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这项国家级方案释放了哪些信号?为何花落东莞?
9月13日,在国务院台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陈斌华表示,国务院日前批复《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的真诚善意,明确释放了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政策信号。
接下来,国务院台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广东省,认真组织实施《总体方案》,不断探索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新路径,打造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取得更多两岸经济合作、融合发展的新成果。
就在此前的9月10日,2023“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主题活动暨第十四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闭幕,此次台博会是今年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岸经贸盛会,也是历届中成果最丰的一届,彰显了台博会作为广大台企开拓内销、促进转型的平台作用,有力促进了两岸经贸合作再提速。
在台博会开幕的前夕,国务院批复同意《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凸显了东莞在两岸交流合作大局中的突出地位,补齐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两岸合作上的一块重要拼图,也为东莞这座国内极具代表性的外向型城市转型方向带来了新解法。
立足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深入推进要素开放和制度开放,谋划建设一个两岸创新发展的高能级双向开放大平台……在《总体方案》获批后,粤港澳台四地优势将在东莞实现聚合叠加,为东莞探索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带来更多思路。
01
获批国家级合作平台背后
此次《总体方案》的获批,东莞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从“天时”看,目前,东莞正面临着“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牢牢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行动窗口期,城市发展充满机遇,让新时期东莞对台商台胞的吸引力仍不断提高。
当前东莞台资企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东莞正积极携手台胞台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制造强市,在率先探索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新路径上具有扎实基础。
从“地利”看,处于大湾区核心腹地的东莞,是连接海峡两岸、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其不仅是全国对台工作的重点城市,也在内地与港澳合作、两岸合作两个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东莞处在粤港澳大湾区A字型的关键节点
“人和”方面,当前,东莞具备两岸经贸交流、人员往来的良好基础。东莞是大陆台胞台企发展最早、最集中、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也是祖国大陆台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东莞台资企业的数量、投资额均居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目前有5万多名台胞在东莞生活、工作,东莞累计批准的台资企业超1万家,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其中东莞在营台资企业3873家,约30%为规上企业,累计实际利用台资205.9亿美元,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2022年莞台贸易总额超人民币1419.3亿元;台资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10%。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