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恰逢“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东莞故事会第七讲:“文学里的东莞”系列之一“从绽放的女孩到传奇的母亲”在莞城市民广场西六楼会堂开讲。活动特邀中国“70后”代表作家丁燕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了《工厂女孩》与《等待的母亲》两部佳作的创作历程和内涵,以文学魅力致敬“她”力量。
丁燕于1987年发表了处女作,此后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二十一部著作。2023年10月,她迎来了创作高峰期——同时出版了“工厂三部曲”(《工厂女孩》《工厂男孩》《工厂爱情》)和《等待的母亲》四本新书。其中,《工厂女孩》呈现乡村青年女子在珠三角打工的拼搏人生,《等待的母亲》则展现了革命家彭湃母亲周凤的传奇一生。
在分享会中,丁燕老师讲述了2011年她从新疆乌鲁木齐南来到广东东莞后在工厂打工的经历。进入音像带盒厂后,她是啤工118号。和所有的女工一样,需要完成定额任务。如果做得不好,一样要返工,没有人会照顾她。因为这种“不被照顾”,让她看到了工厂车间的真实生活。这些经历,被她写进了《工厂女孩》一书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作家周国平曾对这本书做出评价:“正是因为有这样长时间的亲身体验,丁燕才对女工的生存状态有了真实、细致、具体的感知,这种感知是再细心的旁观者也不能得到的。”
《等待的母亲》是丁燕在东莞写就的纪实作品,描述了革命家彭湃母亲周凤不凡的一生,丁燕以这位岭南女性跨越百年的人生轨迹为脉络,巧妙地从“母亲”这个女性视角切入,将百年党史与个体命运紧密相连,为红色文学创作开拓出全新思路。周凤这位伟大女性在儿子彭湃英勇就义后,毅然挑起抚养孙子彭士禄的重担。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她完成了从“平凡母亲”到“革命战士”的蜕变,成为一位兼具母性光辉与革命精神的“双重母亲”。周凤与彭湃这对母子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令人动容,引人深思。
《工厂女孩》和《等待的母亲》两部作品尽管故事场景与人物经历各异,但贯穿始终的,是女性突破困境、改写命运的坚韧,是打破社会偏见、追求平等尊重的勇气,是自强不息实现自我价值的执着。丁燕说:“女性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是处于一个被遮蔽的状态,我希望我的创作,能唤醒女性同胞自强自信的意识,在未来的现实生活中能更加勇敢地面对真实生活。”
“两本著作分别描述乡村女子进城后的打工生活,以及革命母亲如何在不稳定的年代走出一条传奇之路,作品内核高度一致,都彰显了女性克服困境提升自我价值的内涵。”莞城宣教文体旅办主任汪泓说,“我们开展这场故事会就是希望能激励广大妇女,传承发扬这种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利用巾帼‘她’力量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女性力量是不容忽视的璀璨篇章,一直以来,莞城妇联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从文化服务到权益保障,莞城妇联始终陪伴在女性身边,助力每一位女性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到来,本场故事会还特别邀请了8位优秀女性作为特别来宾,她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风采。莞城街道相关领导和作家丁燕为她们送上“优秀女性”赠书,以及鲜花,让她们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和社会温暖的关怀。
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莞城作家协会副会长,丁燕的写作一直以东莞为核心而展开, 她认为东莞是一个写作宝库。近期,丁燕刚刚完成人物传记《王洛宾传》,她准备以莞城珊洲河畔的变迁为描述对象进行新的文学创作,以岭南巨变折射中国现代化进程。
(记者 黄蓉 何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