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生是践行“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主力军。日前,2024年上半年东莞市“莞香花”生活垃圾分类特色学校名单出炉,共有3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获评东莞市第二批“莞香花”生活垃圾分类特色学校。其中,清溪镇上榜数量最多,清溪镇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居民第一幼儿园、联升小学和晨光第一幼儿园5所学校入选。截至目前,在第一批和第二批“莞香花”生活垃圾分类特色学校评选中,清溪镇共有9所学校获评,数量为全市最多。
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清溪镇建立专项工作响应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密切分工协作。从健全管理制度、建设示范片区、完善硬件设施、打造精品路线、开展宣传引导等方面入手,稳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确保抓牢抓实抓出成效。学校作为生活垃圾分类重要的宣传实施阵地之一,清溪镇垃圾分类办高度重视,多形式调动学校师生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打造典型,推广优秀经验,补齐工作短板。
一是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厨余垃圾。清溪镇垃圾分类办在清溪中学试点设置果蔬种植区,呼吁同学们利用活动时间收集日常厨余垃圾鸡蛋壳、烂菜叶等碾碎后给学校劳动教育基地的菜圃进行堆肥利用,另外也建议学校可利用废弃的沐浴露瓶、矿泉水瓶等废弃物作花盆种植花草,以上做法既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效果显著。镇垃圾分类办将这个经验做法推广到各个学校。截至目前,清溪镇已有10所学校设置了果蔬种植区,20多所学校废物利用做花盆种植花草。
二是营造氛围,多形式开展活动。举全镇之力,全力配合开展东莞市垃圾分类“五大赛”,依托城管片长、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高频率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知识竞赛、手抄报、黑板报、演讲比赛、废旧物手工DIY等活动,让师生在比赛中激发热情和加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其次,呼吁各学校设置垃圾分类手抄报、废旧物手工DIY作品展示区,既能展示学生的作品,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和学习垃圾分类,又能营造浓厚的生活垃圾分类氛围。截至目前,清溪镇共有9所学校设置了垃圾分类手抄报、废旧物手工DIY作品展示区。
三是抓住时机,学习与实践并行。看准时机,积极开展“开学第一课”、学生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学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成为垃圾分类的执行者、宣传者、引导者。引导各学校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们走出学校走进社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优美环境。
四是家校联动,全方位参与宣传工作。建立起“政府+家庭+学校+社区”的联动模式,倡导老师在班会课上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结合各级学生幼儿特点开展“小手拉大手”家校联动活动。由垃圾分类办、玉兰小姐姐、城管片长带领孩子与家长一同进小区、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让他们在实践和宣传中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组织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教育孩子来影响家庭、带动社区,逐步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五是打造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力培养垃圾分类宣传特色人才,引导师生看齐学习。其中,清溪中心小学的庞希宇老师被评为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莞香花”行动讲师、清溪镇生活垃圾分类讲师团团长,并在省市获得多个垃圾分类演讲比赛奖项。清溪第二小学的刘志才老师身体力行践行垃圾分类理念,还利用自身职业优势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连续参加了9届垃圾分类演讲比赛,如今到云南贫困村小学支教,继续传递垃圾分类知识。其间,也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和比赛,每一个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另外,清溪镇垃圾分类办还指导各学校申创东莞市“莞香花”生活垃圾分类特色学校,组建“莞香花”师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督促师生日常教学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行为养成;合理布点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突出各学校自有垃圾分类宣传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