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讯(记者 郑思琪 通讯员 王茜)“我司不缺资金、不缺技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唯一缺的就是人才。”这是人力资源机构与企业主沟通时听到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如何帮助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人才?6月27日,智通人才连锁集团旗下智通美瀚特从台湾邀请到德鲁克学院战略发展顾问刘家雍老师客座东莞,担任“智通美瀚高端人才管理”论坛讲师,与现场来自珠三角的300多名从业者分享互联网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创新的精华观点。
“去中心化”管理是必然趋势
“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的人才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HR的角色定位、工作思路以及采取的政策和机制都带来了一定的革新。
刘家雍表示,在工业时代企业(即传统管理模式)中,强调由领导到员工从上至下的贯彻,时刻都强调效率和控制,把流程标准化,业绩绩效化,经理人扮演的是管控指挥与打赏的角色。放在现在,以80后,90后为主的职场中坚,他们玩的是互联网,用的是移动端,甚至坐在家里就把公司的利润创造,他们是否买你的账?
在这种环境中,知识企业一定不会放弃运用互联网思维“玩转”企业,在这里没有上下一致的管控,更多的是强调彼此的对话和事实论证,沟通中允许彼此的模糊或者失序,强调共同创新和创造,在去中心化,平权化的氛围中强调个体的掘起,经理人扮演的则是解放员工激活个体的角色。刘家雍分析工业时代企业与互联网思维企业不同时指出。
据了解,某品牌手机负责人以用户满意倒逼管理改进:从员工到管理层每天花费一小时回复微博上的评论,强调全员皆客服,以客户的投诉率作为员工的考核目标。类似的人才管理革新,在网络时代并不鲜见。
互联网思维需要HR成为“多面手”
进入互联网时代,单一的知识结构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职场环境。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度来讲,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外,还要涉及到内部运营管理、业务流程、财务管理、行业产业链知识、互联网思维等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更早一步实现“跨界”。刘家雍指出:“针对企业现实问题,必须打破传统决策模式及层级限制组成‘跨界’小组,群策群力解决真实问题。其中需要高层转为支持决策的角色,塑造平等对话的环境”。
智通美瀚负责人徐文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需要从企业的角度来预测和评价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需求,更需要从专业和业务的角度来评判人才的任职资格和潜力空间。以前可能会要求HR除了懂得专业技能以外掌握基础的统计、心里学等层面知识。但未来的HR则需要成为精通业务流程、运营管理、财务知识和互联网思维的"多面手"。”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