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全文来了!《2023年东莞市国土绿化公报》正式公布

2024年05月15日 08:37 0人参与  0条评论

image.png

5月14日,东莞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印发《2023年东莞市国土绿化公报》的通知。通知指出,2023年,我市大力推进“绿美东莞”建设,深入实施科学绿化行动,努力打造“绿屏环绕、绿核引领、绿廊支撑、绿点出彩”的高水平城乡一体湾区绿心。现将2023年东莞市国土绿化情况予以公布。下面一起来看看《2023年东莞市国土绿化公报》的全文。

2023年东莞市国土绿化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起步之年。东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指示要求,大力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科学绿化行动,努力探索适合高度城市化地区、适合制造业城市的绿美生态建设之路,打造“绿屏环绕、绿核引领、绿廊支撑、绿点出彩”的高水平城乡一体湾区绿心初具成效。

一、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绿美森林、绿美城市、绿美乡村、绿美水系、绿美通道5个专班,建立健全“1+1+5+N”政策体系。全市植树89.7万株,其中山上造林约78万株,“四旁五边”植树11.7万株;启动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涉林涉绿项目122个,完工项目67个,建成开放长安镇碧荷园、大朗凤山郊野公园两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林分优化和森林抚育3.7万亩,营造抚育防火林带586公里,全市混交林比例提高至59.8%。实施森林公园品质提升工程。引入国有企业资本开展三大森林公园交通品质提升,大屏嶂森林公园和银瓶山森林公园纳入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松山湖科学公园获评广东省林长绿美园。实施蓝绿通道连通提升工程。新建森林步道89公里、城市绿道158公里,实施道路绿化161公里,建设林荫路33条;新建碧道140公里,改造生态海堤6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4条。推进城乡绿化融合发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公园1266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62平方米。打造口袋公园101个,新建“四小园”3310个、“碧塘”162个,新增3个省级森林城镇、4个省级森林乡村、2个绿美古树乡村和4个绿美红色乡村。

义务植树活动形式多样。全市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联动开展三级林长义务植树活动,带动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代表以及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全年共开展175场活动,参与植树人数超1.4万人次,折合种植树木约2.46万株。团市委大力推进“绿美广东 青年先行”“绿美广东 红领巾在行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种植“青年林”48片;市镇妇联联动开展“绿色进我家”家庭植树活动,引领全市家庭分别在33个植树点参与植树;市河长办倡议“我为碧道栽棵树”,共开展活动36场次,参与人数约1900人。绿美认建认养共建共享。出台《东莞市林木、林地和绿地认种认养工作指引》,广泛动员全市党群团组织、企业家、乡贤、当地群众等通过捐资捐物的形式参与义务植树,在“全民义务植树网”发布劳动尽责及捐资尽责项目4个,总计募集资金130万元。

三、林业综合效益不断彰显

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做大做强莞香产业,2023年第十三届中国(东莞)国际沉香文化产业博览会交易额破1.28亿元。创建国家荔枝产业集群,2023年全年销售总额超7亿元。加强与优质文旅企业合作,打造文旅康养生态品牌,开发企石客天下东清湖、茶山醉千年慢生活社区等文旅项目,试点推广自然研学等新业态,建成观澜湖度假区康养基地。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各主要自然公园年游客数量逾2500万人次,据央视和新华社权威报道,东莞成为五一最热门出行目的地之一。做好林业生态补偿,全市发放非经济林地生态补偿2052万元和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2485.6万元,落实公益林及商品林森林保险面积40.2万亩。建立全域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机制,保障金额最高1000万元。文化效益稳步扩大。开展“关注森林”“绿美广东竞风华”等活动,策划“鸟瞰绿美东莞 绘就湾区生态”等各类主题活动,受众逾12万人次。推动自然教育进校园、进村庄,培养乡村自然教育导师队伍,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近1100场次,受众近9万人次,编纂“绿美东莞品质林业”系列自然教育书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获评省级自然教育基地。

