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粤黔协作·莞爱铜行丨黄国彪:奔赴千里挑重担 写医疗协作新篇

2024年05月23日 08:22 0人参与  0条评论

夏日的一个下午,铜仁市中医医院“莞铜共建消化内镜中心”,李相龙医生熟练地操作内镜,为病人实施“食管肿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四级)”。

手术取得成功,病人被推进病房。李相龙一边整理器材一边说:“不到一年时间,黄国彪副院长将脾胃病科打造为市级重点科室”。

接着,他的话锋一转又说:“经黄国彪副院长推动,打造了消化内镜中心,请东莞市中医院专家驻铜仁帮扶,输入10多项新技术”。

历经时间沉淀,才能看清发展坐标。从东莞赴铜仁中医院挂职副院长以来,黄国彪于点滴中干事创业,于细小处践初心,让东莞资源落地铜仁市中医医院,推动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章立制推动医院“升级”。为铜仁市中医医院输入先进管理理念,建章立制促进医院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助力铜仁市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中医院。

打造重点科室造福一方群众。他用好用活东西部协作平台,充分发挥好桥梁作用,有力推动东莞资金、人才、技术等落地铜仁市中医医院,让多个普通科室成为市级重点临床科室。

磅礴数据见证黄国彪的责任与担当。2022年以来,共有206名东莞中医院专家赴铜仁市中医医院传帮带,开展讲座及各类培训269场、开展手术1798台、输入新技术67项、填补技术空白60多项……

今天,让我们走进铜仁市中医医院、走近黄国彪,去感知黄国彪在协作路上的智慧。

融入大局 千里奔赴挑重担

关节镜手术、脊柱骨病骨肿瘤手术……打开协作成绩单,东莞市中医院输入了44项技术,推动骨伤科跻身市级重点专科;走进脾胃病科,东莞力量建设的脾胃病房、消化内镜中心、中医传统理疗室独具特色,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铜仁市中医医院实现精彩蝶变。

▲黄国彪在消化内镜中心揭牌仪式上讲话

▲新建消化内镜中心

▲青年医生李相龙(左二)为病人实施手术

把时钟回拨到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东莞与铜仁携手,誓要共同发展。也在当年,在原碧江区中医院的基础上升格为铜仁市中医医院,医院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班子成员框架不完整,管理机制需完善,医技与服务需要提升,人才建设制约医院高质量发展。

莞铜携手,健康同行。2021年10月19日,通过东西部协作平台,东莞市中医院与铜仁市中医医院签订了5年医疗协作协议。资料显示:东莞市中医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东莞市唯一一家集医、教、研、康复三级甲等现代化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骨伤科是国家重点专科,有4个国家中医优势建设专科,医院是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工作站。

健康同行,人才先行。当年,东莞市中医院在全院选拔骨干赴铜仁市中医医院挑重担,架起两院协作的桥梁。经过层层选拔,医务科科长黄国彪领命奔赴铜仁市中医医院挂职副院长。48岁的黄国彪是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曾在多个岗位历练,讲政治、会管理、懂业务、富有开拓精神。

2021年冬天,黄国彪作别倚门相望的家人,挂职铜仁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挂职要挂心,也要挂责,要让两家医院领导擘画的“进一步提升特色专科医疗技术,打造高水平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医疗急救五大中心,不断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协作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

蓝图变现实,考验着黄国彪。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黄国彪来不及休整,克服水土不服,一头扎到各个科室,调研医院发展底数。经过10多天的走访,他注意到,医院有发展的欠账。比如,医院虽有脾胃病科,但检测设备简陋,与内分泌科混在一起,不利于临床发展,医院制度管理急需优化……

▲黄国彪在骨科查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看清棋局”的黄国彪决定将建章立制作为协作的切入点。他根据铜仁市中医医院发展实际,充分借鉴东莞中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先后规范制订制度500多个,推动医院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为铜仁市中医医院的发展奠定基石。

鱼渔共授 打造重点科室造福群众

选择,就义无反顾。来到铜仁市中医医院挑起协作担子,黄国彪没有轻松过。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没有节假日。作为医生,他知道“弦绷得太紧会断”。而他更知道,任何松懈,都是对组织的不负责,医院的发展等不起、等不得,慢不得。

用好“娘家”优势资源,建立重点科室造福群众。黄国彪调研注意到,铜仁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人才、技术都有提升空间。他决定用好用活“娘家”医院骨伤科(国家重点专科)优势资源,制定了有针对性、详细的帮扶计划,补齐科室发展的短板。

▲黄国彪为病人检查

计划得到东莞市中医院党政领导支持,把骨伤科最优秀的人才派到铜仁市中医医院传帮带。比如,骨伤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卢国樑,运动损伤医学专家邓怀东主任医师,足踝骨伤科专家谢庆祥主任医师,小儿骨伤科专家刘亮洪副主任医师,脊柱骨伤科专家庄沙斌主任医师,苏博源博士、黄祖辉副主任医师等。

