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东莞水乡滨水空间“破题”,城市美颜一直“在线”

2025年03月07日 08:42 0人参与  0条评论

高空俯瞰水乡新城,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东莞西站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建设进程日新月异。不远处的赤窖口河西岸,则以另一种节奏,加速打造一个场景多元、功能多样、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水岸。

▲赤窖口河西岸效果图

不久前,《东莞水乡地区“十镇一港”滨水岸线资源统筹管控及增绿提质技术指南导则和种植规划指引》(下称《指引》)印发,成为全市首个滨水岸线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指引》编制由水乡经济区管委会统筹主导,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旨在推动同流域滨水空间形成统一呼应的设计和种植效果。

赤窖口河西岸堤防加固达标工程,正是《指引》实施的示范性项目之一。这是东莞水乡地区秉持高瞻远瞩的眼光,全力推动产业经济蓬勃发展与绿美生态和谐共生的鲜活写照。

统筹全域岸线资源,

做活“水”文章

在东江三角洲上,东莞水乡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这些河流不仅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水乡地区生态和人文景观的核心组成部分。

近年来,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水乡地区逐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保护,为“绿美东莞”建设释放“绿”动能。

在此基础上,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是推动城市品质进阶、满足产城人融合共生的关键一环。水乡经济区管委会充分发挥功能区统筹发展规划的职责,结合经济区内丰富的河道岸线资源,在规划统筹、资源预控及绿美岸线建设等方面先行谋划探索,破解滨水空间整体整治提升的发展“密码”。

《指引》的编制历时约一年,由水乡经济区管委会统筹主导,由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全面支持指导及水乡地区“十镇一港”属地人民政府共同配合参与。其中“十镇一港”具体包括洪梅镇、望牛墩镇、道滘镇、中堂镇、麻涌镇、万江街道、高埗镇、石碣镇、石龙镇、沙田镇及东莞港。

编制工作于2023年底启动前期调研,2024年4月正式展开,经过多轮专家评审和修改完善,最终于2024年11月通过专家评审,并于12月印发实施。

《指引》的印发,旨在解决东莞水乡地区局部存在建筑与岸线齐平、生态绿廊不贯通、岸线景观亮点不足以及水岸未能与文化、生活、经济产业发展形成联动的核心短板。

针对上述问题,《指引》提出水岸绿廊连通、水岸生态保护与修复、滨水绿化景观特色营造、滨水周边资源衔接四大建设任务,力争做到连通性保障、生态性保护、景观性塑造和联动性盘活,打通水乡岸线生态绿廊,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如,赤窖口河西岸堤防加固达标工程作为示范性项目之一,工程范围沿赤窖口河西岸北至望牛墩镇实验路,南至洪梅镇桥东路,全长约3.3公里,岸线总面积约26.3公顷。项目周边途经辐射东莞西站、下漕新城花园(下漕安置房)、氹涌锦绣花苑(氹涌安置房)、水乡未来学校等,建成后将通过设置休闲商务区、科普活力区、生态涵养区三大滨水风貌分区,串联沿线特色景观场所,打造场景多元、功能多样、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水岸。

科学规划管控,

形成实操性“宝典”

《指引》的编制,基于无数次实地勘查、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开展的全域河流岸线调研,极具专业性、系统性和操作性,以“宝典”形式指引“十镇一港”打造具有生态完整性和流域系统性的生态绿廊。

从空间谋划和品质提升角度出发,《指引》建立了“滨水风貌带—水岸分类—断面类型”的多层规划管控机制,分级分类明确设计和管控要求。其中,以滨水风貌带凸显水岸最大特色面貌,以水岸分类明确岸线功能定位,以断面类型落实设计原则和要点,对水乡地区全域岸线进行统筹规划,再以绿地设计要求和植物品种推荐名录指导规划落地。

