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上鲜艳的龙头,固定好龙尾,点上龙睛,一条用于佛山南海叠滘龙船漂移大赛的23米“长龙”,瞬间光彩夺目。
88岁“造龙师”李保安,绕着龙舟转了一圈,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敲一敲、摸一摸,对“心爱之作”进行最后检查。几天后的端午节,它将参与全球唯一的龙船漂移大赛,在狭窄的河道飞驰过弯、“飙船”竞速。
“造龙”66年,李保安在佛山三水开办的龙舟厂远近闻名,同样出名的还有他的脾性。他是个经常拒绝生意的生意人,有着“守”艺人的坚守,即使当初家里很穷时,也婉拒过很多订单。
过去,儿孙们不太理解:“为什么送上门的生意不做?”李保安的回答斩钉截铁:“宁愿少做十条,也不做差一条!”
这是掷地有声的承诺,更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执着。前不久,李保安获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表彰为2023年“诚信之星”,成为全国10个入选代表之一,也是广东唯一的入选者。
88岁的李保安每天都到龙舟厂,做好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
一生热爱
【被龙舟队队员高高抛起,身在空中那一刻,他决心穷尽一生,造出更多“冠军龙”】
清晨的阳光,穿透淡淡的云雾,铺洒在水网密布的西江之畔。李保安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佛山市三水区李保安龙舟厂坐落在高架桥旁、大水塘边。厂房蓝白相间,主体为钢结构,虽然有些简陋,但高大宽敞。房顶锈迹斑驳,露出岁月的痕迹。
李保安每天都第一个到厂,风雨无阻。在自己的“龙舟王国”,他一待就是一整天。
赛龙舟,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文化习俗。热闹的龙舟季,把速度与激情写在江河湖海里。端午节前,正是龙舟厂最忙碌的日子。
厂房里,叮叮咚咚,吱吱作响,锤钉子、敲柱子、锯木板的声音夹杂,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独特清香。
沿着一条正在制作的龙舟,李保安时而俯身查看,时而敲敲打打,像个有干劲的年轻人。他身穿一件大红色的文化衫,精神矍铄,脚踩两只拖鞋,上面印着英文“BOY”。那是他从村里的小店“淘”来的——岁月催人老,但他的少年心一直未变。
“我从小就喜欢做木工,对龙舟很感兴趣,直到现在也停不下手。”一提到制作龙舟,他神采飞扬。
过往的岁月,李保安大多在飞扬的木屑中度过。
1952年,16岁的李保安跟随村里做木工的长辈走街串巷,开始学习修补禾艇,几年下来手艺渐长。那时,家里很穷,为精进手艺养家糊口,加上热衷造龙舟,22岁时,他以学徒的身份,进入三水国营造船厂。
师傅陈旺贤手把手教,他很快上了道。
李保安还记得,自己做的第一条大型龙舟,就在比赛中夺得冠军。当时,大家开心极了。被龙舟队队员高高抛起,身在空中那一刻,他决心穷尽一生,造出更多“冠军龙”。
为了一生所爱,他倾注了血与汗。
由于长期手工制作龙舟,他那双手无数次磨出血泡,冬天还会裂开口子。没过几年,手掌就堆满了老茧,硬得像木头。
有一次,他在刨木板时,由于太过专注,还把右手小指头刨掉了半边,瞬间鲜血直流。直到今天,那里还缺了一块。
“我做龙舟66年了,虽然很难,但只要大家还来找我,我就要做好。不仅自己做好一辈子,还要让儿孙传承下去。”年近九旬的李保安,声音依旧充满力量。
李保安的决心同样充满力量:为中国打造一条世界最长的超百米龙舟!“我花了一辈子来积累经验,已经攻克了技术难题,只待找到合适的场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在制作龙舟的过程中,李保安认真做好每个细节。
一究到底
【“他就是一个‘细节控’‘技术控’,连龙舟上的一颗钉子都自己研发”】
“‘扒丁’(指划龙舟的男队员)的身高、体重是多少?”
每次来下单,崔洪全都会被问。他是三水区西江开心龙舟俱乐部负责人,也是李保安的老客户。
比赛型龙舟要快与稳。量身定做,可以更好地设计龙舟的尺寸和重心。
制作龙舟时,李保安还会邀客户现场观摩。客户也可随时提意见,直到满意。
“很轻,划起来顺手!”用李保安造的龙舟,崔洪全的团队在一场国际龙舟大赛中夺得好成绩。于是,他每年都来定制龙舟。
经常有客户到现场观摩龙舟制作过程。
如何造“冠军龙”?李保安道出了秘诀:细节决定成败。
一条勇立潮头的“好龙”,背后全是技术活。
龙舟的长宽高如何达到“黄金比例”?
