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中秋”是我们东莞过中秋最有特色的一个环节,外婆会拿着吃的玩的到出嫁女家中送礼,最重要的是给外孙们送去竹灯笼。一盏盏漂亮的传统竹灯笼是怎样做成的呢?记者今日就拜访了会做竹灯笼的陈婆婆。 陈婆婆说,每年农历七月廿七、八月初十都有人来买,这是传统来,做婆婆的都要做的,买月饼买水果去过节,一对灯笼是必不可少的。 陈婆婆说小小的灯笼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需要很多工序才能完成。每年农历三月陈婆婆和丈夫就要开始张罗,准备材料,编制灯笼框架,贴上一层玻璃纸,再画上图案和贴上灯笼画,最后串起来,一个完整好看的灯笼才算做成。期间还需要风干、上色等工序,很耗人工和时间。 据了解,陈婆婆从十多岁开始学做灯笼,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如今只剩下她和丈夫还在持着这项传统的手艺。而如今在各种新款的电子灯笼、卡通灯笼的冲击和年青人不愿意学习的处境下,陈婆婆这门做竹灯笼的传统手艺或许面临失传的风险。记者冯慧兰、王海鹏 |
0人参与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