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视频】《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进驻“中国作家第一村”

2024年08月12日 12:16 0人参与  0条评论

8月8日,“《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在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揭牌。《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进驻“中国作家第一村”,是东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工作部署,推动广东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随着越来越多文学资源、创作人才注入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未来,阳春白雪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微信图片_20240808173037.jpg

《人民文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始终以先行者的形象出现在中国文坛,领风气之先。东莞是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更是文学创作的宝藏地。《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进驻“中国作家第一村”是一次文学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将为抒写“大湾区”新的城市文明贡献力量,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文学的力量;同时,吸引更多作家走进东莞、关注湾区,助力讲好东莞故事、湾区故事。在“中国作家第一村”同步举行的《人民文学》人民阅卷东莞行活动上,文学名家们纷纷围绕《人民文学》的创作以及“中国作家第一村”的发展展开交流。活动由东莞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人民文学》杂志社、樟木头镇人民政府、东莞文学艺术院主办。

《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是已向中国作协党组报备,并在全国唯一挂牌的中心。《人民文学》人民阅卷活动是《人民文学》杂志社新推出的一个品牌活动,此次东莞行是该品牌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第二场活动。

微信图片_20240808172812.jpg

实现文学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作为近代史开篇地、岭南文明发源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多元交融、相映生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厚的沃土。位于樟木头官仓社区的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正是文学与东莞双向奔赴、共同记录时代的现实写照和生动案例。

近年来,东莞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制定文化强市“1+8”政策体系,加速推进“七大文化”和“四张名片”建设,统筹推进文化强市集成式改革,以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据了解,“作家村”自2010年成立以来,“村民”作家进入中国作协和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获奖作品和发表作品也逐年提升。截至目前,先后有葛水平《喊山》、王十月《国家订单》、张雅文《生命的呐喊》、王松《红骆驼》、江子《回乡记》等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张雅文《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作家村”作家出版发行的文学作品达500多册,获市级以上荣誉达400多项,在国内文学界形成一道靓丽的文学风景线。

微信图片_20240808172803.jpg

去年,省市镇合力推动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樟木头在官仓社区全力打造作家村实体部落,规划艺术创作区、休闲文旅区、公共文化展演区、交流共享区等特色区域,推进作家书院、驻创基地、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同步建设。今年1月16日,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首批驻创工作室启用。

“中国作家第一村”深耕细作15年,现有75名作家进驻(其中7名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走出了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一批文学名家,成为广受关注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村落。接下来,省市镇将依托创研基地,全力推进“作家村”建设,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继续完善“作家村”软硬件建设,打造作家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作家村”创作基金,推动文学、文旅、生态等多种业态互融互促,努力为作家们营造一流的文艺创作环境。

(记者 蒋潇)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梁瑞娴关键词:文化强市;作家村;樟木头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