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粤黔协作·莞爱铜行丨杨媚:悬壶济世护健康 乌江河畔践初心

2024年05月24日 20:42 0人参与  0条评论

5月20日一大早,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挂职常务副院长杨媚赶到神经内科,参加定期开展的“云”培训、“云”会诊。另一端,是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她的“娘家”医院。

2022年以来,经杨媚推动与主导,联结两地的“云”会诊与“云”培训成为周一早上的必修课。通过“云”端,实现病例讨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了医院神经内科业务水平。

“云”端会诊与培训,只是她搭建医疗协作桥梁,推动东莞医疗资源落地沿河的生动体现。自2022年挂职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以来,她不断创新帮扶举措、补齐医疗发展短板。

她聚焦山区群众健康所需,搭建好东西部医疗协作桥梁,先后争取880万东西部协作资金,完善了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硬件设备。

她助力沿河先后建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完成急诊科、新生儿科升级改造,推动“五个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等,让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完善硬件设施,提升软实力。经她推动,东莞专家实施“造血式”帮扶,输入新技术新项目36项,将泌尿外科、骨科打造为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打造为市级重点建设专科,筑牢了沿河健康基石。

巾帼柔肩挑重担

抢救室,留观区、输液区……走进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监护仪、呼吸机等抢救设备不停运转,全天候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科室负责人说,杨媚副院长把异乡当家乡,做好“本地事”,为急诊科增加了业务用房,配齐了抢救设备,提升了急诊抢救能力,护佑万家安康。

来了就是“本地人”,切实干好“本地事”。2022年5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杨媚经过层层选拔,从珠江口岸奔赴千里之外的乌江河畔,挂职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她说,来了就是沿河人,她要让东西部协作的政策雨露,浇灌沿河医疗高质量发展之花。

沿河地处乌江河畔、武陵山脉腹地,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振兴,健康先行。如何帮?怎么扶?杨媚刚到沿河,就组织帮扶团队深入科室走访调研、找短板,依据“1+5+8”帮扶任务制定了“三个一”工作法。即:1个帮扶团队+5个中心+8个重点专科、一个专家协助创建一个中心、带动一个科室、教出一个团队,开展“组团式”帮扶。

制定帮扶“线路图”,接下来就是“干”字当头。围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与重点专科建设,杨媚争取28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为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危重儿童救治中心建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并为医院增设了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帮扶专家门诊。

QQ截图20240524182605.jpg

▲东莞援建的急诊科

急诊科是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也是医护与“死神”抢人的地方。为了推动科室高质量发展,优化院内急救流程,杨媚又争取600万东西部协作资金,对急诊科提级改造,增加500余平方米业务用房,打造了创伤复苏单元,建设了急诊手术室等。

为了提升院前院内急救能力,补齐发展的短板,杨媚还争取东莞社会捐赠两台救护车及配套车载设备,为急诊科配备了床旁超声、有创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共149台设施设备,优化救治流程,让急诊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五大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

支部建在医疗队,凝聚战斗力量。成立东莞市“组团式”帮扶沿河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杨媚担任临时支部书记,凝聚团队的战斗力,让帮扶团队有担当作为,并根据各专家的专业特长进行分工合作,明确工作职责,制定规章制度。建立了周例会制度,落实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目前共召开周会66次,推动了各项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悬壶济世护健康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作为神经内科专家,杨媚把医者大爱送给群众。她通过带教查房、理论授课、操作示范、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切实做好传、帮、带,有效提升了医院神经内科的诊疗水平,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2023年,一名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的中年男子入院后,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佳。杨媚查房后,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断为亚急性联合变性,这是临床发病率较低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予及时补充维生素B12治疗,获得很好的效果。

QQ截图20240524182620.jpg

▲关爱病人

为让山区群众享受沿海城市三甲医院专家诊疗,杨媚在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创新推出“云”培训与“云”诊断。2022年,为了沿河一名22岁的病人,杨媚找到了娘家医院,并通过远程会诊平台,邀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解龙昌教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张峪涵博士、伏红霞博士、放射科主任郭天畅教授、神经外科副主任陈亚德教授等人会诊、开具良方。

QQ截图20240524182633.jpg

▲远程会诊

线上远程会诊解难题,线下无缝对接促发展。创新通过“资金+技术+人才”帮扶模式,发力 “五大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在杨媚的推动下,超声科、儿科、新生儿科、妇科、产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全科医学科的专家从东莞来到乌江河畔,输入新技术,推动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救治能力,造福群众。

