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文明中国”主题采访团走进东莞,实地探访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创新做法与丰硕成果。今天(1月4日),新华社聚焦东莞市文明实践、典型培育等领域的成效亮点,推出了《文明中国丨广东东莞:“文明共享”同筑千万人口的文明家园》《文明中国丨广东东莞:文明共享有温度,文明之花遍莞城》《文明中国丨东莞市道滘镇兴隆社区:打好创建“组合拳” 建设文明新家园》《文明中国丨东莞市道滘镇大岭丫村:居民推窗见绿 出门见景》等系列报道,多角度聚焦东莞的文明建设成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座文明之城,必然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频共振。
近年来,东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惠民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凝聚起众人拾柴的磅礴之力,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城市文明。
▲2023年5月10日,东莞市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动各文明委成员单位,在水平村篮球场开展“一号关爱”行动暨《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主题宣传活动。(东莞市文明办供图)
坚持久久为功培育时代新风
文明培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为全国“双万”之城,东莞市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高达76%。东莞市紧盯“企业”和“出租屋”这两大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工作和生活集聚空间,着力做好城市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文明实践、文化滋养、生活关爱等工作,以新思想引领城市大规模流动人口积极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
▲东莞市沙田镇制作的出租屋租住锦囊。(东莞市文明办供图)
“我们印发《东莞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设立企业思政课、强化文明氛围营造、加强城市融入培育、打造‘城市文明执行官’队伍、落实文体惠企、推动企业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创投、建立学习有奖积分制等八项重点任务,推动实施‘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东莞市文明办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同时印发《东莞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营造文明宣传氛围、制作派发“租住锦囊”、开展“一栋一公约”行动、开展出租屋文明焕新行动、引领租住社区文化潮流、传播出租屋暖心故事、强化出租屋文明法制保障、探索发布租住文明指数等八项重点任务,推动实施“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
▲2023年12月24日,东莞市出租屋租住群体在篮球场打球,积极融入“篮球城市”。新华网发(黄亚非 摄)
做好文明培育,强化资源统筹和效益叠加是关键。
“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明办统筹协调,指导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抓住‘企业员工和租户群体是各部门宣传服务的关键对象’这一共同发力点,联动多个职能部门和工青妇等各线力量,推动部门本职工作和两个文明共享相结合,集结资源力量,将各种服务送进企业工厂和租住社区,实现‘一条主渠道、全方位宣传’的统合效益。”东莞市文明办负责同志表示,针对生理与心理、思想与道德、知识与文化、交往与发展等四大板块八个方面,各相关部门主动认领工作任务,将文明共享工作融入服务和管理中,让多种效益叠加,促进城市流动人口共享城市文明。
▲资料图:2023年《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企业宣传活动现场。(东莞市文明办供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东莞市建立了常态化走访调研督导机制:东莞市文明办每月走访镇街,走进企业、租住社区,了解困难、梳理经验、汇总需求,协助资源整合与调配,镇街组织“政企面对面”圆桌会、出租屋文明“大家谈”,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期盼和意见建议、响应企业和员工诉求,形成活动菜单,逐步形成“企业文化发展”和“租住文明建设”与政府公共服务持久链接的良性循环。
厚植道德沃土发挥榜样力量
东莞市以“友善东莞”城市品牌为主打,通过传播策划、行动引领和典型带动,大力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文化,增强市民家园意识,提升归属感。
礼贤敬德,见贤思齐。
中国好人、东莞市南城志愿者协会会长王庆余在2008年时看到有同事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也跟着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并在不久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十多年下来,王庆余的志愿者服务时间达到11000多个小时。
▲2023年12月13日,中国好人、东莞市南城志愿者协会会长王庆余接受采访。新华网 钟奕 摄
2011年,王庆余组织志愿者们去麻涌镇泗安岛探望麻风病老人。“当时老人们以为我们只是来看一次,后来没想到我们每个月都来,大家在一起欢乐地唱歌,放电影,还给老人们过集体生日,就像一家人一样。”12年来,王庆余和志愿者们风雨无阻,每月定期看望老人们,岛上当年一起栽下的志愿者莞香林,如今都长成了大树。
“每一次去岛上都有不同的感受,从无马路到有了马路,还有住房条件的改善,去看望老人的志愿者们也越来越多,现在只要一报名,人员马上就满了。我能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也与这件事情有关。”王庆余说。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王庆余的事迹只是东莞市以志愿服务促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东莞市各镇街向广大社会组织和企业发出志愿倡议,依托志愿者协会推动企业积极参与“企业文明联盟”,组建企业志愿服务队超过510支,开设企业志愿服务培训班,引导企业参与各项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东莞市制定出台了《东莞市“友善企业”评选发布暂行办法》,截至2023年12月,已先后评选发布“友善企业”76家,涉及不同行业,基本实现镇街全覆盖,行业示范和区域示范效应明显。
崇德向善的徐徐清风,轻抚着东莞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个先进典型、一项项道德实践不断激发全社会善行义举蔚然成风,为文明培育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提升文明素养拓展实践阵地
东莞市充分发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功效,通过举办夏令营、启动各种研学活动,解决企业职工子女暑期“照顾难”“教育难”等问题。针对流动人口融入难的问题,以“服务资讯+文明引导”的方式,帮助非户籍人口掌握常识技巧,使之更好地了解东莞、融入城市。
记者走进麻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楼的活动室,看到志愿者开展插花艺术课教学。
▲2023年12月13日,东莞市麻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开展插花艺术课教学。新华网 钟奕 摄
