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篮球城市发展报告
对东莞而言,篮球是无可争议的第一运动;而对中国篮球发展史来说,东莞篮球又是最为独特且波澜壮阔的篇章。
东莞诞生了全国第一家民营篮球俱乐部,是中国篮球职业化变革的弄潮儿;东莞孕育过多个职业篮球俱乐部,宏远男篮勇夺“十一冠王”创下CBA历史第一,新彤盛女篮问鼎WCBA成就“一城双冠”佳话;东莞是中国承办2019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的八个赛区之一,国际顶级球员在此一较高下;东莞群众篮球基础深厚,市镇村三级篮球联赛等众多民间赛事,让篮球文化薪火相传。
多年来,东莞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篮球人才。在这座城市成长起来的许多球星,都足以名垂中国篮球史册。
以2022东莞篮球城市文化节的举办为契机,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共同推出《东莞篮球城市发展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与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从多个维度对东莞篮球城市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以总结经验、鉴往知来。
《报告》通过时间维度追溯东莞篮球历史,归纳总结出东莞篮球城市区域性、系统性、专业性、包容性、共享性、引导性等六大特点。
(一)区域性:田间工厂孕育篮球城市基因
特殊地理人文孕育篮球土壤
《东莞市体育志》《东莞市篮球志》记载,早在1912年,篮球运动便传入东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莞常平镇便开始举办春节篮球赛。当时,室内篮球场并未普及,和大多数北方城市相比,东莞温暖的气候让篮球运动四季不停。
从竞技、群众体育基础来看,东莞具有良好传统。石龙镇是“举重之乡”,走出过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第一位奥运举重冠军曾国强;中堂镇是“中国龙舟之乡”,中堂龙舟竞渡已有500余年历史。1984年,常平农民篮球队代表广东省大战全国第一届“丰收杯”农民篮球赛,冠军凯旋。东莞体育运动的深厚底蕴可见一斑。
图表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东莞篮球大事记
城市产业转型加速篮球发展
外来人口涌入扩大了东莞篮球人口基数。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系列课题研究报告之十:改革开放40年东莞人口和就业发展状况》,1982年至1990年东莞常住人口由115.30万人增加至175.62万人,1990年至2000年,东莞常住人口由175.62万人增加至644.84万人。
经济高速发展支撑着篮球赛事财力支出。2000年,东莞全市生产总值达4927132万元,是1990年的7倍,民间球赛有了扎实的经济支撑。客观的经济回报吸引更多人加入篮球运动。2003年,东莞市篮球锦标赛争冠球队的投入,数额近乎百万,可见东莞对民间篮球赛事的看重。
企业林立促进企业篮球赛事发展。改革开放后,东莞产业结构升级,一些热衷体育活动的企业家自发组队进行篮球训练,并出资组织厂队开展篮球比赛。后来的东莞职业篮球俱乐部均是由当地企业家投资创办。
(二)系统性:完整生态构建篮球“金字塔”
层级完善的篮球体系
民间赛事厚植东莞篮球土壤。数据显示,东莞年均举办各种级别的篮球比赛超5000场,其中大部分是民间赛事。从民间球赛中成长起来的球员以赛促练,继续上升参与省篮球联赛、全运会等比赛,在更专业的集训和对抗中提升水平。
“小篮球”为少儿打好基础。东莞在广泛开展小篮球培训的同时连续四年举办小篮球比赛。2021年,全国首个省级小篮球培训基地落户东莞大朗。
