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视频】“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系列报道(2):博观约取 独辟蹊径成大家

2020年11月12日 22:13 0人参与  0条评论

东莞阳光网讯(全媒体记者 马慧敏 叶汉强)继续来看“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系列报道。容庚先生是从东莞莞城走出去的著名学者,他毕生勤于著述,在学术领域和教育事业建树颇丰。目前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中,一批代表容庚先生学术成就的著作手稿集体亮相。跨世纪的风雨人生中,这位东莞学人如何历练成国学鸿儒呢?一起来了解容庚先生的成才故事。

微信截图_20201112210432.png

容庚先生出生东莞有名的书香门第,自幼继承家学,研读国学经典。他跟随舅舅研读古文字典籍,在东莞中学毕业后被聘为教员,专门教授国文和文字源流等课程。出于对金石古文字的热爱,教书之余,他通过6年的古文字研究,撰写了1200多页的《金文编》初稿,很快收获著名学者罗振玉的赏识。

东莞文史专家李炳球:“由邓尔雅先生引荐,写信给罗振玉先生 ,他就在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去天津,把金文编的初稿给罗振玉先生指正。罗振玉先生非常看好,也对《金文编》的初稿非常认同,就把容老介绍给北京大学国学门马衡先生。所以容老在他没读大学的时候,就直接进了北京大学的国学门。”

被破格录取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后,勤奋治学的容庚增订出版《金文编》。作为一部金文的专门字书,《金文编》以内容丰富、体例严谨享誉学术界,至今仍是古文字研究者的必备书籍。

容庚学生、暨南大学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初生:“一个我觉得编字典,因为容老他编的话,就是抓字形 就是把所有青铜器上面的文字,把它录下来。录下来以后,这个工作很艰巨,容庚先生的这些研究项目,很多是继承前人、超过前人,有的是完全是开拓性的。”

微信截图_20201112210438.png

毕业第二年,容庚留教燕京大学,不久后升格为教授,并担任《燕京学报》主编。此外,容庚还在故宫古物陈列所古物鉴定委员会任职,他有机会频繁接触大量珍贵文物,由此开启青铜器研究。本次展览展示的众多青铜器文物,都是容庚做学术研究之用收集而来。

“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策展人 艺术学博士吴国保:“他收藏青铜器一般没有铭文是不收的,他收藏带铭文的青铜器目的是为了做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做了整理,写一些文章,带着研究去收藏,用收藏促进自己的研究。”

微信截图_20201112210501.png

在北京生活的20多年,是容庚先生学术研究的巅峰期,他研究金文和青铜器的代表作陆续面世,在此期间他还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著作《商周彝器通考》,该著作成为了青铜器研究集大成之作。他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变当时先秦铜器研究话语权由国外学者掌握的局面。

容庚学生、暨南大学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初生:“因为有容庚,中国的青铜器研究能够到这种程度,使西方的学者把它当作圣经来读,可见他在世界学术界的地位。首先就是爱国者的情怀,因为爱中国文化,所以用自己的这种毕生精力,去守护、去保护中国文化。”

来源:东莞阳光网    编辑:钟灏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