间面积1.29万平方千米,农业空间面积6106.6平方千米,城镇空间6467.3平方千米;海域共划定海洋生态空间面积9815.4平方千米,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面积9119.0平方千米,建设用海空间1212.4平方千米。统筹陆域城镇空间与海域建设用海空间、陆域农业空间与海域生物资源利用空间、陆域生态空间和海域生态空间的无缝对接。

  同时,将强化陆海统筹发展。将湾区陆海经济带作为一个整体,明确城镇、港口工业、旅游、农渔业、生态、特殊等岸线功能布局,以岸线功能管控陆域和海域开发利用。建设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群,加强珠江口东西岸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推进跨行政区资源整合,统筹陆域、海域、海岛的城镇建设、人口布局和产业发展,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统筹协调的“陆—海—岛”发展系统。

  此外,还将建设享誉世界的黄金海岸。省自然资源厅介绍,根据省的部署,我省将发挥广州、深圳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打造全球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新兴产业高地、信息经济高地、智能制造高地。在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建设世界级先进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基地。在广州、深圳重点打造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国际化的消费中心、世界休闲旅游中心。省自然资源厅将积极作为,全力落实空间资源保障职责,奋力助推湾区沿海经济带打造成为创新集聚带、高端产业集聚带、世界级都市带、高品质滨海旅游带和生态绿带,建成更具活力和魅力的黄金海岸。

  形成协调高效用海布局

  维护健康安全海洋生态

  为形成协调高效用海布局,我省还将促进港产城海域合理利用,科学开发海洋矿产和能源资源,推动高品质滨海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据省自然资源厅介绍,在促进港产城海域合理利用方面,我省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需求和空间开发适宜性,科学选划集约节约利用海域。深化港口岸线资源整合,提升港口现代化水平。形成功能互补的港口、航运、物流设施和航运服务体系,提升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港口运输能力建设,完善广州南沙港铁路、平南铁路、珠海高栏港疏港铁路等港口集疏运系统。

  在科学开发海洋矿产和能源资源方面,重点保障近海浅水区海上风电建设用海需求,加快建设南沙可燃冰项目码头和基地,以及支持波浪能、潮流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推动高品质滨海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方面,支持旅游产业园、旅游特色区、海洋特色小镇、重点旅游项目等建设所需海域空间。

  为维护健康安全海洋生态,将严守海洋生态红线,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和建设和加强海洋污染防治。

  “到2035年,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和海岛沙质岸线保有率不低于国家下达指标。”省自然资源厅表示,在海洋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重点保护中华白海豚、黄唇鱼、猕猴等国家野生珍稀生物物种及大棚半岛等地区特殊地质地貌,保护川山群岛、万山群岛等典型海岛生态系统及珠江流域生态,维护镇海湾等红树林湿地,保障考洲洋等海湾水体环境的稳定,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评价能力。推进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岛礁和美丽海湾建设等。加强湾区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隐患排查及治理,在产业园区及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提高海洋灾害防御和突发性海洋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来源:南方网    编辑:苏婵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