麻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专门设置了妇女和儿童活动区域,插花艺术课就是为社区妇女专门设置的,除了插花外,平时还会开展讲座、手工活动等。实践站还设置了儿童阅读区。“平时有些孩子的父母上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搞一些阅读、绘画、书法活动,等到孩子们的父母下班,就把孩子带回家。”麻涌社区党委书记谭佩英介绍。
▲资料图:东莞市道滘镇开展“道滘有爱 快乐相伴”活动,组织小候鸟感受粤剧文化魅力。(东莞市文明办供图)
在道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有宽敞的大厅、文化展厅,还有宣讲大讲堂和志愿者交流区。
“道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文化、理论、教育、体育、科技等五大平台以及通过整合+分类、菜单+点单、引进+输出、活动+品牌四种实践形式,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实践活动,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道滘镇通过建立文明实践“中心—站—点”三级联动机制,在全镇拓展建立了7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东莞市道滘镇宣教办负责同志介绍。
▲2023年12月13日,东莞市道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演示系统操作。新华网 钟奕 摄
“我们围绕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目标,精心策划实施了‘五有五相伴’主题活动,让先进思想、文明新风、文体服务、公益活动等资源进企业、进出租屋,推动广大外来务工人员与道滘深度融合,与道滘共同成长。”东莞市道滘镇宣教办负责同志向记者表示。
文明之花竞相开放,行业新风吹遍莞城。
▲这是东莞市莞寓·市人才安居社区一角(2023年2月1日摄)。(东莞市文明办供图)
记者走进莞寓·市人才安居社区,随处可见的是可爱潮萌“小莞”“小寓”品牌形象IP,它们点缀在小区的道路间、宣传栏上,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人性化、贴心服务氛围。
东莞市莞寓·市人才安居社区阳光雨党群服务站(2023年2月21日摄)。(东莞市文明办供图)
莞寓·市人才安居社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莞寓·市人才安居社区以“建设高品质人才住房,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围绕“居住+社交+生活”“共享、互助、成长”理念,以人才安居住房为载体,筑巢引凤,服务人才,助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建设和发展,打造有温度、有特色,引领城市租住文明潮流的青年乐居家园,帮助人才更好地融入东莞、爱上东莞、扎根东莞。
▲东莞市莞寓·市人才安居社区共享厨房(2023年2月21日摄)。(东莞市文明办供图)
据了解,莞寓·市人才安居社区充分整合线上宣传载体和小区内现有宣传阵地,线上线下宣传齐发力。记者看到,社区依托小区公告栏、宣传栏,宣传守望相助、文明养宠、垃圾分类、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引入东城人社分局共建招聘信息宣传栏,搭建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供需桥梁,让文明宣传更接地气、更具实用性、氛围更浓厚。
推进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文明实践聚合力,用心用情惠民生。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动成为实践街区,坚持的是为民惠民理念。这是践行好“两个文明”发展的应有之义。
▲东莞市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角(2023年12月13日摄)。 新华网 钟奕 摄
据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介绍,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以虎门医院旧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虎门中心小学与虎门东方小学“2”个少年宫,以虎门镇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以及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3”大中心协助,以朱执信纪念碑、太平手袋厂陈列馆、虎门中学旧址、虎门图书馆“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联动格局,形成了15分钟文明实践一体服务圈。市民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获得文明积分就可以兑换小礼品。
一系列受到群众喜欢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百舸争流。这是文明创建的题中之义,更是人民期盼的内心愿景。
据了解,2023年以来,虎门镇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举办了一系列出新出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该街区创新举办西泠印社吴汥涌的篆刻作品展、景泰蓝国粹展,提升活动传播力。同时积极探索打造和深化“文明街区 共建共享”文明夜市、相约木棉树下市民讲堂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等品牌活动,提升活动吸引力,共举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800多场,举办各类志愿服务5000多场,服务时长超20万小时。
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将围绕五大平台,持续打造受群众欢迎的活动品牌,让文明实践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带给群众更多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源源不断的文化获得感,使之成为群众想来、愿来、常来的文明实践阵地。
▲资料图:2023年“文明共享,家园共建”横沥镇出租屋文明公约宣传活动暨太极运动公益培训启动仪式。(东莞市文明办供图)
东莞市文明办负责同志向记者表示,截至2023年12月中旬,“东莞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累计覆盖规上企业988家、覆盖员工66.5万人,开展文体惠企等相关活动3104场;“东莞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向租户派发“租住锦囊”134528个,“一栋一公约”覆盖出租屋59818栋,文明宣传阵地覆盖出租屋54944栋,对872处出租屋进行了文明焕新改造。
▲2023年12月14日,东莞市莞城街道开展出租屋文明焕新行动。(东莞市文明办供图)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
两个文明共享计划的创新实施,让“文明共享·赋能成长”“文明共享·和谐共荣”的价值理念,在东莞市广大企业和租住社区逐渐流行。东莞市各镇街立足实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企业员工和出租屋租户城市“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文明共享,推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良好氛围,凝聚起东莞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作为一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广东省东莞市的建设者来自五湖四海,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严重倒挂。如何让外来人口享受更多的城市发展红利,让他们心有所向,心有所归?