“双系统”培养篮球青少年“莞军”。东莞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由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构成。教育系统方面,东莞组建了多所篮球特色学校和篮球传统项目学校,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下称“东莞四中”)和光明中学是其中的代表;体育系统方面,东莞体育运动学校(下称“东莞体校”)与东莞篮球学校均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俱乐部青训体系全国领先。作为国内首家民营篮球俱乐部,广东宏远深耕青训体系20多年,与各类学校合作形成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梯队,为球队和CBA输送了新鲜血液。
图表2:东莞篮球金字塔
图表3:东莞篮球良性循环发展
良性循环的发展势头
东莞的篮球生态正在形成良性循环,各层级之间已经打破“次元壁”并产生化学反应。
一方面,职业篮球俱乐部赋能东莞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
2008年东莞体校与广东宏远合作建队,联合培养东莞高水平篮球后备人才,代表东莞参加省和国家各类比赛,并向宏远男篮一、二队输送人才。双方合作培养了徐杰、胡明轩、杜润旺、张皓嘉、徐昕、佟佳俊等一批职业球员,他们在青年队时期也为东莞、广东在省运会、全运会上取得佳绩。2019年,宏远男篮与广东实验中学达成战略合作,引领中学领域“体教融合”探索实践,篮球青训模式更趋多元。
东莞新世纪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梁志斌投资建设的中国篮协•东莞篮球学校(下称“东莞篮球学校”),也探索出篮球人才培养新模式。建校12年来,东莞篮球学校毕业生不仅在CUBA上表现出色,贺希宁、区俊炫、廖三宁、谢宸飞等已登陆CBA成为职业球员。
另一方面,顶级篮球人才对基层篮球的反哺在不断提升。东莞职业篮球快培养的大量专业人才,在退役后仍回到基层在管理、教练、培训等岗位上发挥作用。
(三)专业性:赛事、俱乐部水平全国领先
“村BA”打出CBA标准
以专业球赛标准设置赛制。经过东莞市篮球联赛多年来的示范,东莞村镇级别的篮球赛都已按照专业球赛赛制进行设置,在部分镇街,甚至村联赛都能分成甲、乙、丙三组举行。
专业裁判已成体系。根据市篮协数据,东莞有国家荣誉裁判2个、国家级裁判11个、国家一级裁判87个、国家二级裁判73个、国家三级裁判65个,呈梯级分布。此外,专业裁判向基层渗透,2015年东莞已有镇街建立篮球裁判联盟。
篮球协会覆盖面逐步扩大。近年来,镇街相继建立镇一级篮球协会,全市32个镇街现有25个镇级篮球协会,在寮步甚至已有村一级篮球协会。
草根班底国际赛场争金夺银。2017年,肖海亮、黄文威和曾冰强代表东莞麻涌队夺得全国冠军,进而代表中国在雅加达亚运会上夺得男子三人篮球金牌。
职业化提升办赛专业度
历史上,东莞曾同时拥有四个职业篮球俱乐部,足见这个中国篮球第一城的专业基础。
职业联赛对办赛的要求逐年提升,也带动了东莞各级赛事的办赛水平水涨船高。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在中国举办,东莞经过国际篮联考察、确定,东莞成为全国八个赛区之一。东莞赛区承办了13场比赛。
为此,东莞篮球中心根据国际篮联要求,按国际顶级赛事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提升:更换LED灯光设备,支持超高清电视转播,搭建媒体看台、电视评论席看台、主机位平台、摄像机位平台等;场馆实现5G网络优质覆盖,可有效支撑球赛5G+4K高清直播;供电等级提升为一级保供电,电力保障团队24小时做好场馆电力保障。
(四)包容性:海纳百川引育全国篮球人才
敢为人先牢筑人才家底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莞良好的篮球氛围及经济环境吸引大批外地的篮球专才和高等体育院校的篮球专业毕业生前来寻求发展。
引进的职业球员奠定篮球职业化基石。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成立前,广东宏远发展总公司已面向全国招收一批专业篮球运动员(部分为退役篮球队员)。
初代球员转型推动东莞篮球职业发展。1997-1998赛季,宏远老队员进入职业生涯尾声,李春江退役后于2001年担任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主教练,此后至2013年,李春江一共带队拿下七个CBA总冠军。
初代球员退役之际,广东宏远青训系统培养出的首批球员之一的杜锋亮相CBA赛场,接替辞职的李春江担任广东宏远队主教练职务。
