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仍是主旋律!近期,易事特集团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报,研发创新投入及产销利皆稳健增长。作为大湾区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区首家上市企业,易事特集团再次向市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易事特集团创立于1989年,集团总部坐落于松山湖国家级高新区,是全球知名的电力电子技术及能效管理专家,国内领先的数字能源产品及风光储充解决方案优秀上市公司。
从最初的代工工厂、世界500强施耐德合资公司,到2014年深交所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再到现在的全球新能源500强和创新百强企业,易事特集团始终坚守“产业报国、实业强国”的初心使命,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历经了多次产业转型升级,在多重挑战中实现了逆势增长。
易事特集团逆势增长的密码是什么?百家优秀民企案例剖析行动正在进行中。记者近日随调研组下沉到工厂一线“取经”,易事特集团创始人何思模给出的答案是:战略引领、研发驱动、品牌赋能、公益先行。
▲位于松山湖的易事特集团总部
【战略引领】
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智慧能源系统
“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何思模说。易事特集团积极响应战略国策,紧跟时代趋势进行前瞻式布局,持续深耕产业数字化和“新能源+储能”两大领域,主营智慧电源、数据中心和新能源三大战略板块业务,在风电、光伏、储能等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易事特集团聚焦数字能源核心技术,在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数据中心及智能网联等领域打造了一批行业领先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储能”方面,易事特集团积极响应全球碳减排等发展大势,紧跟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并持续获得突破。公司主营的风电、光伏、锂/钠离子新型储能、充电桩等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海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业绩。
目前,集团数字能源产品及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北京冬奥会、青藏铁路、美国首条无人驾驶地铁、北京S1线、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工程项目供电系统,国网和南网主配网建设及蓄电池核容、G20峰会、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港珠澳大桥等国内外一线品牌新能源车充电桩站网络建设,服务于国家能源、国电投、中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中石油等“五大六小”“两网”“三桶油”和地方能源企业,以及腾讯、百度、阿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重点客户,在多重挑战中实现了逆势增长,引领行业发展。
“与国家建设同频共振,与时代并肩前行,易事特将以产业数字化和‘新能源+储能’为双轮驱动,持续调整步调,紧跟国家战略国策,聚焦UPS、数据中心和风电、光伏、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秉承拼搏和担当精神,不忘初心,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服务地方建设中。”何思模说。
【研发驱动】
致力于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从松山湖迎宾路驱车一路向东,到新城路路口,可以看到右方5栋崭新的办公大楼,与华为南方基地隔路相望,这就是易事特集团投资近10亿元建设的新研发总部。新研发总部由5栋大楼组成,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后,将为易事特未来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位于松山湖的易事特集团新全球研发总部
作为一名在制造业坚守了30多年的“老兵”,何思模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起步和兴盛。创业之初,他对西方技术在UPS电源领域“卡脖子”之事耿耿于怀,最大的梦想便是掌握核心技术,突破技术壁垒。于是,他带领易事特咬定技术攻关不松口,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创新以寻求突破,终于打破国外UPS电源的技术垄断。
何思模深知技术研发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他给公司定下了16字发展方针:做强研发、做精产品、做大市场,做好服务。其中,研发被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易事特集团是东莞较早一批引用院士团队的企业之一。科研团队由国际著名轨道交通电气专家钱清泉院士、新能源专家张榴晨院士、军事通信技术领域泰斗孙玉院士领衔,拥有行业首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六大高端科研平台,累计授权专利800余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50余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70多项。
多项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极大推动了电力电子、电能控制及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发展。其中,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高效光伏并网逆变器产业化》等国家、省、市科技攻关、产业化及示范工程项目,主导的“大功率多能源不间断电源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高电能质量节能型大功率不间断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电源学会首届科技进步特等奖,“基于电力电子化电池单元的规模化储能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此外,易事特集团还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广泛深入的技术合作与交流,践行“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道路。
【品牌赋能】
融入“品牌强国”战略,打造国际一流自主品牌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品牌战略已经上升至国家经济战略高度。
“创立自主品牌,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自身打造长远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民族品牌的崛起必经之路,更加有利于在国际社会上展现我国实力,体现民族文化自信。”何思模提到,中国制造业很强,但缺品牌,特别是高端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较低。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讲,自主品牌尤为重要。
“对于制造企业来讲,有责任为国争光,创立高端品牌是企业家的使命和担当。”基于这两方面的需求,易事特集团开启了创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易事特”商标更是入选2023年度广东省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名单。
▲易事特电动汽车充电桩
易事特自主品牌在持续深耕欧美市场的同时,还加快了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产品远销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设有268个服务网点。
面对蓬勃的产业数字化浪潮,作为数字经济与新能源双赛道的头部企业,易事特正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不断夯实品牌经营能力与品牌实力。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打造出一系列高品质、高性能的数字能源产品,易事特品牌也正朝更高水平出发——在助力产业数字化的同时,企业自身也积极践行数字化,以“灯塔工厂”为奋斗目标,从多个环节全面推动数字化升级,不断从中发掘新价值,实现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打造品牌,标准先行。易事特集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行业组织的活动,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承接国家及省市级重大专项20余项,起草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订20余项,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公益先行】
奋斗与担当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军人出身的何思模视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秉持军人血性、厚植家国情怀,其创立的易事特集团一直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使命,担当与责任成为推进易事特集团发展的强大动力。
易事特坚持将教育慈善作为公益事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坚持不懈践行慈善公益,以个人和集团名义累计投入过亿元设立慈善基金,用于抗疫、扶贫、赈灾、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学子逾万人。截止到目前,易事特集团设立慈善基金,累计投入过亿元,用于扶贫、赈灾、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向社会诠释了杰出企业家的大爱情怀与社会担当。尤值一提的是,何思模教授作为西湖大学创校捐赠人之一、荣誉董事,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教育发展,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担一份责任。
“视人犹己,视国犹家。何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奋斗精神,一种创新精神,是一种回报国家、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企业家当心怀良知,对企业及员工、股东负责,心怀家国情怀,持正赋能,奋斗不止,积极回报国家,反哺社会。”何思模说。担当与责任已经在易事特集团企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易事特人普遍认为只有勇于担当和承担责任,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实现公司发展目标。
▲易事特集团创始人何思模
【莞企强心说】
“易事特集团逆势增长的密码是什么?是战略引领、研发驱动、品牌赋能、公益先行。”
“易事特的16字发展方针:做强研发、做精产品、做大市场,做好服务。”
——易事特集团创始人何思模教授
【企业名片】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易事特创立于1989年,位列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及创新百强企业,是UPS电源龙头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1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历经多次产业转型和严峻挑战,易事特始终逆风而上!易事特集团坚守“产业报国、实业强国”的初心使命,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历经三十多年耕耘和历练,已经走出了属于易事特的路子:以全球视野进行产业布局,以创新驱动发展带动科技创新,以国际营销网络抢占市场要地,以品牌文化提升企业价值,以人才战略建设百年企业。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