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举重博物馆即将开馆!镇馆之宝抢先看!

2024年10月07日 15:12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由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中国举重协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举重博物馆将于10月中旬开馆!这一座承载着无数力量传奇与历史记忆的殿堂即将向大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馆内藏品丰富多样,每一件都富含深远意义。这里有见证中国举重健儿们拼搏历程的珍贵奖牌和比赛器械,它们铭刻着荣耀与汗水;有记录着举重运动发展脉络的历史文献和照片影像,带你回顾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有展现举重文化魅力的艺术作品,让你在参观过程中接触美,感受美,体验美。

镇馆之宝抢先看!

接下来就跟随我们的镜头一同领略这些重点藏品的独特魅力吧!

1956年陈镜开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奖杯

陈镜开在1956年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壮举,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年,他年仅20岁,却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举重天赋和潜力。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卢湾体育馆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中,陈镜开迎来了他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在这场比赛中,他成功举起了133公斤的重量,这一成绩不仅让他获得了比赛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他打破了美国运动员C·温奇在1955年创造的最轻量级(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132.5公斤)。这石破天惊的一举不仅为中国体育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它证明了中国人在举重项目上同样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和实力。此外,陈镜开的成功还为中国举重运动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举重运动员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1987年陈镜开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1987年5月11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授予陈镜开“奥林匹克银质勋章”,表彰其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突出成就和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奥林匹克银质勋章是国际奥委会授予运动员的最高荣誉之一,陈镜开是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运动员。这一勋章的获得,不仅是对运动员个人卓越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其为国家和奥林匹克运动所作贡献的肯定。

陈镜开卧推凳

1952年秋,16岁的陈镜开和一帮玩举石担的街坊玩伴凑钱打了副石锁,但是没有卧推器材,于是他打算按照书本的样子造一张练功凳和大家一起练习。画了一张图样后,陈镜开发现做练功凳首先要有一块大而厚实的木板,但是他翻遍全屋也没找到一块合适的,正当他愁眉苦脸地在屋里盲目乱转时,他发现全屋最厚实的木板居然是奶奶的床板。他盯着奶奶床上那块厚厚的木板,脑海里已勾勒出那张练功凳的模样。于是两三下功夫,祖母的床板就被他拆得散了架。当时的他整个心思都在如何造凳上,根本顾不上考虑没有那块床板奶奶的床会变成什么样,会有怎样的后果。然而卧推凳还没完工,陈镜开“离谱”的行为就被父亲发现了,陈镜开因此吃了一顿重板子,不过卧推凳最终还是被陈镜开做了出来。

1987年黄晓瑜第一届世界锦标赛金牌

1987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的第1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以蔡军、陈爱琴、黄晓瑜、严章群、崔爱红、曾新玲、高丽娟、李红玲和韩长美组成的中国女子举重队,在9个级别、27枚金牌的争夺中,共夺得22枚金牌,4枚银牌和1枚铜牌,并获团体总分第一,成为本届锦标赛中获得金牌最多的队伍。国际举重联合会秘书长风趣地说:“这是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也是中国女子举重锦标赛。

李金河第二十四届奥运会铜牌

李金河,这位山东临清走出的举重健将,用他的坚韧与汗水书写了一段传奇。为了备战奥运会,李金河训练更加刻苦,但没想到,在春节前几天的训练中不慎右腿骨折了。可是赛事近在眼前,一刻都不能放松。在休息了仅仅十四天之后,就拄着拐杖开始恢复体能训练。那时候尽管他的身体很难受,全身无力,还是熬了过来。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要参加奥运会!不给自己留遗憾。”

最终,第二十四届汉城奥运会上,李金河代表中国出战男子67.5公斤级举重比赛。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选手,他毫不畏惧,以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技术,成功举起了沉重的杠铃。他以抓举147.5公斤、挺举177公斤的优异成绩,获得了该项目的铜牌,并打破了亚洲纪录。这枚铜牌,不仅是对他个人实力的认可,更是中国举重运动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性成就。