汇聚英才打造篮球莞军
天南地北的篮球选手来到东莞,还因为东莞从引进人才到引育结合的优质篮球培养体系。
在俱乐部青训方面,广东宏远成熟的青训体系引进、培养了一批东莞篮球人才。2012年,来自河北秦皇岛的杜润旺来到东莞,进入宏远三队,开始向着职业球员的方向迈进;徐昕在2017年时应邀加入广东宏远少年队,在2022-2023赛季开启CBA生涯。
东莞体校和东莞篮球学校在全国范围选苗,不拘一格用人。女篮运动员李月汝在河南省焦作市业余篮球学校学习时期被东莞体校教练发掘,前往东莞学习篮球;李群在担任东莞篮球学校校长期间全国选才,带回贺希宁、廖三宁等篮球苗子。
近年,东莞民间联赛也以包容之态网罗外地球员,打磨业余篮球队伍。目前,东莞市篮球联赛注册球员共776人,其中251人非东莞原户籍,而是外地户口迁至东莞。
(五)共享性:千万人口与城市的融合媒介
篮球赛事深入各行各业
东莞企业篮球赛事历史悠久、发展蓬勃、类型多样。
企业篮球起源于厂矿行业。民国初年,篮球运动从学校逐步推向厂矿企业、农村和街道。
发展时期企业强队涌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东莞企业篮球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县机电厂、农修厂、莞城铁工厂等一批篮球强队,其中机电厂男子篮球队实力尤为出众,老华青队员苏松波任该队教练。
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篮球运动深入发展。2000年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东莞,不少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相当一部分企业如莞城巨汉灯饰厂、清溪瑞丰木业公司、大岭山印刷厂等相继成立篮球队。
除了企业篮球赛事,持续举办超过十年的东莞市镇街公务员篮球联赛也是基层篮球赛事的代表之一。
“打篮球来东莞”成为共识
每一个来到东莞的人都有机会接触、尝试、享受篮球运动,是东莞篮球运动共享性的有力佐证。
“打篮球来东莞”让草根有舞台。长期以来,民间篮球的热情氛围让一批又一批热爱篮球的人来到东莞。来自北方的刘禹成受东莞篮球氛围的感染,落户东莞,并在此成家立业;因“篮球城市”之名把工作换到东莞的陈雪珺,宁愿来回坐两小时公交车也要和同伴酣畅淋漓打一整晚篮球。
“打篮球来东莞”让专业尽情发挥。刘志敏是南城体育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从河北来东莞近30年,她一家是名副其实的“篮球之家”——父亲刘田是宏远队第一届女篮教练;丈夫马永忠是宏远男篮首批队员,如今任俱乐部助理教练;女儿马嘉莹代表清华大学女篮,在世界大学生3×3篮球联赛总决赛中夺冠。刘志敏本人在球员时期率队打进全国四强,退役后一直担任东莞男篮助理教练,在主教练缺席的情况下,她曾指挥球队出战,为东莞男篮CBA夺下“七连冠”作出贡献。
(六)引导性:科学规划打造完备硬件设施
系列政策奠定发展基石
2006年,东莞出台《东莞市引进高水平体育人才实施办法》,明确引进人才的条件和相关补助;2015年,东莞向各镇街下发《关于升级改造篮球场的通知》,统一对全市96个篮球场(每个镇街3个)进行升级改造;2016年,原东莞市体育局印发《关于东莞市参加高水平篮球赛事奖励办法》,其中最高奖励可达1600万元。
2017年,东莞市政府出台《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相对完善、门类比较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
2022年,东莞拟在文化强市大会上出台《东莞市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东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东莞市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东莞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此外,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正在草拟推动篮球运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政策旨在全面推动东莞篮球事业繁荣兴盛。
