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莞昭“东西部”扶贫: 东莞带领这里的4.77万贫困人口“闯”出脱贫新路

2019年10月31日 19:21 0人参与  0条评论

微信图片_20191030203550.jpg

编者按:10月21日起,东莞市委宣传部、市经协办组织省、市重点媒体组成专题采访团,分别赴云南昭通市昭阳区、镇雄县、威信县、彝良县、鲁甸县、巧家县6县(区),就东莞对口昭通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情况进行实地采访,探索总结“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探索出的有效方法和模式,为下阶段更好开展扶贫协作工作提供借鉴。东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推出“莞昭‘东西部’扶贫”系列报道,展现东莞发动各界,携手数十万昭通贫困人口,齐步冲锋决战脱贫攻坚战的有益探索。

东莞阳光网讯 (全媒体记者:钟灏 张志惠) 绕过大山、穿过河川,连续赶路5个小时,记者团一行终于抵达了第四站——东莞对口扶贫的昭通市昭阳区。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面积2167平方公里,下辖2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口92.6万人,是国家级贫困县区和云南省深度贫困县区,也是国家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截至2018年底,全区还有未出列贫困人口4.77万人。虽然贫困,但是由于昭阳区的地形较为平坦,是发展工业产业园的好地方,因此,东莞对口昭阳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便从这个突破口开始。

微信图片_20191030203534.jpg

赵玮辛的办事效率是出了名的“高”

干练女同志顶起“扶贫攻坚”半边天

从东莞赴昭阳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赵玮辛,是记者遇到的第一位女干部,她的干练令人印象深刻。赵玮辛到昭阳区调研的第一站,是滇粤产业园,截至目前,通过她的积极引导,已有27批70多家东部企业到园区考察。来昭通一年多时间,赵玮辛访遍了全区20个乡镇(街道),深入60多条贫困村、300多个贫困户,撰写了一系列的民情日记和工作日志,制定脱贫措施,对焦精准帮扶,协调了2000多万元社会帮扶资金、筹集社会物资捐赠近200万元,努力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在记者采访当天,赵玮辛正在协助广东省委党校派出的教授为昭阳区领导班子传经送宝,“我是自己主动报名的来这里的,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女同志也能做,我能够参与到国家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大潮,我觉得很荣耀。”

微信图片_201910272232275.jpg

王太敏在车间上班

探索推广“产业园+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就业模式 实现产业带贫

王太敏今年43岁,是昭阳区本地人,她的家在昭阳工业园区附近的村子里,步行只需要10分钟。三年前,王太敏通过应聘,成功进入了园区第一家企业东莞华坚鞋业集团,靠着月薪三千多元的稳定收入,王太敏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一家四口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里做挺好的,中午也可以在这里吃饭,晚上下班回去,还能做点家务事。”

微信图片_201910272232277.jpg

王小立介绍:“东莞速度”帮当地脱贫

华坚鞋业集团副总经理王小立介绍,华坚鞋业是第一家入驻产业园的企业,2017年1月洽谈,3月投产,充分体现了东莞速度,“我们在当地解决了500多名工人的就业,其中大概有200多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目前这里主要是给东莞华坚的总部做配套,从明年的3月开始,这里就成为独立的整鞋生产线。”

微信图片_20191027223227.jpg

华坚鞋业的扶贫车间

紧挨着华坚鞋业扶贫车间的另一家车间,是东莞立时电子的扶贫车间,坐得满满当当的工人,在此起彼伏的机器滚动声里有序劳作,这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电子电器配件生产线。

微信图片_2019102722322711.jpg

2018年5月,在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的积极促成下,东莞立时(香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与昭阳区易地搬迁办达成协议,开创合作办厂的新模式。当年8月工厂正式开工,投资3000万元建设手机数据线等电子电器配件生产线。为了使产业配套,在立时电子的带动下,2019年又先后引进了立勤、立鑫两家电子企业,3家企业相互配合,将生产电子零件整合生产成电子产品,减少了中间物流环节和生产成本,产业配套逐渐完整。截至目前,立时、立勤、立鑫三家企业合计完成投资4600余万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8亿元,年税收达1亿元。

微信图片_2019102722322712.jpg

米志勇:扎根昭通

东莞立时(香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米志勇介绍,“既然我们建在昭通,就要扎根在昭通。我们这边计划来将要用到800人左右,每家4个人也就是帮3000多人脱贫了。”

微信图片_2019102722322710.jpg

类似东莞华坚、立时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产业转移和培育,打造产城一体的滇粤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增强贫困地区经济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出路。依托园区现有的条件,紧扣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核心目标,围绕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利益链接机制增收两个关键点,已然形成了“产业园+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的新型就业模式,从而促成“以商引商”“产业带贫”,带领着当地1800多家建档立卡贫困户“闯”出脱贫之路。

微信图片_2019102722322714.jpg

科技化的苹果生产基地

50余万亩苹果园总产值达42亿元以上 打造科技脱贫新亮点

科技手段结合农产品产业实现大规模生产,既能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又能实现培养科技农民是昭阳区探索科技扶贫的一大新亮点。

在昭阳区永丰镇新民村和布嘎乡迎水村的苹果生产基地,一望无际的苹果园令人震撼。东莞驻昭阳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瞄准农产品产业发展,携手当地政府,将全国规模最大的苹果生产企业引进了当地。一片5万亩的苹果园,每一亩只需一个果农,高度融合了农用机械种植技术、电子监控和农产品储藏、分包、加工、冷链、物流等技术,不仅能生产出全国最优质的M33T苹果品类,而且实现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促进科技化农业种植在当地发展。

微信图片_2019102722322715.jpg

M33T苹果

此外,基地还大力开发农业观光旅游行业,形成了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休闲旅游、文化展示、就业于一体的现代苹果产业扶贫示范园,立志“把昭通苹果打造成为全国优质苹果产业塔尖上的10%”,最终建成“半城苹果满城香”苹果之城。

据统计,2018年以来,东莞先后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2690万元,共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苹果产业示范园1190亩。示范园的资产收益权由村集体和贫困户享有,资产收益实行固定计提保底收益方式,年收益率保底为6%,收益权量化到贫困人口2690人,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及项目周边贫困人口1500人务工,人均务工年均增收14000元。

微信图片_201910272232278.jpg

贫困区产业链雏形初现 带动万人共同脱贫

近三年,东莞遵循“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原则,在资金支持、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等方面给予了昭阳区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据统计,东莞已共计投入财政资金9415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9000万元,携手奔小康行动资金415万元,每年财政资金投入增长率30%以上。

在助推昭阳区脱贫攻坚进程中,东莞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产业对昭阳区进行全面升级和结构调整,重点围绕旅游开发管理、农特产品、“互联网+”三个方面,将昭阳区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与发达地区先进的管理模式相结合。

目前,东莞已引进落地的各类企业12个,投资金额15亿元,带动脱贫人口2563人;农产品购销和产业合作项目8个,投资达金额3亿多元,带动脱贫人口上万人。

来源:东莞阳光网    编辑:冯旭关键词:扶贫;科技;龙头企业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