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记者获悉,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按照“三网两体系一高地”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增进群众健康获得感,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亮点纷呈
会议对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进行了总结。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围绕“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的愿景目标,优供给、夯基础、筑屏障、促健康,健康东莞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健康福祉可感可及呈现新气象。
一年来,“十四五”规划20项指标中11项指标提前达标,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全省第5,职业健康、基本公共卫生、综合医改考核分别排名全省第1、第2、第3,均是近5年最好成绩;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牵头负责的27项工作任务全部提前完成;聚焦“投资年”攻坚任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引进2个投资额5000万以上招商项目,推动23个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投资任务;高规格举办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东莞新增签约合作项目4项;高标准完成东莞马拉松医疗保障,整合1套医疗保障指挥体系、8个医疗单元和9家定点保障医院的力量,交出充满温度的“健康”答卷。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2024年,东莞市人民医院“国考”综合类排名118名,首次进入A+序列,恶性肿瘤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与应用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市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顺利启用。东莞市中医院挺进全国中医医院50强。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在全国妇幼类、儿童专科类分别排名58名(A)、11名(B)。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成为全省第2家三甲儿童专科医院,东莞三甲医院总数达9家。区域中心医院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国考”排名均大幅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新增医疗床位1598张、医疗质量控制中心9个。构建全市“心电一张网”,省级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分别增至13家、14家,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1。发布全省首个互联网护理服务地方标准,36家医疗机构试点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
区域医疗资源稳步均衡发展。2024年,全市8个重点项目顺利竣工,15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6个项目获专项债3.9亿元,4个项目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1.88亿元,获批项目数量全省第1。投入3.4亿元更新医疗设备561台。推进镇街医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南城医院成为全省首家基层肝胆医院,虎门医院挂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心合作医院,大朗医院、长安医院分别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等共建紧密型医联体,5家医院通过二甲医院评审,镇街公立二甲医院达20家。
中医药强市建设亮点纷呈。建设4家新型镇级中医医院,组建首个中医紧密型医联体,中医医疗资源实现片区均衡布局。市妇幼保健院成为国家妇幼中医特色建设单位,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镇级综合医院中医馆设置率76%,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中医阁103个。“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作为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新增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4个、省级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2个,市级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27个。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断巩固。石碣、塘厦启用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3个、更新改造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396所。2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占比位居全省第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标全面达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次达2045万,同比增长9%,门诊转诊率同比下降6.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做实。建成41家香港金牌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室,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188支,评选出15支五星级家庭医生团队,创新推行“1+3+N”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常住人口、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达58.62%、90.65%。
打造“三网两体系一高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东莞卫健系统将按照“三网两体系一高地”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三网”就是要构建全面、高效的公共卫生防护网,构建均衡、普惠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构建全龄、全员的智能健康管理网。“两体系”就是打造整合型、高品质、现代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均衡性、功能化、差异式的健康空间布局体系。“一高地”就是打造东莞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高地。
市卫生健康局表示,未来一年,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夯实组织基础,坚持公益性,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健全体制机制,持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资源提质增效、区域均衡布局,以基层为重点,做优做实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健全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提高“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水平,提升卫生健康依法行政和行业治理水平;强化依法行政,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统筹好卫生健康领域安全和发展。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开创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东莞实践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记者 邓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