篮球场馆支撑多级赛事
东莞篮球场馆数量多、覆盖面广、质量高,为各级篮球赛事举办做了有力支撑。
篮球场地覆盖面广。东莞记录在册的篮球场地多达6664个,其中室外篮球场6102个,室内篮球馆493个,三人篮球场69个,覆盖全域,几乎平均每15分钟就能走到一个篮球场。
支撑高水平赛事举办。2000年,为了迎接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东莞赛区)篮球比赛,大朗镇政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镇级CBA球馆——大朗体育馆。2014年落成的东莞篮球中心,被称为“CBA第一馆”,是全国前十、广东最大的篮球场馆,拥有16000多个座位。
图表4:东莞篮球场馆分布地图
东莞篮球历史悠久,有不少“高光时刻”。相比起其他城市,东莞篮球在发展中有不少亮点,具有借鉴意义。
(一)明星球员涌现,职业篮球出圈出彩
篮球国手来自东莞
自1999年以来,东莞为省队和国家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篮球专业人才。
在男子职业篮球方面,从杜锋、朱芳雨、李群到易建联、王仕鹏、周鹏,再到年轻一代的赵睿、徐杰、胡明轩等,广东宏远俱乐部为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累计输送了16名优秀队员。在女子职业篮球方面,从潘巍、宋晓云到关馨、丁园,再到近年来的新生代球员李月汝、杨力维、黄思静、迪拉娜•迪里夏提、杨舒予等,东莞也培养了一批为国征战的女篮姑娘。
职业篮坛包揽冠军
2004年,广东宏远拿下俱乐部队史中首个CBA联赛总冠军,并在29年间11次捧起CBA冠军奖杯。
2010年,由东莞新世纪篮球俱乐部组队的广东女篮重回东莞。2019年,以广东女篮班底组成的东莞新彤盛女篮首度荣膺WCBA联赛总冠军。
东莞篮球在海外的各级比赛中也取得了许多亮眼赛绩。男篮方面,广东宏远的杜锋、朱芳雨、易建联、王仕鹏、周鹏、赵睿等球员代表中国队在亚锦赛、亚运会夺冠,在奥运会打进八强。
女篮方面,2020东京奥运会三人篮球赛中,广东女篮(东莞新彤盛)队员杨舒予作为中国队一员为国夺得铜牌;2022女篮世界杯中,中国女篮勇夺亚军,其中主教练郑薇以及李月汝、杨力维、黄思静、迪拉娜•迪里夏提等四名东莞培养的球员成为女篮核心中坚。
图表5:东莞职业篮球夺冠时间轴
(二)群众基础深厚,草根篮球闻名全国
村镇班底为国夺金
2017年,来自东莞麻涌“草根”篮球队的广州体育学院老师黄文威、大学生曾冰强、麻涌镇宣教文体局职工肖海亮击败了由CBA职业球员组成的其他代表队,赢得第十三届全运会的三人篮球赛冠军,入选三人篮球国家队。次年,三人在雅加达亚运会上夺得三人篮球项目首枚金牌。
而在同年,由土生土长的东莞草根——卢健豪、周泽源、丁国威、刘康能组成的东莞大朗中国毛织一村1队,代表中国出征2018 FIBA 3×3 U18亚洲杯,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摘得亚军。
表6:国家队及国青队草根球员简历表(截至2022年)
篮球赛事贯穿全年
在东莞,篮球赛事贯穿全年,市镇村三级的篮球联赛、公务员联赛、校园篮球赛等覆盖了各年龄层、各行各业的赛事深受市民喜爱,参与人数多而广,篮球赛程甚至可以当成全年的日历。
表7:东莞各级篮球赛事(不完全统计)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东莞有66%的人曾参与过篮球相关的活动,其中有近八成的人会在日常休闲打球,有近七成的人会在线上、线下观看球赛。东莞每年各类篮球比赛多达上万场,其中,按照CBA办赛流程的正规比赛有多达千场。
图表8:东莞市民参与篮球相关活动统计
(三)篮球文化浓郁,热情氛围浸润城市
线上线下球迷活跃
东莞职业、草根篮球欣欣向荣,离不开一路追随的篮球赛场外“第六人”。无论是大街小巷因同样的喜好聚在一起为比赛进球欢呼的人们,还是“不在巅峰时慕名而来,也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开”的球迷,抑或是在电视机前看球的一家老小,东莞浓厚的篮球氛围离不开球迷的热情追随。