▲东莞专家在骨科开展手术传帮带

名师“传、帮、带”,推动中医骨伤科事业高质量发展。经过名师传帮带,为铜仁市中医医院骨输入关节镜手术、足踝手术、小儿骨伤科、脊柱骨病骨肿瘤手术等新技术44项,推动运动医学领域高质量发展,并引进手机紫云APP系统,实现创伤团队救治“一键”呼叫,形成“院前-院内救治”无缝衔接、高效的急救体系。2023年,骨伤科开展手术共797例,三、四级手术达50%。

科研是临床的基石。经东莞帮扶专家协助,骨伤科杨波的《肩袖损伤手术技术介绍》、黄三廷的《Endo-PLIF技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应用》获评铜仁市2022 年度卫生新技术(项目)、骨伤科医护人员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成功申请铜仁市级科研项目1项。2023年12月,骨伤科迎来高质量发展节点,从普通科室成为铜仁市级重点专科。

▲铜仁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成立何军明教授、黄中强教授名医工作站并举行拜师仪式

经黄国彪牵线搭桥,东莞中医院优势资源与人才不断落地铜仁市中医医院。博士生导师黄绍刚、硕士生导师卢国樑、硕士生导师黄中强等9位专家在铜仁市中医医院建立名医工作站,25名铜仁中医医院业务骨干为专家的传承弟子。李相龙是黄绍刚的弟子。他说:“放在两年前,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会成为博士生导师的弟子,经老师精心指导,我的技术与理论不断进步,已经掌握10多项新技术。”

倾情东西部协作,东莞舍得“金真白银”。2023年,黄国彪推动脾胃病科独立分科,争取到280万东莞财政资金、铜仁市中医医院投入450万采购了先进设备,建设了“莞铜脾胃病科消化内镜中心”。东莞脾胃病科(国家重点专科)派专家输入10多项新技术与管理理念,助科室成立《铜仁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申报省级课题1项、省级专利1项。科室从普通科室升为市级重点专科,7个月时间实施三、四级微创手术共计730台。

把东莞专家请来“传经送宝”,还要把医院骨干送出去“取真经”。黄国彪注重人才培育,挖掘思想端正、进取的管理人才,充实医务、护理、科教、 质控、采购等管理团队,选派骨干到东莞市中医院跟班学习等举措,有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行政管理水平。2021年以来,共有80余名骨干到东莞学习。

优化流程 推动医院“换挡升级”

晨曦照射下,铜仁市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内的梵净医馆格外引人注目。馆里,铜仁市民刘强正接受毫火针治疗。他说:“之前肩膀痛、睡眠差,接受毫火针治疗后,疼痛减了,睡眠效果也好了!”

▲梵净医馆

梵净医馆是莞铜共建医疗协作示范基地,也是铜仁市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诊疗馆。为了建好梵净医馆,黄国彪复制转化东莞中医院管理经验,落实落细空间规划,打造建设“一中心五室”。

“一中心五室”:即莞铜共建治未病中心、莞铜远程会诊室、东莞医疗专家诊室、东莞名医传承工作室、莞铜中医特色治疗室、莞铜专家学术交流室。目前,“一中心五室”成为了铜仁中医药传承、中医药优秀文化宣传窗口。通过引进东莞毫火针,医馆成为群众治疗未病的诊室。

▲黄国彪下乡义诊。

梵净医馆仅是黄国彪复制东莞经验、推动学科建设的缩影。2022年,针对铜仁市风湿病专科发展短板,他请东莞中医院风湿病诊疗专家,传授风湿病诊治技术,为铜仁市中医医院建设了风湿病专科。之后,又成立了营养科、护理质控中心,健全了会诊流程。

危重病人的抢救关乎生命,反映医院应急能力和整体医护水平,涉及多个学科。2022年,黄国彪主导成立了急危重症医学部,从事擅长危重病急救的东莞帮扶专家黄海燕副主任医师担任主任,优化了院前院内急救流程,为构建医疗急救“五大中心”“一通道”,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制定专业统筹协调机制。目前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筹建稳步推进。

医院等级是中国根据医院规模、科研方向、人才技术力量、医疗硬件设备等对医院资质评定指标。2022年,铜仁市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乙等中医院前期,他推动铜仁市中医医院成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办公室,并任创建办主任。通过引入“三甲”中医医院管理理念,促进铜仁市中医医院发展。

为了推动铜仁市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级成功,黄国彪积极向“娘家”医院汇报。东莞市中医院的领导和专家团队赴铜仁进行“三乙”创建工作指导。东莞市中医院支部书记简炼为铜仁市中医医院的干部职工进行了《三甲创建专题培训》,详细解读三甲医院创建工作的各个评审细节,推动医院成功创建“三乙”。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莞铜协作让铜仁市中医医院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奋力向着“三甲”方向奔跑。黄国彪说,东莞市中医院将用活用足东西部协作平台,强化组织保障,完善组织管理模式,提升铜仁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临床、科研、教学、培训协同发展,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打造东西部医疗协作典范。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谭晚兰关键词:医疗协作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