不同部位用什么材料?
流线弧度、吃水深度有哪些讲究?
李保安虽烂熟于心,但总想精益求精。
儿孙们说,他总是停不下来。“他就是一个‘细节控’‘技术控’,连龙舟上的一颗钉子都自己研发。”
钉子藏在“隐秘的角落”,却是龙舟必不可少的部件。为了让龙舟更轻薄、稳固,李保安曾遍寻周边市场找钉子,但要么太长、要么太短。
“干脆自己做!”他灵机一动,说干就干。
生铁加热,持续敲打,调整角度,制作成型……
失败了,就重新来。最终,一颗倒三角形的扁平钉出来了。
“刚好合适!”这次,他满意地笑了。
相比普通钉子,这种特制的“龙舟钉”能让板材咬合更紧,还不损伤船身。这也成了李保安的“独门绝技”。
他的匠心与坚守,触动了儿孙。
李保安的长子李显文(穿蓝色衣服)传承了父亲的手艺。
“回去,接班!”2013年,长子李显文毅然辞去一家饮料公司销售副总经理职务,回家帮父亲经营龙舟厂。
“每个环节,我爸都要求很严。”李显文体会到了“造龙”不易。
第一关就是选材。
挑上好的材料,成本更高,也费时费力,但李保安不怕奔波辛劳。他经常和儿孙跨越千里,去贵州、江西、湖南,翻山越岭,进入丛林。
对木材的生长环境、年份、硬度,他都要细细研究。他还随身携带锤子,敲一敲木材,透过声音的细微差别分辨好坏。整个运输过程,他也格外小心,宁愿多花钱。因为一旦木材有裂纹,就不能再用。
“三水李保安造”远近闻名。
一诺千金
【“要讲质量,诚实守信,我们中国人说到做到,牙齿当金使”】
“李师傅,就帮忙做这条龙舟吧!”
“对不住啦!工期太紧了,接不了。”
“我可以多出点钱。”
“不行,实在排不开,不能影响了质量”……
李保安的长孙李锦标,经常看到爷爷拒绝接单的场景。
受爷爷影响,李锦标从小也热爱龙舟。毕业工作后,他一有空就回龙舟厂,一边学造龙舟,一边协助经营。
李保安向长孙李锦标传授龙舟制作经验。
“多年来,爷爷婉拒了很多订单,加起来有好几百万元。”李锦标说,起初,家人对李保安的怪脾性也颇有微词。
“有钱都不赚?”
“总拒绝客户,不好吧?”
“他这个人就是比较固执!”
“自己认定的事,他绝不轻易改变!”
与客户打交道多了,李锦标慢慢理解了:“爷爷是为客户着想,不求多做,但求做好。”
如今在广东,有大型龙舟赛的地方,几乎都有“三水李保安造”。他造的龙舟,在国内外比赛中屡获佳绩,全国各地很多人慕名而来。
“爆单”了!但李保安还是坚持不搞大批量制造。李锦标说,爷爷虽然是生意人,但他更看重的是手艺,是作品,是口碑。
龙舟厂的墙上挂满了锦旗,还堆放着很多证书和奖杯。
龙舟厂的墙面上,挂满了客户送来的锦旗,一共有260多面。2018年,李保安还成为佛山市级非遗——龙舟制作技艺(三水洲边)的传承人。
如今,李保安的手艺得到了传承。他4个儿子都是“造龙师”,且各有所长,成了“龙的传人”。
大儿子李显文,最拿手的是设计龙舟。
二儿子李显枝,最擅长原木开料。
三儿子李显能,自己开办了龙舟厂,也小有名气。
四儿子李显坤,经常通过龙舟赛实战来改进制作工艺。
传承下来的不仅是手艺,还有匠心。李保安经常叮嘱儿孙,要造好“诚信龙舟”。“要讲质量,诚实守信,我们中国人说到做到,牙齿当金使(注:为粤语俚语,指一诺千金)。”
全国“诚信之星”、广东省“诚信之星”、“广东好人”……在龙舟厂的台面上,摆放着很多证书和奖杯。
“希望把爷爷对龙舟的这份‘固执’传下去。”李锦标相信,龙舟非遗文化,定会更红更旺。
与李保安一样,李锦标身穿大红色的文化衫,胸前印着4个字:龙头旺相!
【采写】南方+记者 周欢 魏英
【拍摄】南方+记者 戴嘉信
【剪辑】杨馥铫
【海报】严经纬
【统筹】赵进 魏龙泉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