来自潮汕的90后吴文雄因酷爱看球,机缘巧合下创办东莞球迷联盟。如今,东莞球迷联盟已成为广东知名球迷组织,微博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粉丝量超10万,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而刺猬篮球、王佳、熊小林等东莞篮球KOL和自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也有上百万粉丝,其传播东莞篮球的视频点赞量累计上千万。
图表9:东莞篮球KOL、自媒体数据
篮球成为城市符号
东莞利用篮球基因,打造篮球城市地标,提高篮球城市认同感。“虎头+火焰”的冠军之师广东宏远队LOGO;“CBA第一馆”寮步篮球中心前的四只巨型手臂争抢金色篮球的“众志拼搏”雕塑;鸿福路商圈的“Laura•篮球城市”超大潮玩雕塑;南城体育中心前的“全国篮球城市”篮球雕塑、在路上行驶的“东莞篮球城市号”巴士……。
在本次报告的问卷调查中,针对篮球文化认同中的情感选项总得分较高,被调查者对东莞篮球文化认同感较高。同时,在行为方面,被调查者大多比较愿意参与东莞篮球活动,愿意向他人介绍和传播东莞篮球文化。
图表10:东莞篮球城市文化认同数据
(四)小篮球大梦想,扎根校园后劲十足
校园篮球赛绩亮眼
作为东莞市唯一一所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和体育专业教育的中等体育运动技术专业学校,东莞体校近年来培养输送的徐杰、胡明轩、杜润旺等队员多年连续代表宏远男篮摘得CBA总冠军;包含李月汝在内,东莞体校已为女篮WCBA冠军队输送4人。
东莞四中是一间篮球特色学校,在2017-2018年度中国高中男子男球3×3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夺冠,由东莞四中为班底的东莞万泽队还摘得2019全国三人篮球联赛青年组总冠军。
此外,入选 3×3 国家青年篮球集训队并代表中国参加U18世界杯3×3篮球比赛的张明池、曾煜成、崔俊超,夺得两届CBA全明星赛扣篮冠军的张健豪等,均出自东莞四中。
在篮球传统项目学校中,光明中学校男子篮球队2008年组队以来,获得过1次全国冠军、1次全国亚军、4次全国季军,是唯一一支站在全国高中篮球赛舞台上的民办学校校队。
此外,东莞篮球学校学生在2013、2014年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5男子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2014年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3男子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2016年全国篮校杯U17男子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数据来源:《东莞市篮球志》、新闻报道
图表11:东莞校园篮球战绩榜单
推广篮球渐成气候
目前,东莞市已完善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三级比赛制度——有自2006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的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自2016年起举办的小学生三人篮球赛和中学生三人篮球赛、自2017年起举办的全市小学生篮球比赛、各镇街每年或两年举办一次的全镇小学生篮球比赛,还有各学校长期开展的班级、年级篮球联赛等。
东莞小篮球运动开展也渐成气候。2018年,东莞市启动第一届KBA幼儿篮球联赛,至今已连续四年举办小篮球比赛,参赛队伍达到482队,共吸引2979名小运动员参与。
在培养专业性方面,东莞深入践行“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东莞体校篮球队则与宏远、新世纪俱乐部建立合作,走出一条篮球专业人才的培训道路。
篮球运动是东莞各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在东莞篮球学校,篮球训练课程由学校和NBA合作负责制定与实施,文化课程由东莞百年老校——东莞中学的资深名师亲自编制与中高考无缝衔接的教材,主要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生物、化学、地理、语言表达以及篮球运动理论。
