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国内外教育专家汇聚松山湖 探究科学教育新路径

2024年04月26日 14:21 0人参与  0条评论

4月22—23日,主题为“数智时代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学术论坛在松山湖举行。700多名来自国内外教育专家,内地及港澳地区中小学校名校长、骨干教师以及创造教育联盟合作学校代表,重点围绕数智时代下中小学校科学教育的新策略、新路径展开研讨。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主办,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承办。

观众.JPG

国内外教育专家齐为“项目式学习”发声

论坛上,来自芬兰的教育专家、长期在美国从事研究的学者、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均提到了项目学习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多位专家强调学习方式变革对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性作用,并对松山湖多所中小学尝试并推行创新教育感到非常欣喜,非常期待在本次学术论坛中碰撞出智慧火花,更好地推动东莞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

刘坚教授.JPG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坚作了题为“项目学习三年循证研究及其启示”的学术报告。借助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测评模型,刘坚和他团队对国内5个地区开展监测发现,“经历高质量项目学习的学生在沟通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素养、合作素养、审辨素养、好奇心、坚毅品质、数学建模能力、科学问题解决能力、文化理解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均实现纵向增长。”刘坚特别提到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我们的中小学生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在中学阶段面临中考标准答案这种应试模式,在唯分数论这种内卷的状况下,很多学生存在着心理压力、幸福感缺失等问题,是亟需我们去关注的。如何激发每个学生,让他们释放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芬兰教授.JPG

“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现象。”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芬兰国家师范教育论坛理事Jari Lavonen认为,在PBL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或参与真实而具体的探究,根据驱动问题形成对特定现象的理解。教师要提供支架,通过非直接引导的典型问题,如“到目前为止你做了什么?为什么?你是如何证明这个结论的?”等,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学生只有知道如何解释,才能理解事情。

张文增教授.png

深圳零一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张文增以“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与指导”为题,介绍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创新人才培养要做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这三件事,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训练学生的科研基本功,带领学生直接进入科研前沿。“最关键是要让创新的激情永远在心中燃烧,让学生变成一个爱创新、能创新的人。”

葛健教授.JPG

“中国的科学会问What和How,但是不会问Why,这导致我们错过了很多重要的发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讲席教授葛健阐述如何培养高中生进行原创性研究,他表示,首先要遵循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调研相关的研究领域,提出什么、如何、为什么三类问题;其次,学习关键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和概念的组合,大胆想象并提出新想法和假设;第三,实验和试错,这是一个磨人、枯燥但至关重要的过程;最后,产生新结果,研究新结果中的不确定性,得出结论并给出置信度,研究结果的意义,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科学教育管理者论坛上,香港佛教黄凤翎中学校长李伟盛分享了该校课堂内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技能,课堂外跨科组合作增强学生对科学兴趣的课程实践。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陈敬濂以“从‘为什么到为什么不’的教与学”为题,分享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为课程改革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的成功经验。清澜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文平分享了该校设计了15年贯通的全线协同育人的创新教育,融入各个学段的课程设计、学科教学和教育生态中。温州市实验中学副校长朱彬茹分享了该校通过空间的重塑、课程的开设、学习方式的转变,让人工智能教育赋能师生成长的教育实践。

校长万飞.JPG

松山湖“莞未样式”探究科学教育新路径

论坛上,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理事长万飞以“跨界融通,有效开展科学教育”为题,分享了学校探索学科跨界、学习融通,课程跨界、资源融通,师资跨界、角色融通,空间跨界、技术融通,培养具备复杂性思维和多元化能力的创新人才的实践案例。

学生.jpg

“在未来学校,人人有创新,个个有创造。未来学校有一个科创班,目前有十几名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课、工程与设计、电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设计、机器人竞赛等课程。”万飞以学生研发高压电缆自动清检装置为例,提出问题解决过程就是科学素养培育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寻求外界支持,打开了学校教育的边界。”万飞介绍,学校通过聘请校外导师开设科技大讲坛,邀请科学家、工程师进校授课、与学生交流,以及角色互换,让学生担任“讲师”,鼓励和促进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发现·未来”学生素养评价系统1.0版本正式发布

作为大湾区第一所未来学校实体学校,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筹备之初就引入国内外教育智库的智力支持,积极探索基于未来学校学生画像的学生素质评价系统。

素养评价系统发布.JPG

经过四年的酝酿探索和近两年的学校实践,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发现·未来”学生素养评价系统1.0版本正式发布。这套系统以新版国家课程标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为框架,借鉴国际先进评价理念及量规呈现方式,结合本校“三力”能力素养模型,形成了一套能力指标与课程任务及个性化学习证据的量规系统。评价系统实施三个学期,获得了教育专家、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图片1.png

“创造教育联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共同发力

活动期间,由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发起的“创造教育联盟”共同体举办了2024年年会暨第三批合作学校签约仪式。南宁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院、香港佛教黄凤翎中学、珠海市第八中学、博罗县博罗中学中洲实验学校、吉安安福县城北学校、大朗水霖学校、信宜市实验学校、东莞市道滘镇济川小学、望牛墩多维学校、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东莞市塘厦第二初级中学、贺州市八步城东实验小学、贺州市八步龙山小学、贺州市八步平安路小学、南宁市邕宁区第二小学、南宁市南湖小学、柳州市第九中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贵港市港北区高级中学、连州市实验小学等学校加入创造教育联盟共同体。

“创造教育联盟”是公益性学校教育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以“创造”为核心理念,以“共同体”为组织形态,旨在打破学校壁垒,融合教育资源,激发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从跨学科到跨界融合的启发,未来可期

松山湖未来学校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学校,同时也是东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校,在以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为宗旨的新式教育道路上,敢于先试先行,不断探索突破。本次学术论坛不但搭建起教育高地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启发了众多教育从业者,从更开放的态度,更多元的视角去思考教育面临的老问题和新挑战,站在未来的角度去探索每一种可能的解决途径,政府、公益组织、科研机构、企业、学校等,都可以为增强教育活力,为培养数智时代未来人才开启融合互通的新样态。

图片来源: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

(记者 钟慧萍 通讯员 蔡嘉莉)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邓燕芬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