四、森林湿地资源长效保护

守牢林业生态安全边界。实施森林资源网格化监管,处理群众投诉举报涉林违法线索52条,森林督查案件查处整改率达98%。保护绿美自然保护地。试点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勘界矢量化工作,常态化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核查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线索102个,整改完成20处。提升湿地管理水平。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东莞青鹤湾鸟类湿地获评省级重要湿地,谢岗截洪渠湿地入选广东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名录。严防森林火灾。全市出动排查人员14.1万人次,排查火灾隐患834处;新建防火通道45.5公里,设置警示牌、宣传广播等3344个,重点林区森林火险监测预警系统覆盖率超85%。保护生物多样性。完成林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防治薇甘菊3.38万亩、松材线虫病3.32万亩,拔除松材线虫疫点镇4个。全市总计观测到鸟类种类数量达340种,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广东省鸟白鹇野生种群,获央视报道。科学管护古树名木。开展3528株古树名木定期巡查及专业养护,挽救复壮古树18株,建成古树公园1个。大王山森林公园古树群入选“中国最美古树群”。

五、林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市第一林长肖亚非书记、市林长吕成蹊市长等8位市级林长巡林13次,签发市林长令3道,引领各级林长巡林1万余次,发布镇级林长令11道,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34个。建立林长工作述职机制、市级“林长+警长+检察长+森林法官+民间林长”等工作机制,建成智慧林长综合管理平台。整合林业执法力量。设立林业执法科,负责全市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成立覆盖34个镇街(园区)共计171名基层林业骨干人员的林业行政执法辅助队伍。印发实施《东莞市林业局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持续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及时率达100%。强化法制科技赋能。颁布《东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东莞市林业局获评东莞市第六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优秀单位。建设广东珠江口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新设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40个。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监测评价及碳汇潜力分析,为碳达峰碳中和林业行动提供数据支撑。

六、部门绿化美化协力共建

市军分区组织官兵、职工开展驻地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美化驻地生态环境。市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制定我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衔接“碳汇能力提升行动”。市教育局积极发动学校师生参与国土绿化,开展“百师千课”环境教育宣教计划、“种子教师”陪伴成长计划,推出植物、昆虫生态观察等主题课程,开展第七届中小学生观鸟比赛暨大湾区观鸟交流赛等活动。市财政局全力保障全市国土绿化工作,市镇两级财政投入约6200万元支持全市造林绿化相关工作,建立市镇绿美东莞生态建设财政联络员制度和镇级资金投入情况报送机制。市自然资源局扎实开展矿山整治修复工作,印发《东莞市历史遗留矿山整治修复实施方案(2023-2025年)》,修复矿山34.58公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新建城市绿地2715亩,改造提升城市绿地2595亩,打造多元化“公园+”活动共享模式,实现全市“一社区一公园”全覆盖。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我市道路全面由“绿”向“绿美”转变,印发《东莞市绿美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7年)》,着力打造绿美典型示范道路,全市实施绿美建设道路项目89个。市水务局重点推进东江(干流及北干流)、东江南支流、石马河、东引运河-寒溪河、滨海湾至松山湖5条主干碧道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四十百千”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全市96%的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12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完成创建;全域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道滘镇“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获批“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开展“写意东莞”十大文旅榜单评选活动,首期评选以“十大生态公园”为主题,宣传生态旅游;推出11+6东莞水乡旅游线路,“醉美清溪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团市委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常态化开展绿色环保活动6248场,带动7.57万人次志愿者参与绿美生态环境保护;成立谢岗镇银山湿地公园省级“绿美”主题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依托麻涌东实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基地等组成“绿美”主题实践教育路线,为全市少先队校外实践绿美活动提供重要载体。市妇联动员全市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共建绿美家园,发动女企业家等社会力量捐款捐物431.6万元助力“美丽庭院”建设,推动巾帼创富打造“美丽经济”,全市建成省“美丽庭院”示范村2个。

2024年是推深做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关键年,也是镇村绿化的行动年、攻坚年。全市要更加坚定自觉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持续推动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双万”东莞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培育千万人口共建共治共享绿美生态家园意识,以实际行动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更多东莞贡献。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解冉锐关键词:保护地;生态;林业;森林;乡村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