(五)篮球精神传承,激发莞邑奋进力量
敢为人先。东莞篮球人敢“第一个吃螃蟹”,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是东莞城市精神的生动写照。1984年东莞常平队代表广东赢得“丰收杯”全国首届农民篮球比赛冠军后,1986年全国第一座乡镇级多功能体育馆——常平体育馆落成。九十年代,宏远篮球俱乐部对于篮球职业化、市场化的先行先试,推动了中国篮坛的体制变革。二十一世纪后,以镇街为单位组队参赛,设置升降级的东莞市篮球联赛,在全国独树一帜。凭借深厚的篮球底蕴,东莞在200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第二批“全国篮球城市”。
众志成城。对篮球、对体育精神的追求蔓延至今,成就了当前东莞篮球蓬勃发展的欣欣活力,铸就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宏远力量。在东莞篮球发展中,篮球球迷功不可没。正如“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句被刻在宏远训练馆里的文字,也多次出现在球迷助威场合。每次广东宏远夺冠,线上线下欢腾一片。2019年,广东宏远经过6年拼搏捧回第九座CBA冠军奖杯之时,“不在巅峰时慕名而来,更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开”的球迷宣言在各个论坛传开;结束2021-2022赛季CBA之旅,不少自发前来的球迷拉开题字为“我们站在一起,不管发生什么”的横幅,向抵莞的球队表示鼓励。
永不言败。作为竞技体育,篮球永不言败的精神正是其魅力所在。2021-2022赛季,广东宏远在连损主力、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打进四强,最后一场比赛一分惜败于最后的总冠军辽宁队。广东宏远总教练杜锋曾表示,赛季第一阶段外援没到位,第二、三阶段又不断有突发伤病,但团队在比赛中仍然血拼到底,“我觉得我们没有输。”东莞篮球人用永不言败的战斗格言,诠释了充满激情的竞技体育精神。
勇攀高峰。弘扬进取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既定目标是东莞篮球的发展写照。在职业篮球领域,2019年,男篮世界杯设东莞赛区,东莞职业男女篮喜提双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俱乐部经营、球员身心都面临极大考验的情况下,广东宏远奋勇拼搏,连续拿下2019-2020、2020-2021两个赛季冠军,达成CBA史上第一个“十一冠”。从民间舞台到职业竞技,从本土到世界布局,东莞篮球圈层另开生面。2018年,东莞镇街走出篮球国手,东莞麻涌三人篮球队代表中国参加雅加达亚运会夺得冠军;2022年,东莞市电子科技学院夺得首届中国中职篮球锦标赛冠军,东莞男篮实现省篮球联赛七连冠;2022女篮世界杯中,中国女篮勇夺亚军,核心中坚从东莞走出……敢于争冠、勇于担当,东莞篮球力量正与城市同频共振。
(六)篮球品牌闪亮,赋能城市形象提升
篮球话题屡出爆款
2004年,东莞以得分第一名的成绩获第二批“全国篮球城市”称号。“全国篮球城市”申报成功后,篮球引发了广大市民的情感共鸣。获批18年来,东莞篮球被知名作家赵瑜写入《篮球的秘密:从东莞到全国》。
2019年,这一年又被称为“东莞篮球年”,东莞新彤盛女篮首度加冕WCBA联赛总冠军,宏远男篮勇夺CBA总冠军。在民间赛场,东莞也夺得了男女子省级联赛冠军“大满贯”。此外,东莞作为男篮世界杯的8个主办城市之一,承办共13场比赛,是广东赛区承办比赛最多的城市。
在各界大V评价方面,2011年,时任中国篮协原常务副主席李元伟表示:“想真正了解中国篮球,一定要到东莞去看看。”2020年见证疫情后第一场CBA球赛后,篮球爱好者钟南山对东莞友好、担当、拼搏的精神面貌印象深刻。对于东莞篮球的发展态势,中国篮协副主席、广东省篮协主席刘克军也曾表示:“东莞篮球在竞技、群体、产业等三大板块全国领先,未来发展可期。”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对东莞篮球氛围赞叹有加,“东莞篮球竞技成绩在全国数一数二,但活跃的乡镇企业篮球联赛才是东莞篮球氛围火爆的根源。”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也曾表示:“想打篮球,来东莞!”
