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东莞影像志】沧桑巨变!这座老城日新月异

2019年03月14日 11:16 0人参与  0条评论

  莞城位于东莞市北部偏西,东江下游南支流东岸,地处东莞市区中心。截至2017年底,辖区面积11.2平方千米,生产总值177.32亿元。莞城是东莞的千年文脉所在地。由东莞广播电视台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摄制的系列报道《东莞影像志》,今天带大家走进莞城,看看她的沧桑巨变。

  

  莞城历史悠久——唐至德二年(757年),东莞县治从宝安的南头迁到东莞的到涌,其后一直是东莞县治所在,集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一体。至今已有1261年的历史。

  

  民俗专家张铁文:唐朝这里就是莞城,不是很大。到宋朝,资福寺建设之后,莞城靓了好多,旺了之后,已经不能容纳这些了,就建了市桥,将木桥改为石桥。

  

  明清以来,莞城的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向城之东、西、北伸展,西城楼(又名迎恩门)是莞城唯一尚存的城门楼,这一坐标,和已经消失的迎恩桥与古城西水驿,见证着莞城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

  

  东莞民俗专家张铁文:“旨亭街的地方有一个驿前街,驿前街就是官方水驿站(所在),基本经济都在迎恩桥附近,振华路那一带。”

  

  莞城作为古代东莞县治,水运发达,经济繁荣。北隅兴隆桥一带便是热闹的通商口岸,《却金坊记》和《却金碑记》记载莞城良好的营商环境。明嘉靖十七年(1538),暹罗商人带着国王的文书引信、货物来到莞城,进行通商贸易。主持对外贸易事务的李恺让外商只需自报货物数量进行检验,不准官吏随意抽盘、骚扰外商。为表感激,暹罗商人邀集外商,赠金百两,李恺拒不接受。暹罗商人更加感动,往广州找到李恺的上司,恳请将这笔钱用于树坊挂匾,得到批准后,筑亭立碑,表彰李恺却金廉政之美德。

  

  除了水运经济,更让莞城闻名的是岭南文化。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耗时14年修建的可园,继承了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造园法则和手法,成为岭南园林的杰作。居巢、居廉在可园居住多年,潜心于创作之余还在可园内设馆授徒,可园因此也被称为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

  

  除了张敬修与“二居”,容祖椿、邓尔雅、容庚、卢子枢、邓白等名人辈出、星光灿烂。莞城历代文人鼎盛,鸿儒辈出,先贤已逝,其著作赠予后人丰厚的文化遗产:2018年9月20日,收录了上起宋代,下迄民国,199种有关东莞历史文化的著述和东莞人士的著述的《东莞历史文献丛书》在莞城图书馆首发,是东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完备的地方历史文献出版项目。莞城历史文化的积淀,不但体现在保存的文献典籍,还体现在保留完整的骑楼老街。骑楼建筑多为民国时期建造,分布在振华路、大西路一带,是老莞城商业区之一。

  

  莞邑风采文化保育服务志愿队队长祁凯俊:我经常带领群众行走在莞城每一个角落,感受它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山路主要卖文房四宝为主,还有几家书店。维新路以前是做纸扎灯笼的,中秋、过年的时候开灯,买灯笼。

  

  穿过商业的繁华,这盏悬挂在文化周末大堂的匠心作品,展现出一个本真的莞城。“千年千家千灯,千秀千角千灯。精湛精美精致,金辉璀璨艳橙。”

  

  千角灯相传来源于宋代八角宫灯的形式,集书画、刻纸、刺绣等工艺于一体,全凭口传身授,无图纸无样本流传。张树祺如今是千角灯制作技艺唯一的传承人,入古稀之年的他,为了抢救“中华第一灯”,开办千角灯传习班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莞城未来的发展不能脱离文化这个“根”,为此,莞城提出进一步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并活化生机。同时,西城楼商圈和东纵路商圈的形成,让这座千年古城跟随时代的发展,蓄势待发。

  

  老莞城的骑楼是东莞的地标之一

  

  却金杯记载东莞的一段历史

  

  历史文化在老城积淀

  

  旧建筑群是东莞人的集体记忆

   记者:何安琪 刘锐良 刘志斌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邓燕芬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