东莞市以开展“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为抓手,让文明共享温暖千万人口、让文明实践出新出彩、让文明力量持续汇聚、让友善文化润泽莞城,通过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城市的文明底色更加闪耀。
▲2023年2月6日,东莞市虎门镇开展文明共享活动周“企业员工文明共享”DIY手袋制作体验活动。新华网发(邓国锵 摄)
▲2023年7月6日,虎门镇文明实践街区开展《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和出租屋文明租住锦囊派发活动。新华网发(邓国锵 摄)
▲2023年12月3日,东莞市虎门镇举办文明夜市活动,开展各类宣传和文明体验活动。新华网发(邓国锵 摄)
▲2023年5月10日,东莞市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动各文明委成员单位,在水平村篮球场开展“一号关爱”行动暨《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主题宣传活动。(东莞市文明办供图)
▲东莞市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服务专属咖啡托印章(左)和可以DIY印制的自助冲调咖啡防热套(右)(2023年12月13日摄)。新华网 钟奕 摄
▲2023年12月13日,东莞市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设置的“棋逢对手”棋类对战区,群众们正在下棋休闲。新华网 钟奕 摄
▲东莞市莞城街道出租屋示范点共享体育场所(2023年12月24日摄)。新华网发(黄亚非 摄)
▲2023年11月25日,东莞市凤岗镇探索送“文明积分超市”进智慧综合网格驿站模式。新华网发(赖鸿程 摄)
▲2023年11月12日,东莞市横沥镇开展“美化家园”活动。新华网发(林春秀 摄)
▲2023年11月2日,东莞市企石镇送“文明夜校”精品课程进企业。新华网发(谢淑珍 摄)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东莞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持续擦亮“友善东莞·文明共享”城市形象,扎实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城市文明建设水平持续跃上新台阶,文明之花开遍东莞大地。
一缕阳光,一片温馨。为了将服务精确送至特殊群体,兴隆社区决心当好群众的大管家,开展了银铃公益体检、高龄党员送关怀、“童心向党”、特殊青少年微心愿等“护苗”活动。用服务创和谐,当好文明“贴心人”。
为全面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有效开展,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辅导讲、“百姓宣讲团”通俗讲。兴隆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举行主题宣讲,书写文明好故事,目前已累计开展政策宣讲42场次,让党的政策理论、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宣讲动心弦,书写文明“好故事”。
传播文明理念、倡树文明新风,兴隆社区围绕打造“我们的节日”品牌,举办亲子手作、经典朗诵、户外骑行、运动会、游园会等系列特色鲜明、体验感强的主题文化活动。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42场次,参与人数3074人次,受惠群众达14851人次。
一直以来,兴隆社区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组织了党员和社会的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上街派发宣传资料,将文明之风宣传到千家万户。
沿着绿道骑行,途经百年老榕树,穿过一座座水乡桥梁,一草一木之间尽显东莞水乡特色。大岭丫村用三年时间累计投入约6000万元,用于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短板。
“硬”环境改善,“软”环境也在提升。2020年7月以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69场次,服务群众17884人次。大岭丫村还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在打造兼具观光与体验相结合的文旅产业,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大岭丫赏花、遛娃、露营、看星海,逐步扩大“15分钟生活实践圈”。文明新风赋能乡村振兴,大岭丫成了东莞“宝藏村”。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接下来大岭丫村将以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主动担当作为,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加快构建1246工作体系,即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2个示范样板、推进4个重点工程项目,落实6大行动抓手,全力推进水乡特色突出、文旅深度融合、产业集聚发展的绿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