*数据来源:《东莞市篮球志》
图表12:东莞市承办国际篮球比赛情况表
品牌打造声名远扬
东莞篮球品牌包括赛事交流品牌、社会建设品牌、对外交流品牌等内容。
在赛事交流品牌方面,1986年常平镇男子篮球连队访问香港。此后,市篮球协会及新世纪队、体校男篮队在内的各级球队访问新加坡、埃及国家;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篮球队也应邀抵莞,与东莞市篮球队进行交流比赛。
社会建设品牌上,东莞寮步镇缪边社区正计划以篮球为主题,建设全长约1.2公里的文旅参观体验线路,打造东莞首个篮球特色精品示范村及篮球网红打卡基地。在莞铜东西部协作帮扶中,南城组团投入560万元社会捐助资金,共建莞铜篮球公园。
对外交流品牌上,东莞以运动传播城市形象,除了举办品牌赛事活动之外,还借势造势,在国内首次以城市之名举办篮球文化节。期间,钟南山、姚明等大咖隔空助阵。
据不完全统计,东莞篮球城市文化节及东莞市篮球联赛全网信息总量约3000条,3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参与报道,吸引多家自媒体争相传播。其中,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动分发的传播产品浏览量达4500万人次,综合其他媒体提供的数据和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虎扑、小红书等平台,活动整体浏览量过亿。由此可见,东莞篮球城市文化节引发线上大量关注和讨论,进一步助推东莞篮球品牌传播。
*数据来源:《东莞市篮球志》
图表13:东莞市篮球对外交流活动情况表
作为“全国篮球城市”,东莞的成绩有目共睹,说是国内的排头兵不为过。但如果参照国际上篮球文化盛行的国家,东莞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基于调研结果,《报告》为东莞篮球未来发展的着力点提出建议。
(一)加强篮球规划统筹,推动发展新高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发展新格局。建议东莞成立市级篮球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篮球高质量发展工作。建议东莞设立体育或篮球发展专项资金,把篮球事业发展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大力扶持职业篮球俱乐部发展。
二是建设高水准场地落地顶级赛事。建议东莞加强篮球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做好现有场地设施运营和维护,提高整体设施利用率。建议东莞鼓励各类机构、组织承办和举办篮球赛事,争取承办国际重大赛事。
三是多层次实施篮球人才培育工程。建议东莞鼓励俱乐部加强人员配置和引进高水平外援,学校依法依规制定篮球特长生招生办法,加强学校与职业篮球俱乐部联动,制定学生进入职业梯队的奖励政策。建议东莞实施“三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培养工程,注重篮球科医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篮球人口普及工程,不断壮大篮球社会基础。
(二)扩大篮球运动参与,提高群众接纳度
一是“重”互动“轻”竞技扩大各年龄参与。建议东莞广泛开展娱乐性、对抗小、轻便化的基层篮球运动。建议东莞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篮球主题活动,如篮球明星见面会、篮球潮玩秀、扣篮秀、花式篮球秀、篮球主题集市、篮球主题音乐会等,主动拓宽篮球活动范畴,以“玩起来”带动篮球参与“多起来”。
二是提高篮球活动在女性群体中的“渗透率”。建议东莞专门打造专业且高级的女性篮球运动赛事平台,覆盖幼儿、青少年、成年及中老年女性群体,普及女性篮球运动,提升女性对篮球赛事认知。建议东莞调动女篮力量,在大型篮球活动策划、执行中加入女性职业篮球球员,打造更有女性吸引力的篮球活动。
图表14:男、女性在东莞篮球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三)探索职业竞技篮球,延续赛绩闪耀度
一是探索竞技篮球职业化模式体系。建议东莞以政策宏观引导,进一步做好竞技篮球职业化进程的系统规划,健全竞技篮球队员的培养模式与机制,适当增加比赛次数与范围,促进篮球竞技水平,提高篮球比赛质量,推动竞技篮球职业化、市场化进程。
