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为年份茶贴标!东莞推动制定普洱茶生态仓储行业标准

2022年09月01日 09:16 0人参与  0条评论

微信图片_20220831194315.jpg

据不完全统计,东莞民间藏茶达到40多万吨,那么这些茶放久了是否还符合饮用标准呢?8月31日下午,年份茶贴标仪式在高埗一大型茶仓举行,这是中国中检在国内首次通过核定标准、过程认证、合格评定方式对优质产品赋予“中检品控”标贴。

微信图片_20220831194704.jpg

活动现场播放了《中国中检双陈在行动》《中检品控标的核心价值》视频短片,详细介绍了中检品控对茶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中检品控”标贴具体操作流程。现场,检测人员还对一批2010年的年份茶进行检测,查看茶品以及数据记录,确认符合标准后重新包装贴上“中检品控”,并成为国内第一批贴上此标签的年份茶。

微信图片_20220831195529.png

中科院云计算茶仓贮大数据研究室主任、东莞市茶仓贮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彬告诉记者:“我们好多茶在出厂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质量检测的标贴,只说明它出厂的时候是合格的。但是在东莞藏茶之都大量的藏茶企业,藏了这么多年的茶,那它的质量还合格吗?在仓库存储过程当中,有没有发生霉变,有没有发生其它的卫生质量安全问题,我们请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对经过多年仓储的茶进行再次的检验认证,来确定这些茶符合目前的国家各种质量卫生标准。”

微信图片_20220831195540.jpg

据了解,一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始终坚持以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要素为支撑,融合知识产权、商标品牌等工作,持续精准发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战略深入实施。去年10月,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工作思路,首次公开征集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成功打造了包括双陈普洱在内的首批三个市级标准化试点,采用“先进标准+认证”模式,引入中检集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权威认证机构,推动建立了从茶叶采集运输到仓储发酵的“全过程认证”管理模式,完善了《东莞普洱茶自然仓储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形成了“传统技术+数字化创新+质量基础”支撑的完整品质管控体系,成功为东莞茶行业产业集群探索出一条打造行业优势和区域品牌的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20831194715.jpg

下来,市市场监管局将围绕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充分发挥质量提升专项资金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优质服务机构、质量科研项目、试点示范项目落地东莞,促进“东莞制造”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微信图片_20220831195750.jpg

【延伸阅读】

全过程“先进标准+认证”模式赋能东莞茶行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藏茶文化源远流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莞与多地的经贸往来密切,品饮及藏茶风气随之传入东莞,拉开了东莞藏茶、爱茶的序幕。素来敢为人先的东莞人凭借着超前的眼光,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迅速占领了茶产业中的“仓储”市场。

历经数十年的沉淀,东莞这一片不产茶的土地在全国茶行业内享有了“藏茶之都”的美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莞的茶叶仓储都是凭经验来进行管理,行业先进经验未能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茶叶品质缺乏权威机构认证,极大影响着茶行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831194735.jpg

借建设市级标准化试点的契机,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要素支撑作用,成功打造了双陈普洱“先进标准+认证”市级标准化试点,引入中检集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权威检测认证机构,全面总结了试点单位采茶、运输、仓储、发酵、交易全链条的先进经验,推动制定了首个普洱茶生态仓储行业标准,通过持续监测控制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核心指标,创新打造了领先行业的标准化茶仓。

微信图片_20220831194727.jpg

在此基础上,运用标准化、合格评定、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要素,建立从茶叶采集运输到仓储发酵的“全过程认证”模式,启动对茶叶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分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寻找普洱茶后发酵转化特征,形成科学统一的“仓储技术+转化质量保障模式,并按照国家检测取样标准,对存放在标准化茶仓中的普洱茶进行采样、封存、监管,确认合格后赋予“中检品控”标贴,有效形成了“传统技术+数字化创新+质量基础”支撑的完整品质管控体系,推动企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有机提升,成功为茶行业产业集群探索出一条打造区域品牌的新路径。

(记者 何锡民)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梁瑞娴关键词:茶;质量;东莞;标准;行业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