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东莞正式发布《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全市协同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体系,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提出,从建立科普副校长制度、建设高素质科学教育队伍、健全市镇校三级科学教育教研体系、建立“1+N”培训体系多个维度,要深化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建立科普副校长制度 由科技工作者担任
方案提出,全市各中小学校配备科普副校长,可聘请科学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工程师等科技工作者担任。建立学校与科普副校长的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邀请科普副校长进校园,开展科学专题讲座、科学实践指导等活动。
方案要求,科普副校长为学校科学教育出谋划策,协助学校制定科学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学校、教师开展科学教育工作及社团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进校外优质资源,助力学校科学教育工作发展。
建设高素质科学教育队伍
方案要求,推动专职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东莞市基于监测结果应用的小学科学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要求,2023年实现全市公办小学专职科学教师全覆盖,并加大科学教育相关主题培训力度,提升中学科学教师教学教研能力。
同时,加强兼职科普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广大科技工作者、高校教师担任中小学科研导师或兼职科技辅导员。在职称评审、岗位评聘、评先评优中强化对各学科教师取得科学教育成果业绩的认可。
此外,方案还鼓励符合条件的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员担任中小学科普教育志愿者。
健全市镇校三级科学教育教研体系
根据方案要求,在推进已有科学类学科教研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东莞要选优配强全市科技教研员(辅导员),配齐镇街(园区)专兼职科技教研员(辅导员),充分发挥镇街(园区)及学校科技骨干教师的作用。
支持中小学校专兼职科技指导教师参与各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建立科技指导教师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学校成立科技指导小组、教研组或备课组,提升校本教研质量。
积极推动镇街(园区)、学校参与科学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全市每年立项科学教育专项课题不少于50项。
建立“1+N”培训体系 全面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方案提出,要强化教师科学观念,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将科学教育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建立“1+N”培训体系。包括:每年对全体教师开展不少于1次全员科学教育培训,对承担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师(辅导员)采用面授、远程等方式开展主题式专项培训,提升科学教师专业水平;举行教师技能大赛,提升科学教师实验操作、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等能力;借助高新科技企业、在莞高校、科研机构力量,开展“教师与科学家师徒结对”活动,提高教师科学教育教学水平。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