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视频】新质生产力 产业新担当|主流媒体齐聚松山湖科学城 解锁发展密码

2024年07月26日 20:29 0人参与  0条评论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将于7月27日迎来四周年重要节点。作为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松山湖科学城如何抓住新一轮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层次?7月25日,在松山湖统筹发展局指导下,2024松山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观察团活动正式启动,中央、省、市等十多家主流媒体记者深入松山湖科学城产业发展一线进行走访,聚焦松山湖科学城科技创新硕果,对话园区科技工作者和企业代表,近距离感受松山湖高质量发展成果,共同探寻新质生产力。

1.jpg

营造双创“小气候”科技驱动优质发展

活动中,媒体观察团先后走进位于松山湖的三叠纪(广东)科技有限公司、东莞翔际无人飞机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深入了解松山湖如何利用大科学装置、产业大平台,多元化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结合,力促企业加速转型、迭代发展,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聚是科学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位于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三叠纪(广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叠纪”),媒体观察团现场了解国内首条TGV板级玻璃封装载板实验线的诞生历程。

3.jpg

TGV中文译为玻璃通孔,即穿过玻璃基板的垂直电气互连通孔,近年来被视为下一代先进封装集成的关键技术。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叠纪科技TGV板级封装线目前已正式安装投产。该生产线在晶圆级10μm孔径、50:1深径比100%通孔镀实的工艺基础上,将TGV3.0技术的领先技术拓展至板级封装芯板领域,预计年产2万片510*515mm玻璃封装基板,有望以“换道超车”托举新质生产力,助力东莞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项技术行业变化快,我们必须争分夺秒。”2022年4月,三叠纪创始人张继华带着几位合伙人,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成立公司,谋划建成企业首条中试制造产线。

2023年9月,三叠纪月产7000片晶圆的中试制造产线建成并正式投产,从筹建中试线、产线建成,到调试工艺,订单倚叠如山、企业估值翻倍,三叠纪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目前,企业已先后获得多家投资方的战略投资,企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

2.jpg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近年来,松山湖持续打造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企业孵化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让一大批专注于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占据绝对市场占有率的优质企业密集涌现。

其中,三叠纪所在的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近年来迅速形成有利于科技企业快速集聚和成长的“小气候”,成为东莞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支点。

目前,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已集聚12家新型研发机构,2个国家级孵化器、6个省市级孵化器,拥有200多个研发平台、5000多台科研仪器设备,集聚约5000名创业者和科研人才,成为珠三角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2020至2023年间,社区高新技术企业存量从不足10家,到2023年底跃升至116家,目前社区每3家在驻企业中就有1家属高新技术企业。

1.jpg

产学研发挥合力 新兴产业“多点开花”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领域,正日益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今年,全国各地纷纷抢抓机遇积极布局。广东、四川、浙江等地相继发布低空经济相关规划,发力竞逐“天空之城”。

近年来,松山湖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不断提速,为抢占低空经济赛道搭建良好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位于松山湖中晟智元园区的东莞翔际无人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正是松山湖低空经济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2.jpg

活动现场,东莞翔际无人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锋现场展示介绍企业研发制造的首款旗舰型无人飞行器。据介绍,作为复合翼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该无人飞行器能实现垂直起降和滑跑起降两种模式。

“我们的飞行器是自主研发的,也是市面上很少采用的倾转结构,电机的结构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黄志锋介绍,企业自研的无人飞行器在结构上大幅降低了飞行过程的死重和空气阻力,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和能效比,同时具备了大载重、长航时、5000米海拔高原垂直起降的优异性能,可同时携带多种有效载荷作业,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5.jpg

与翔际无人飞机类似的科技型企业,正在松山湖加速集聚,松山湖正蓄力推动低空经济“起飞”。

截至目前,松山湖已聚集丰翼科技、华松创新、火萤科技、东莞通航、云间科技、中科云遥、蜜蜂航空、超粤航空、翔际无人飞机等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企业,涵盖了无人机组装、任务负载与行业应用、安全智能避障与事故防护、综合服务、北斗网格、航空科普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

3.jpg

近年来,松山湖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华为为核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超千亿产值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持续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业集群稳步起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多元融合、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形。