二是注重竞技篮球人才素质的培养。建议东莞职业篮球俱乐部加强年轻职业球员培养,持续优化球队人才及年龄结构;加大以老带新力度,加强实战,加速收获队伍年轻化成效。建议东莞提高篮球教练员水平,从篮球技能、篮球知识理论素养、管理和控制能力等多方面培养教练队伍,提升竞技篮球人才素养。建议东莞利用多家篮球俱乐部优势,培养新一代篮球明星。
图表15:影响市民认同东莞篮球文化的因素
(四)建立篮球产业生态,多元提升商业度
一是延展赛事转化链条。建议东莞依托“篮球竞赛强市”发展“篮球产业强市”,做大门票经济、球迷经济、体育旅游经济。建议东莞结合赛事优异成绩,深挖篮球市场潜能,打通篮球竞赛、表演、培训、IP转化、潮玩和体育用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延展赛事转化链条,形成一条以竞赛篮球为核心的篮球产业链闭环。
二是壮大篮球新型业态。建议东莞加强篮球相关企业品牌化建设,引导篮球相关体育用品生产加工向品牌化转型,形成技术、设计、生产、物流、营销一体化经营,培育行业龙头。建议东莞推动篮球企业与动漫潮玩、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发展,开发篮球文创产品,进一步丰富篮球产业。
三是搭建篮球消费场景。建议东莞搭建篮球新消费场景,如篮球主题购物公园、篮球文创园、篮球市集,搭建相关线上消费平台,拓展零售渠道,以强有力的科技实力和IP效应开拓市场,营造篮球消费氛围,解决行业痛点问题。
(五)升格篮球活动品牌,凸显文化辨识度
一是凝聚合力打造高规格的篮球品牌。建议东莞持续以城市名义,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准开展篮球城市文化节,探索篮球文化与城市深度融合的丰富形式。建议东莞鼓励各村(社区)打造品牌及赛事,迈向“一镇一品牌,一村一赛事”。
二是结合城市特色提炼篮球文化符号。建议东莞打造有地域特色、城市气质的篮球文化符号,以全新的文化标识加深相关性,使篮球与城市交相辉映,凸显城市品牌。
三是建立篮球文化传播体系营造氛围。建议东莞与媒体深度融合,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上打造常规化篮球专栏,做好篮球城市故事挖掘和形象宣传。建议东莞开辟线下曝光渠道,打造篮球地铁号、篮球地铁站、篮球步道、篮球公交等小型地标,让篮球文化符号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品牌辨识。
图表16:促使参与东莞篮球活动的因素
(六)创新打好“篮球+”牌,释放文化活跃度
一是“篮球+文旅”。建议东莞打造以篮球运动服务为基础,培训、赛事、文化、旅游、健康产业为纽带,篮球配套服务为支撑的篮球产业综合体和篮球产业集群,积极盘活周边资源,打造可长期运营的综合性“篮球+旅游”目的地,让“看一场球,游一座城”成为现实。建议东莞把高规格篮球竞赛表演、基层篮球竞赛活动与文化旅游节庆相结合,指导宏远、新世纪篮球俱乐部和东莞篮球中心等包装开发,培育篮球旅游“网红”线路,提供篮球休闲体验。建议东莞筹建篮球文化公园、篮球特色街区、东莞篮球博物馆,为学习、传承篮球文化提供载体。
二是“篮球+乡村振兴”。建议东莞打造乡村篮球服务体系,提高村民参与度,以篮球运动发展推动当地公共文化设施完备化建设及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进而提升物质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建议东莞探索以篮球精神塑造乡风文明的路径,把篮球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鼓励镇村各级篮协组建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三是“篮球+交流”。建议东莞探索“篮球+援建”模式,助力帮扶地筹办品牌赛事、组建及培训篮球人才队伍、开展篮球教育公益活动、建设篮球设施等,推动人才流通。建议东莞加强大湾区、国内、国际篮球活动交流,通过赛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全国、国际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以篮球为媒,促进东莞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