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打算这样干→

2022年01月21日 20:45 0人参与  0条评论

微信图片_20220121161042.jpg

今天(1月21日),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学习贯彻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总结2021年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情况,部署未来五年和2022年重点工作。站在“双万”新起点,围绕千万人口健康服务需求,我市将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高水平建设健康东莞。

mark_1639983561227541.jpg

2021年,东莞卫生健康工作成绩亮眼

全力抗击新冠疫情,迅速控制疫情传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总体防控策略,把疫情处置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新冠疫苗接种高效有序,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接种2869.89万剂次、1334.88万人,完成全程免疫人数1230万人,各类人群的全程免疫率均位列全省第一。

紧盯国家督查激励,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圆满收官,预算管理全面实施,公立医院基本落实总会计师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初步建立符合我市医疗行业特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薪酬分配制度,全面核定公立医院岗位总量,完成2.85万人岗位聘用,推动同岗同酬。药物政策实施不断深化,全市公立医院药品收入(不含中药饮片)占比降至21.04%。短缺药品与急(抢)救药供应保障有力,储备药品增至100个。

聚焦打造医学高地,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争创省高水平医院。市人民医院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项目治疗中心大楼和市中医院国医馆项目正式动工。5家区域中心医院加快建设,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与高校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新增7家医院通过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新增市级重点专科26个、特色专科13个。

立足资源向下延伸,基层能力稳步提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扎实开展,新增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省复核达国家推荐标准报国家确认,选派56名医生、35名护士参加东莞—香港金牌家庭医生(护理)培训,22家香港金牌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室投入使用。2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经费达87.81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促进中医中药发展,内涵建设全面加强。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疫情期间,中医药预防延伸到封控社区及一线重点岗位人群,全年发放中药预防处方累计22.11万剂。市中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合作,启动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医疗和创新高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被定为市中医康复中心,启动创建省中医康复示范单位。

注重广覆盖全周期,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扎实推进。优化健康服务,为6.9万名孕妇开展免费产前筛查,为8.6万名新生儿开展免费先天性疾病筛查。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成立养育照护指导中心,成功创建10家优质服务示范托育机构。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及干预项目,为14.5万名一年级学生免费筛查视力健康情况。全面推进高血压和糖尿病早期筛查及干预行动,成人首诊血压测量率超90%,糖尿病累计筛查28.5万人。启动第三轮妇女“两癌”筛查,累计筛查23.5万人。

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讲好卫生健康故事。挖掘抗疫故事,护士黄雪仪冒雨转移核酸样本的事迹,被众多主流媒体报道后走红全国。筑牢抗疫防线,先后组织召开20场新闻发布会,为疫情防控注入“心理疫苗”。

微信图片_20220121161051.jpg

▲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巧利作《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报告》。

mark_1641882824717110.jpg

2022年,东莞卫生健康工作打算这样干

(一)突出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结合新一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建重点任务,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书记院长分设。

(二)突出长效长治,推动疫情防控精准科学。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强化应急指挥备战。应急机制24小时保持运行状态,健全“属地处置、区域协作、高效联动”工作机制,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和应急处置培训演练,提升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科学管控、精准溯源能力,做到报告早、反应快、处置准、措施实。强化哨点监测预警。

(三)突出创新驱动,推动深化综合医改纵深发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医疗服务成本核算。落实公立医院财政投入政策。推进医联体网格化建设布局和规范化管理,引导形成有序就医格局。继续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三大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四)突出联防联控,推动公共卫生防护网织密织牢。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深化联防联控应对处置工作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议事制度。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实现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紧急医学救援类应急队伍全覆盖。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五)突出整体优化,推动医疗服务资源扩容提质。推动高水平医院标杆引领。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引进拔尖医学人才,力争国家、省级重点专科有新突破。

(六)突出均衡普惠,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档升级。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进松山湖、大岭山、黄江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学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专结合”“医防融合”能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岗位总量,提高编制使用率。

(七)突出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特色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强东部产业片区和水乡功能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在综合医院等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创建“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深入推进社区中医馆内涵建设,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能力,推广中医康复和中医护理技术。

(八)突出系统连续,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做优做实。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健全覆盖城乡居民、涵盖生育全程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开展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出生缺陷防控项目,降低重型地中海贫血等严重出生缺陷儿出生率。健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政策体系,完善日常监督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探索社区、单位与托育机构共建普惠托育服务,完成省托育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试点任务。

(九)突出多元共治,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严管智管。理顺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定期通报机制,压实镇街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责任。持续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推动分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促进行业自律和机构自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多元化监管水平。

mark_1636959040646047.jpg

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还公布了《2021年度东莞市卫生健康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2021年度东莞市卫生健康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一、2021年度医院综合管理工作

(一)优秀单位(共16个)

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第九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厚街医院、大朗医院、沙田医院、寮步医院、黄江医院、南城医院、虎门中医院、东华医院、康华医院、常安医院

(二)良好单位(共20个)

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市水乡中心医院、市康复医院、清溪医院、东城医院、长安医院、谢岗医院、企石医院、横沥医院、莞城医院、虎门医院、东坑医院、凤岗医院、桥头医院、樟木头医院、万江医院、石排医院、望牛墩医院

二、2021年度公共卫生工作

(一)优秀镇街(共10个)

沙田镇、茶山镇、大朗镇、清溪镇、松山湖管委会、企石镇、中堂镇、道滘镇、常平镇、虎门镇

(二)良好镇街(共13个)

万江街道、望牛墩镇、莞城街道、厚街镇、桥头镇、南城街道、麻涌镇、洪梅镇、石碣镇、长安镇、东城街道、谢岗镇、寮步镇

三、2021年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一)优秀单位(共10个)

东坑镇、寮步镇、长安镇、麻涌镇、南城街道、大朗镇、石龙镇、横沥镇、松山湖管委会、厚街镇

(二)良好单位(共13个)

东城街道、沙田镇、企石镇、樟木头镇、塘厦镇、大岭山镇、谢岗镇、石碣镇、黄江镇、清溪镇、凤岗镇、桥头镇、虎门镇

四、2021年度妇幼卫生工作

(一)优秀单位(共13个)

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长安医院、厚街医院、寮步医院、大朗医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清溪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黄江医院、市中医院

(二)良好单位(共16个)

常安医院、东华医院、莞城医院、东城医院、茶山医院、康华医院、万江医院、企石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高埗医院、沙田医院、东坑医院、横沥医院、虎门中医院、石排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五、2021年度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一)优秀镇街(共10个)

长安镇、大朗镇、麻涌镇、石碣镇、茶山镇、寮步镇、洪梅镇、清溪镇、高埗镇、沙田镇

(二)良好镇街(共13个)

塘厦镇、樟木头镇、大岭山镇、常平镇、莞城街道、凤岗镇、石龙镇、黄江镇、石排镇、中堂镇、道滘镇、谢岗镇、南城街道

六、2021年度职业健康工作

(一)优秀镇街(共10个)

沙田镇、茶山镇、大朗镇、厚街镇、麻涌镇、万江街道、南城街道、洪梅镇、大岭山镇、寮步镇

(二)良好镇街(共14个)

虎门镇、凤岗镇、常平镇、道滘镇、中堂镇、莞城街道、樟木头镇、谢岗镇、清溪镇、石龙镇、望牛墩镇、企石镇、松山湖管委会、长安镇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解冉锐关键词:卫生;工作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