7月19日,作为松山湖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松山湖科学智汇城正式开园,已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管理3大产业板块集聚态势。

沿链聚合,聚链成群。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以科学智汇城为代表的新一批高品质载体空间落地建成,有望为东莞生物医药产业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一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在东莞发展成势。截至目前,松山湖生物医药领域企业超过500家,包括东阳光、三生制药、红珊瑚、菲鹏生物、普门生物、博迈医疗等一批重点企业。

3.jpg

科学大装置、大平台集聚成群支撑产业制造新未来

当天,观察团还走进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实验室多孔陶瓷团队对话交流。

历时多年,多孔陶瓷团队打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开发出高性能多孔碳化硅陶瓷材料,成立产业化公司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下称“卓异环境”),并率先实现国内多孔介质燃烧(PMC)技术的商业应用,开发出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的多孔介质燃烧系统及装备。

PMC技术被国际燃烧学界称为21世纪最新一代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在优化能源结构以及减污降碳协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jpg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多孔陶瓷团队负责人、卓异环境董事长付超表示,与传统燃烧技术相比,PMC技术可以最高降低能源成本70%,实现氮氧化物排放低于30mg/Nm3,碳减排比例则高达60%,产品温差控制在3摄氏度以内,可在玻璃深加工、油田、黑色硅铁等领域广泛应用,有效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

围绕核心材料、燃烧技术、热工装备,卓异环境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32项(已授权91项),开发出包括油田加热炉低氮燃烧器、燃气玻璃钢化炉、VOCs超焓燃烧处理装置、碳化硅多孔陶瓷规整填料等10款多孔陶瓷材料、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热工装备产品,并在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以及VOCs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标志性应用成果。目前,企业与中石油、中石化、福耀集团、宝钢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2.jpg

近年来,东莞松山湖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转化新模式迭出,让卓异环境等一批园区科技型企业寻找到科技产业互促双强的最佳“啮合点”,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新新”向荣的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累计引进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孵化35家产业化公司。25个团队中第一、二批结题的18个团队全部完成一轮或多轮融资,市场估值超50亿元。

人民日报广东分社采访部副主任、主任记者贺林平表示,松山湖科学城作为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策源地,经济发展主要靠创新带动,可以看到这里一直以来创新活力强劲。

“我们除了看到材料实验室这种由院士领衔,研发创新实力强悍的机构,也看到在无人机、芯片封装领域的小型初创企业,他们在技术层面有自己的独家秘籍,发展活力足,对市场的把握精准,团队充满活力,‘星星之火’在松山湖非常普遍地‘燎原’。我们会持续观察,希望未来这些初创型企业能够成为带动松山湖、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的后续力量。”贺林平说。

“人们常说‘大树底下不长草’,但在松山湖,除了有华为这样的大型企业,初创型企业也能发展得很好。走访的企业负责人也介绍道,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散裂中子源的科创力量对他们的帮扶很大,这里有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香港商报记者冷运军表示,作为媒体人,接下来将会持续关注松山湖与大湾区融合发展,以及港莞科技创新对接领域的内容。

4.jpg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重塑全球经济和产业结构。抓住原始创新能力,也就抓住了新一轮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

今年7月,位于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的两台谱仪设备高分辨中子衍射仪、高压中子衍射仪成功出束,这意味着中国散裂中子源的8台合作谱仪建设已基本完成,将显著增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多学科研究能力。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第一个落户大湾区的大科学装置,被誉为探索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项目自2018年完成国家验收并投入运行以来,在助力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发展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注册用户已超过6000人,完成1500余项用户实验课题,涵盖能源、物理、材料、工程等多个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发领域。

科学大装置、大平台加速建设的同时,松山湖也在推动各类科创资源聚集发展、融会贯通。

目前,松山湖已集聚全国唯一、全球第四座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广东省材料实验室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拥有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等6所高校、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一大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中试和产业化平台基地,初步构建起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创新生态体系。2023年,研发投入强度达13.4%,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松山湖将推动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创新主力军,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大学等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研究型大学等优质创新资源要素,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互动,面向智能终端、数字经济、运动健康、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面向创新无人区的未来产业探索。

(记者 马慧敏  汤秀芳 魏淦棠 朱海津 黎日昇)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邓燕芬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