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东莞正式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对标广深做法,着力打造与广深同效的项目服务保障体系。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东莞接下来将在拓空间、提效率和优服务等方面发力,深入实施“用地清单制”,深化“互联审批 围合供地”改革,力争将项目用地环节审批时间压减50%以上,力争推动80个重大项目更好更快落地,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助推东莞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80个项目将实施“互联审批 围合供地”改革
前不久,洋兴氢蓝时代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制造项目于土地摘牌前完成了项目方案设计、施工图审查、确定总承包。水乡管委会及洪梅镇实施并联审批、即到即办,使得项目在土地成交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权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多证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
这是东莞市自然资源系统强化资源保障、助推重点项目落地的一个缩影。重大项目建设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审批速度关乎项目落地成败,每一步都慢不得等不得。早在2020年4月,《东莞市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土地资源和技术控制指标清单”制度实施细则》便已提出,在土地出让前,以“多规合一”为基础,全面明确项目建设相关管控要求、技术设计要点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连接设计、迁改要求并形成一张清单,在出让土地时一并交付用地单位,并作为项目审批管理、技术审查的主要依据。
“用地清单制”制度随后在2021年东莞出台的“标准地”工作实施方案中得到进一步落实,即市级重大发展平台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供应的“标准地”均按要求形成“用地清单制”纳入出让材料,交付受让企业。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用地清单制”便于项目主体拿地后直观掌握用地要求,“无论对于项目业主,还是管理部门,双方沟通时间减少了,流程更加简洁便利。”
“一张清单”明确相关要求之外,东莞重构项目审批流程。2022年,市自然资源局开展了重大项目“互联审批 围合供地”改革,推行新增建设用地审批“3+3+2”改革,3即成片开发方案、征地方案、供地方案等三个方案联合审查;+3即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城市(镇)总体规划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等三项规划综合修编;+2即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人防许可等两项建设方案综合审查,审批速度全面提升。2023年5月,省委深改委将这一改革纳入第三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项目审批是项目落地的第一道“关口”,也是考量营商环境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尺。《行动方案》吸收采纳“用地清单制”,并提出年内市四大平台、七大战新基地新增产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比例达50%,还将以“应纳尽纳”为原则争取推动80个重大项目纳入“互联审批 围合供地”改革实施范围,实现项目用地环节审批时间压减50%以上。
缩短“工改工”项目审批时限助力空间拓展
《行动方案》提出,要创新“工改工”融合审批改革,制定“工改工”项目底线管控等清单,简化审查内容,将市级部门审查时间从原来的最短4个月再进一步压缩至2个月内等,稳步有效推进“工改工”各项工作。
“‘工改工’融合审批改革,其实去年我们已开始着手推进。”市自然资源局政策法规科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市自然资源局印发了《东莞市“三旧改造”并联审批试点工作方案》,实施并联容缺审批,将完善用地手续、土规调整、前期研究(单元规划)、规划条件、“1+N”方案等并联审批。并联审批建立了市镇同步审查、跨部门提级协调、提前介入技术审查等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快速高效妥善解决报批中遇到的问题,较以往项目大幅缩短了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加快了“工改工”项目落地。
以旧改项目——厚街联东U谷·东莞厚街信息技术智造港项目为例。“该项目按照以往审批需要走多个流程,用时要一年左右,采用并联审批后,仅需一个月就完成了改造方案、供地方案等系列环节审批,为缩短项目改造时限减负加速。”该负责人说。
对照《行动方案》要求,市自然资源局接下来将从审批流程改革向审批内容改革深化,打破审批事项、阶段分隔思维,聚焦现代化产业园区和存量“工改工”项目,着力解决以往流程冗长、标准模糊、衔接不畅等堵点问题,全面整合审批事项、融合审批规则,实行规划土地全要素“一方案、一张表、一流程”集成审批、整体配置,实现申请材料、审查内容、流程时间压减“3个50%以上”,其中市级部门审查时间压缩至2个月内。
另外,还将出台相应改革实施方案,优化“工改工”项目市级部门横向征询机制,非必要不征询,一次征询,全程通用,加快促进“工改工”项目快速落地。
建立规划编制评分机制 强化行业管理
《行动方案》还提到,对标广深持续发展壮大规划行业,创新建立规划编制单位评分体系,培育更多扎根东莞的优质规划技术力量。用好“多规合一”平台,强化项目策划意见和规划建设条件的统筹协调。
为进一步促进规划编制行业良性发展,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将建立东莞市规划编制单位评分机制,探索将评分结果运用到行业管理中,同时加强镇街、规划编制单位走访工作,不断提高东莞规划工作的质量,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者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