2008年奥运会火炬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高72厘米,重985克,以银色和红色为主色调,整体造型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上部设计有寓意吉祥幸福的“祥云”图案。它不仅仅是一件体育器材,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祥云图案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寓意着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火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纸卷轴,这不仅是对古代文明的致敬,也是对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火炬使用丙烷作为燃料,既环保又经济,践行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这款火炬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展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赛事杠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使用的杠铃不仅仅是一件举重器材,更是中国作为东道主,向世界展示其体育实力与文化魅力的象征。在北京奥运会上,无数举重健儿正是用这样的杠铃,挑战自我,超越极限,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荣誉与辉煌。

尽管东京奥运会因疫情而面临诸多挑战,但体育精神的光芒从未熄灭。这批杠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科学的设计,确保了比赛的公平与公正。它们见证了运动员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举重队再次展现了强大的实力,用一枚枚沉甸甸的金牌,诠释了“力量之美”的深刻内涵。

这两件杠铃原件,不仅是两届奥运会的重要见证,更是世界举重运动发展历程中的宝贵物质财富。它们承载着运动员们的汗水与梦想,记录着举重运动的辉煌与荣耀。在举重博物馆的展厅里,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份力量与激情,传承这份精神与信念,为举重运动的未来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清代的武举考试通草水彩画

这套通草水彩画共四幅,每一幅都是匠心独运的艺术佳作。画作生动再现了古代武举考试中举石、舞刀、射箭、拉弓等四大经典项目,在展现清代武术与力量的美学的同时,也清晰地展现出当时的选拔制度以及当时社会对武勇之士的崇尚。

这套清代通草水彩画,不仅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生动的场景再现,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武举考试的盛况,更通过这四个经典项目,传递了古代社会对于力量、勇气、技艺与精神的重视与追求。这些画作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激励着每一位观者不断挑战自我,勇攀高峰。

《体育之研究》

1917年,正值中国内忧外患、国弱民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毛泽东主席以敏锐的洞察力,深感国力衰弱与民族体质下降之危机,于是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这篇振聋发聩的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文章开篇即指出:“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这一深刻见解,充分展现了其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和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主席详细阐述了体育的内涵、价值及功能。他提出:“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体育的本质,也强调了体育对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作用。同时,毛泽东主席还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论证了体育的价值。从个人层面看,体育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人“身心并完”;从社会层面看,体育则能“动以卫国”,成为救国救民的有效工具。

毛泽东主席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体育与德育、智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认为,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进行道德和学问的修养,从而达到全面发展。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艺术作品《延安颂》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是一部红色的历史,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举重健儿们发挥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中国举重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而延安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其孕育的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为表达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赞颂和感激之情,该馆特别邀请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程向军创作漆壁画《延安颂》,用于呈现“红色时期的举重运动”。壁画以抒情性、象征性手法表现,画面分成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漆壁画采用传统漆画技法原理,通过在铝箔粉上刻线控制整个画面造型,运用多层罩染透明漆以达到最佳的视觉表现绘画效果。

艺术作品《惊天一举》

作为中国著名的“举重之乡”,石龙培养了一大批举重名将,为国家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的荣誉。特别是68年前,石龙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石破天惊的一举,不仅创造了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还让他成为了中国举重事业的开拓者。在陈镜开的引领下,一代代举重人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人们学习及敬佩。陈镜开雕塑形象地向市民群众展示了“中国力量”,而该雕塑创作者李象群则是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之一。

举重博物馆作为中国举重历史资料的“保管箱”和“大本营”,以上只是它的一小部分精彩藏品,馆中还有更多珍贵的藏品等待你来欣赏。

让我们相约在举重博物馆,一起开启一场力量与历史相互交织的奇妙之旅,领略举重文化的独特魅力。

来源:宜居石龙    编辑:谭晚兰关键词:举重博物馆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