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东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岚率队,做客东莞广播电视台《阳光热线》节目,逐一回应市民的医保关切。节目中,医保部门表示,今年,东莞正要通过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医保部门,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医保服务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医保在协同医疗、医药改革中的作用,奋力推进东莞在“新型工业化”之路上展现医保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提高23个病种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节目中,市医疗保障局对2023年医保开展的各项改革重点工作进行总结,通过突出构建医保新政、形塑改革形象、提质经办服务三大抓手,推动东莞医保事业实现新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多层次医保体系不断完善。对标国家和省的政策,出台《东莞市医疗保障办法》,在总体不增加企业缴费负担的前提下,参保群众医保待遇适度提高;持续深化门诊共济保障改革,调整门诊特定病种办法,提高了23个病种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扎实推动“莞家福”“一降两增”产品升级,6000余名大病和罕见患者待遇保障,单人最高支付达164万元;围绕“人人享有”目标,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670万人,生育参保人数447万人,全市医疗救助参保资助0.7万人。
聚焦“三医”协同发展,医保改革实现新突破。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任务实现DIP付费100%全覆盖;868种集采药品和22种集采医用耗材落地东莞,平均降幅达50%以上。27个镇街完成医保经办服务进综合窗,17个医保事项在“莞家政务”或“粤智助”“自助办”、7个高频事项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近办”,构建了市镇村三级医保服务体系。
实施“暖心、舒心、放心”医保经办创建活动,以高质量经办服务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创新推出惠民就医“无感付”“亲情付”服务,惠及7.5万参保人。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医保政务服务窗口可办率达100%,群众对医保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将中医优势病种纳入DIP付费范围
节目上,市医疗保障局还重点介绍了该局今年将从三个方面发力,持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努力回应群众对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关切。规范扩大药品耗材集采措施,以规模效应提高药品耗材高性比保障能力;稳步推动定点零售药店逐步纳入门诊统筹管理;进一步加大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力度,将中医优势病种纳入DIP付费范围;研究制定长护险服务对象评估标准体系,开展长护险专题调研,为实施长护险做积极准备。
积极保障新产业新业态人员医保权益。抓紧参保工作的全面规范,对大学生、企业职工、新业态人群、灵活就业人员、新生儿群体做好参保数据监测和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基金池的托底保障功能。实施大数据动态智能监控,建立医保基金监管信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医保、医疗、医药的阳光法治运行水平。
最大限度赋能医保高效便捷服务。进一步强化与广深协同联动发展,持续对标一流、提升格局,不断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医保转移接续的便捷度;重点优化经办业务,加强医保服务事项配置标准化,增加线上办理业务数量和渠道,持续推进跨市通办、跨省通办,通过加快建设与湾区融合的医保公共服务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记者 谢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