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2024年,东莞将“扩面残疾康复补助 强化困难群众救助”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将特殊群体、困难群众的保障工作“提标扩面”,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坚决守好兜牢民生底线,用桩桩实事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为他们托起“稳稳的幸福”。
残疾康复补助扩面 点亮残疾儿童未来
“政府的政策让我们感受到对特殊孩子的关爱,也让我们这些家长更有信心带孩子走出去,让他们像普通小孩一样融入社会。”6岁脑瘫患儿心心(化名)的母亲温女士带孩子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上课两年了,除了肢体运动、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之外,令这位母亲最欣慰的是,孩子能在这里得以融入集体,拥有正常童年生活。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一项抢救性工程,关系残疾儿童的未来,更关系背后家庭的幸福。“加大残疾儿童补助力度”被列入2024年东莞十件民生实事,对此,市残联着力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覆盖面和质效,具体措施包括对在定点机构接受康复教育的0-17周岁户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补助,并进一步增加康复教育定点机构等。东莞也成为广东省继广州、深圳后,第三个将残疾儿童康复教育补助延长至17周岁的城市。
5岁的涵涵(化名)在我市某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接受治疗,于去年申请了每年3万元的康复补贴,在感统、认知、运动训练等融合康复训练下,涵涵的专注力、言语社交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都得到了改善。
“这件民生实事很暖心,我们可以就近选择康复机构,补贴也给我们家庭缓解了不少经济压力。”涵涵的妈妈感动地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康复补助的覆盖面,2024年一季度,我市新增2家机构(其中1家公立机构、1家民办机构)作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定点机构。进入定点康复机构并符合相关条件的残疾儿童,6周岁以下每人每年最高补助3万元,7-17周岁每人每年最高补助1.5万元。据统计,2024年,全市共计为2106名0-17周岁的残疾儿童发放补助金2755.28万元。
此外,市残联还重点做好定点机构的管理工作,强化监管、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先后对全市43家民办残疾人康复服务定点机构开展了3次实地安全大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查整改,强化对民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办学的规范性。
脊柱侧弯筛查进校园 守护青少年成长“脊梁”
近年来,脊柱侧弯已经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2024年,东莞“民生实事”重点关注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及干预,由市残联牵头会同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开展工作,完成超3万名初二学生完成足部健康体检和脊柱侧弯筛查,守护青少年身体健康。
在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脊柱侧弯筛查现场,市康复医院医疗团队携带脊柱侧弯检测仪(检测ATR),为学生们进行逐一筛查。这样的脊柱健康筛查项目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可,一位家长表示:“要不是脊柱侧弯筛查,我还没发现孩子脊柱有问题,幸好发现早,干预还来得及。”学生们也在筛查过程中意识到了脊柱健康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以后一定要更加注意自己的体态。
“根据全国的情况,初二学生测出脊柱侧弯阳性的概率最高,所以我们将筛查重点放在了初二学生。脊柱侧弯对于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危害较大,可能会引发疼痛、影响心肺功能、导致神经压迫等,希望可以引起家长学生的注意,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东莞市康复医院副院长陈国表示。作为项目的实施单位,东莞市康复医院组织医疗队伍到各镇街校园送服务,2024年共为30179名学生进行足部健康体检和脊柱侧弯筛查,并对学生开展预防知识科普。
“经过训练,感觉背变得挺拔了一点,自己以后在生活中也会多加注意坐姿问题了。”来自东城的初二学生黄同学在参加完脊柱侧弯矫正暑期训练营说道。
根据全市的筛查结果显示,3万多名学生中有2229名(占比7%)学生脊柱旋转角度大于等于7°(提示存在脊柱侧弯的可能),有936名(占比3.1%)学生存在扁平足可能。针对筛查发现的疑似脊柱侧弯青少年,院方通过信息和电话进行回访,确保每位筛查阳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疗关注。截至目前,市康复医院接诊脊柱侧弯青少年356人次,扁平足青少年128人次;完成脊柱侧弯矫形器取型23人次,扁平足矫形鞋垫取型84人次。此外,还举办了脊柱侧弯矫治暑期夏令营,为学生提供为期21天的脊柱侧弯矫正治疗。
办好社会救助 织密困难群众“保障网”
“我们每次出去巡查,心里都装着一份责任,想着能多发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能多给一个家庭带去希望。”冬天来临,全市多个镇街民政工作人员、莞爱志愿者、双百社工化身“民生守护者”,穿梭在大街小巷,只为确保困难群众在有需要时能得到及时救助。
提高低保发放标准、救助流浪人员、推动居家养老全覆盖、对困境儿童落实社会救助……在“强化困难群众救助”这件民生实事上,东莞措施精准有力,用“真金白银”和“温情服务”兜住兜牢了民生底线。2024年,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60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016元、1890元。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约1.49亿元。随着兜底保障人群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民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共同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为困难群众托住稳稳的幸福。
此外,东莞还大力培育扶持救助类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多维社会救助服务,开展第三届“莞社微心愿”暨福彩公益创投活动,整合运用福彩公益金、爱心社会组织、企业等资源,先后资助34个公益项目共50万元,着力解决独居长者、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急难愁盼”问题,为困难群众送去社会关爱。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连续的起点。未来,东莞将继续织密扎牢困难群众托底的民生“保障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也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记者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