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回顾了过去一年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成绩,并部署谋划今年重点任务,要求围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既定目标,以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为主线,以中医药人才建设推动优质资源整合、生产要素流动和区域布局均衡,进一步提升群众看中医、用中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会上,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6家单位交流了中医药工作的优秀经验,市卫生健康局为全市首批3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17家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特色专科,21家东莞市中医重点、特色专科授牌。
东莞市作为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城市,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为抓手,纵深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
立足改革破局,中医药服务体系展开新画卷
过去一年,东莞深入推进公立医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企石医院、清溪医院转型为新型镇级中医医院,既在数量上增加2家中医医院实现“扩容”,又对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努力“提质”,还在均衡布局基础上发挥区域辐射“增效”作用,并且通过构建中医紧密型医联体填补三级服务体系的“枢纽”空白。中医诊疗量占比,从2022年的11%倍增到2023年的24.2%。
夯实基层基础,助力“百千万工程”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设备配置和中医药技术服务拓展,在社卫中心中医馆延伸建设了38个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分站,在10%社卫站点设置中医阁。
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形成中医药新质生产力
市骨伤科研究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市国医馆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正式揭牌,加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一馆两院一中心”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引擎逐步成型。
突出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已初具规模
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推拿科、儿科、老年病科纳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建设项目,17个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特色)专科验收通过,2019年以来累计创建89个市级以上中医专科,涵盖26类专业,中医药优势专科不断蓄势聚力,集群效应持续扩大增强。
去年,我市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推动形成了寻医问药更方便、优质资源更可及、服务模式更亲民、服务行为更规范、健康文化更普及的中医药服务新格局,“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会议要求,为了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中医药工作者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踔厉奋发,赓续前行,在发展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跨越。
2024年,东莞这样干!
强化中医龙头医院科技创新
今年,全力支持市中医院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强力推进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骨伤科研究中心项目)建设,打造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推进中医诊疗与科研创新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谋划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快车道”扶持发展措施,打造以重症康复为优势专科、以中西医并重和多学科联合为特色的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深化镇级中医医院改革成果
推动3家新型镇级中医医院分别通过与广东药科大学合作共建、与市中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等模式缔结盟约。参照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参与能力提升“百县工程”,开展“四大诊疗中心”和“两专科一中心”建设。
推进中医医疗资源扩面增量
在水乡片区规划1家中医基础较好的综合医院转型为中医医院,继续壮大中医医院序列,完善区域均衡布局。今年完成50%镇街综合医院和100%社卫中心设置中医馆,20%社卫站点设置中医阁,社卫中心中医护理门诊覆盖率达到60%。
着力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疗效是中医药的优势与生命力所在,优势专科是中医医院的立身之基。要不断巩固、培育、扩大优势,总结中医优势专科诊疗规范,按专业打造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开设中医专科专病门诊,彰显中医药独特优势,增强中医药疗效,在中医优势专科领域中为群众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记者 邓笛)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