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下午,在东莞市科技局的指导下,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松山湖科学家活动基地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蛇献瑞迎元宵”2025东莞外国及港澳台高层次人才元宵座谈会,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中外人才深入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与合作。
座谈会上,来自美国、英国、巴西等国家的在莞外国专家、港澳台同胞、高层次人才畅所欲言,分享了各自在东莞工作、生活的亲身感受。他们纷纷表示,东莞是一座创新创业的热土,既为海内外人才提供一展抱负的机会,又为大家扎根东莞提供便利。
▲会后,代表们还参加了传统窗花剪纸、中药香囊制作、品尝汤圆等体验活动。
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邬新国:“这次座谈会我们邀请了很多在东莞工作、生活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进来,并且精心设计了香囊制作、剪纸制作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的环节。我们希望大家在参与中,亲手触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脉搏以及魅力。”
港籍专家、大湾区大学(筹)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邓宁:“我很感谢主办方组织这次活动,松山湖非常美,我也希望更多海内外的人才来加入我们大家庭。”
据了解,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围绕东莞产业发展需求,吸引一批国际先进技术、人才和项目落户东莞,为东莞市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名片提供国际化的技术支撑。该中心运营近六年来,已与英国商业贸易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50多家创新源头机构建立了常态化联络机制,入库了数百个优质科技项目资源,聚集了包括“中英科创合作平台”等17个跨境合作平台。同时,引进了多名来自加拿大、瑞士、新加坡等国的外国专家及港澳专家,促成了澳大利亚维尔呼吸器、中葡研发快速创伤修复外泌体等多个境外高科技项目落地东莞,并获得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优秀评级、中国创交会成果转化基地A档评级、广东省科协海智工作站优秀站点等一系列荣誉。
近年来,东莞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构建了由大科学装置和省实验室、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创新型企业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东莞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全市研发经费支出(Rundefined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3.91%,排名全省第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达到10250家以上,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规模达600名,位居全国4个试点城市第二。
人才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为科技人才营造优质环境、提供便捷服务是东莞市科技系统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东莞科技系统不断优化外籍人才服务,通过精简申报材料,允许留学生直接办理工作许可证等举措,提高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程度。东莞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区合笑表示,通过举办此次座谈会,进一步增进了中外友谊,加强合作交流,促进文化理解与交融,提升国际人才在东莞的归属感与融入度。
(记者 陈永中 黎日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