具体而言,《指引》结合岸线现状建设和绿化情况,以河道蓝线、河道管理线、建筑退缩线等管控线为基础,明确空间管控范围及要求,统筹管控岸线资源。

由于水乡地区主要河流沿线用地属性、产业发展、历史人文等要素各有不同,《指引》在编制过程中提取每条河流的最大特质进行深挖和提升,合并同类并突出特质。最终,规划了岭南人文画廊风貌带、穗莞滨水多样展示风貌带、都市缤纷活力风貌带、水乡新城风貌带、现代智慧风貌带、多元田园风貌带共6条风貌带,全方位、多视角展现东莞水乡的魅力。

例如,岭南人文画廊风貌带作为贯穿水乡南北的绿轴,串联石龙、石碣、高埗、万江、道滘、沙田六镇核心区和三江六岸历史文化休闲区,途经道滘北岛公园、龙湾湿地乐跑公园、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二期、鳒鱼洲文创园、可园、东莞记忆首开区等重要节点;水乡新城风貌带沿途拥有交通枢纽、核心商务、科技教育、文化创意社区、传统水乡风情和城市文化公园等板块,串联起金色水乡稻田公园、水乡中心公园、水乡新城、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东莞西站TOD、望牛墩站等重要节点。

▲都市缤纷活力风貌带效果图

在沿线功能布局上,《指引》则以用地规划为依据,结合东莞碧道建设指引划定了现代生活水岸、产业发展水岸、乡村风情水岸、农业观光水岸、生态湿地水岸5种岸线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岸线细分出合计14类河道典型标准断面,分级分类提供方案指引和明确设计重点。

例如,洪梅镇洪屋涡村、道滘镇永庆村、麻涌镇麻三村、中堂镇槎滘村等拥有别具一格的乡村风貌、文化民宿与滨水绿地等,将打造为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生活意境的乡村风情水岸。

▲乡村风情水岸效果图

《指引》还根据滨水岸线规划绿地分类,明确不同区域绿化设计、树种规划等方面的要求,并罗列东莞水乡地区岸线增绿提质适宜植物品种名(目)录推荐表,从陆生、水生、滨海湿地三大植物生长环境做出18个植物类型分类及250多个适宜树种推荐,为岸线增绿提质树种选择提供详细参考。

滨水空间“焕新颜”,

打造“绿美水乡”新名片

《指引》的印发并非从零开始,一批可借鉴的典型案例早已在实践中积累沉淀,为其提供了充分支撑。

例如,来到中堂槎滘村外江堤围工程现场,一个以水岸为特色的滨河公共开放中心映入眼帘,这里早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放松身心、骑行慢跑的好去处;漫步于洪梅镇千亩稻田公园段碧道,可以看到桃树、李树、人面子、紫花风铃木、细叶榄仁、大腹木棉、凤凰花等树种均有种植,全年都有“赏花季”;骑行在道滘镇堤防达标加固工程(三期)白鹭围段,原来“脏乱差”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休闲空间、绿油油的草木植被。

城市“美颜”行动永远在路上,越来越多精心规划的高品质滨水空间项目已被列入实施清单。

例如,近期即将启动的水乡望溪智造产业区环线综合整治工程,范围覆盖大洲路以南寮厦水道及望溪河沿岸,岸线全长2.59公里,将布设新建湿地、慢行系统、高标准园建设施、环线水岸工程构筑物、种植工程、生态海绵系统、环线水岸照明、户外家具及标识等。

当前,水乡经济区管委会已将相关成果印发给“十镇一港”属地人民政府,配合支撑各镇街“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万里碧道建设等,助推“绿美东莞”建设和岸线增绿提质。

依托优越的蓝绿生态资源禀赋,水乡经济区的滨水空间的整治提升行动从未停歇。为充分发挥岭南水乡文化特色,营造高品质、精致化的水乡人居环境,水乡经济区管委会此前还研究滨水空间整治和管控策略、出台河流沿线已批建设用地管控文件、制定水乡功能区城市设计通则等。内容涵盖前期方向研究、中期规划设计、后期实施管控等环节,全流程全方面指导绿美水乡生态建设和打造水乡岸线生态绿廊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随着《指引》的印发,不久的将来,一批兼具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滨水空间项目,将成为“绿美水乡”的新亮点。

来源:南方+    编辑:谭晚兰关键词:水乡新城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