她组织制定急诊急救“五个中心”建设方案和激励性绩效方案,加强质控管理,开展急救演练,不断完善各项诊疗规范,优化急救流程,目前医院“五个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已通过评审,创伤中心也获得“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授牌。

QQ截图20240524182647.jpg

▲创伤中心授牌

救治数据见证“五大中心”建设成效:2023年,胸痛中心开展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收治胸痛病人777例,DtoW(指急性心梗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病变处的时间)最短时间仅为26分钟;卒中中心静脉溶栓病例数101例,DNT(急性脑卒中患者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给药时间)中位时间为31分钟,2023年8月顺利通过评审验收;创伤中心救治1562例创伤患者,数据上报质量达A级;危重孕产妇中心2023年活产数1988人次,抢救危重症孕产妇53例,抢救成功率100%;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重症救治方面取得新突破……

重点专科建设再创佳绩。为加快重点专科建设,杨媚组织召开重点专科推进会,按照重点专科评审标准,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流程、诊疗规范,制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及每个重点专科的建设方案,推动了临床科室高质量发展。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精准帮扶模式,创建三个莞铜共建示范性科室:儿童重症监护室、胃肠超声检查中心、急诊科。目前儿童重症监护室共救治重症患儿200余人,结束了沿河重症患儿外转诊治的历史。比如,沿河一名11个月婴儿,从学步车上跌入水盆溺水,被救起后意识模糊,紧急送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抢救。经东莞专家精心治疗,婴儿转危为安。

乌江河畔践初心

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杨媚带领医疗团队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依托东莞医疗优势资源,创建“人才培养+科室建设”并举模式,不断加强人才的沟通交流,制定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2022年以来,通过“师带徒”带教徒弟27人,并将“师带徒”培养方式推广到全院副高职称以上专家,健全遴选、培养、跟踪、考核等“师带徒”管理评估机制,举行拜师仪式两次,共完成师徒结对73对。她组织召开师徒座谈会、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试、开展季度考核和结业考核,一项项务实有效的举措营造了医院年轻医生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QQ截图20240524182701.jpg

▲指导徒弟

东莞帮扶团队通过手术带教、开展专题讲座、远程培训、指导论文写作等方式,输入了新医技,也有效提升沿河县医护人员的科教水平。目前,东莞医疗团队先后在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实施手术带教528台,输入36项新技术新项目,提升了当地医生临床技术水平,2023年指导相关专科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6项,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雏形已然显现。

比如,经东莞专家何智富传帮带,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的两名医生掌握了儿童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术,填补了儿童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上空白;经东莞专家黄进城指导,妇科主治医师崔海红发表了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第一篇SCI论文。

刚刚过去的2023年,她和团队共开展专题讲座143座次,业务培训6331人次;举办“贵州(铜仁站)胃肠超声临床应用专题学术会及新进展论坛暨莞铜协作胃肠超声培训班”和“神经急危重症疾病基层诊治研讨会暨莞铜协作神经危急重症疾病基层诊治培训班”等省级继教项目,拓宽了本地医生的视野,提升了胃肠超声与神经疾病诊疗能力。

乡村是基层急救的第一起跑点,为了打通急救起跑的“第一公里”,杨媚先后组织举办了三期“莞铜协作沿河乡村医生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培训班”,让沿河自治县448名乡村医生集中“充电”,筑牢乡村健康防线。

QQ截图20240524182713.jpg

▲在乡镇卫生院开展急诊急救培训

请进来,送出去。杨媚选派业务骨干到东莞市帮扶医院进修学习,不断为医院培养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同时注重培养综合管理人才。2023年组织90名中层以上干部分六批次前往东莞市帮扶医院跟班学习,使医疗质量管理内涵和医疗安全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今年,又组织51名骨干分三批次前往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学习三级医院管理经验,助力医院向“三级”迈进。

引入“模板”,输入先进管理经验。杨媚组织帮扶专家深度参与医院和科室管理,用东莞的“模板”,结合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实际,帮助制定医疗管理制度68项,优化诊疗流程72项,推动转变干部职工的观念,提升诊疗服务质量,完成了二级甲等医院复审,不断推进三级医院创建。

QQ截图20240524182726.jpg

▲医疗队义诊巡诊

送医到农家,义诊暖人心。为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杨媚先后18次组织专家下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义诊巡诊活动,义诊2000余人次。同时结合“世界心脏日”和“世界卒中日”等活动主题进行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把优质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带到土家山乡的村村寨寨。

什么是医者仁心?这就是医者仁心。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编辑:林宝琨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