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23年“莞邑良师”人才活动周如火如荼进行,作为其中的一个重头项目,未来名校长培养计划广受关注。近日,东莞市中小学未来名校长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标志着这项培养计划已正式启动。
近年来,随着教育扩容提质行动的深入实施,东莞公办学位极大扩充,千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8万个,公办教师队伍大幅扩容,仅2022年新招聘事业编制教师就相当于过往6年总和。经过前期的奋力攻坚,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得到较好缓解,东莞教育进入了从侧重补短板逐步走向侧重增优势的新阶段。如何在新的形势任务下肩负使命,强基础、当示范,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队伍是核心关键。
面向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结合当前中小学校长队伍实际,按照补短板、增优势,强基础、当示范的总体思路,市教育局启动实施未来名校长培养计划,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理论水平和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于2023年至2025年,每年遴选一批中小学副校长、中层干部等作为培养对象,分期分批进行培养,共遴选培养约300名,促进校长人才和后备干部队伍成批成长。
这一培养计划的启动实施,将完善东莞中小学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成长阶梯和培养体系,着力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高尚、理论素养深厚、教育视野宽阔、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治校办学能力较强的校长后备人才,保证全市中小学校长队伍源源不断、后继有人。
要如何培养这些未来名校长?方案明确了培养方式。立足于干部队伍的特殊使命和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追求,培养的内容和方式都做了比较大的创新,主要创新点包括市内基地培养、境外访学、国内优质名校影子培训、强化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
市内基地培养方面,将遴选市内的名优校长等作为培养对象实践导师,实践导师所在学校作为培养基地。充分发挥我市现有名优校长的传帮带作用和现有优质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员在莞邑校园的熟悉场景和身边学校的跟岗体验中,近距离揣摩比较、对比分析,深入研究基地学校为什么能、实践导师为什么行,明晰自身的优势、差距和努力方向,找准提升自身学校的方略路径。教育界人士表示,市内基地学校在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外部支持等方面有更多的可比性,本土实践导师多年莞邑办学的认识、理解和体会也更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学员加深对办好东莞学校的理解认知,更好实现学以致用。
境外访学方面,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培养对象赴境外教育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深入当地学校、教科研机构,开展访学交流活动,拓宽教育视野,丰富教育认知,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的国际理解和交流能力。
集中研修方面,将与国内具有丰富的中小学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经验的知名高校合作,开展高端化培养,组织到国内基础教育领先地区的优质名校开展影子培训,全方位提高规划学校发展、领导课程教学、营造育人文化、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学校治理、调适外部环境、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各方面能力。
此外,还将建立常态化总结交流和成果转化演练机制,组织学员结合学习进展进行多项模拟演示、调研交流、总结反思活动,推动学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外地经验移植到本地学校、将所学转化为自身能力素养。
首批未来名校长培养基地学校及实践导师、首批直属学校未来名校长培养对象已经确定,相关培养培训工作将陆续实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该培养计划之外,更希望以此带动更多年轻有潜质的优秀教师加速成长,形成教育系统人才辈出、优秀人才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同时,校长后备干部培养方式多种多样,下来还将继续深入推进,根据我市中小学副校长、中层干部队伍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的培养,推动校长队伍培养工作更加立体、更有针对性、覆盖面更广。
首批未来名校长培养基地学校及实践导师名单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