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东莞走出低谷、迈向未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要求,实施亮诺亮绩亮牌行动,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锚定高质量 奋力开新局——一把手系列访谈”栏目,走进各镇街(园区),探索各镇街(园区)在新的一年如何以新的精气神,勃发新气象,迅速动起来、干起来,抢抓窗口期,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当前,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已经掀起,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更为激烈,进入了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时期。2023年,沙田镇将“撸起袖子”,肩负起“开局者”担当,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着力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坚定“一二三”发展战略不动摇,朝着建设“魅力湾区、创新港城”的目标踔厉奋发,打造临港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城市环境、人民幸福指数,共建共享宜居宜业宜游港湾新城。
打好“培育+服务+引进”组合拳 打造临港现代产业体系
东莞是一座沿海城市,拥有53公里海岸线,其中沙田就独占28公里,坐拥“一港两区”,具有发展临港现代产业的良好基础和底蕴。新的一年,沙田将进一步发挥优越地理区位、港口岸线和土地空间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黄金内湾”建设,进一步抓基础、优服务、强管理、促创新,推动片区功能改造与产业集聚升级。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产业的支撑,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临港现代产业?沙田镇党委书记贾贵斌表示,要落实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立足新能源产业定位,依托泥洲岛产业片区和港城新城统筹发展,加快24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全力参与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推动虎门港综保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外贸进出口体量,培育发展立沙岛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努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配套服务、人才支撑协同发展的临港现代产业体系。
接下来,沙田将打好“培育+服务+引进”组合拳,让更多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在沙田落地生根。一方面,要做好“培育”文章,深化实施“科技沙田”工程,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引导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50%。另一方面,要写好“服务”篇章,优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推进商标品牌提升、产品质量整治等工作,扩大“优才卡”覆盖面,推动扶企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同时,也要下好“引进”先手棋,构建“镇村联动、责任共担、利益分享”的招商引资统筹机制,稳步实施城市更新“头雁工程”,收储整备一批产业用地,为项目招引腾出发展新空间。强化“一把手”招商主体责任,利用泥洲岛近5000亩连片土地优势,面向全球“挂榜招商”,重点招引1—2个30亿元以上优质产业、龙头项目,围绕龙头企业延链、补链、强链,通过亲商、扶商、安商、富商,推动产业集群化,实现“引来一个、带来一批、发展一片”的效果。
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港湾新城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过上好日子、富日子,看似是小民生,实则是大课题。2023年,沙田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全力优化生态空间,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基层社会治理,全力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贾贵斌表示,2023年,沙田将依托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和东江南支流、穗丰年水道等水系,推进路网“内联外拓”,持续推动河涌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拉开城市主体框架;建设内外兼修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17个村(社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用好龙舟、疍家、莞草三大文化优势资源,打造“沙田印象”城市形象和文化IP,抓好文化艺术中心运营,组织开展“走进艺术”“艺启乐”等公益培训以及“火柴盒”音乐会等惠民演出,建设富有魅力的美丽沙田。
沙田还将大力完善道路、学校、住房等城市基础设施,在教育、医疗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出实招、狠招。在教育上,深入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加快公办学校动工建设,培育壮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队伍。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着力提升民办学校教学质量。在医疗上,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标准建设“智慧医院服务平台”,大力提升家庭医生“品质医疗”服务,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医学专科团队引进、培育力度,完成大泥、横流等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搬迁等“四项工程”。
同时,沙田还将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完善镇村两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复制推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经验项目和创新项目。建强“智网工程”社会治理中枢,充实铁骑、东莞义警、志愿者队伍力量,健全立沙岛安全管控体系,加快智慧化园区建设。压紧压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道路交通、建筑安全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者 邱子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