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从浙出发,进莞精彩!4月19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杭州站)将在杭州举行。届时,东莞将有超200家用人单位带上超8000个就业岗位来到杭州西子湖畔,开启双城人才资源互通的崭新篇章。
即日起,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产业篇系列报道,生动展示东莞“8+8+4”产业特色和亮点,邀请更多人才奔赴这场跨越珠江与钱塘江的春日之约。
巨正源科技公司的聚丙烯生产线上,智能化控制系统正精准调控着每一道工序;东莞市成铭胶粘剂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环保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宏川智慧在控制物料损耗方面,引入绿色低碳计量设备和设备技术;东莞港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公共中心正式启用,该项目整合延伸产业链,依托配套码头收集船舶含油污水,一体推进船舶含油污水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作为东莞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莞加快推进现代化工产业发展,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以重点工业园区为承载,着力推进产业向下游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及终端应用延伸,助力化工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工原材料和化工能源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化工产业依托区位优势和制造业基础,从最初的代工配套逐步发展成涵盖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的完整产业链。
记者梳理东莞的化工制造业发展路径发现,立沙岛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化工仓储与生产基地,是东莞发展化工产业的核心。早期,因其优越的水运条件吸引众多企业在此布局石化仓储业务。2010年底,立沙岛石化园区已建成油品、液化品储罐容量达250万立方米,储存品种超100种,坚实的仓储基础为后续精细化工产业的生根发芽提供了沃土。
2015年,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在沙田镇立沙岛投资建设120万吨/年丙烷脱氢制高性能聚丙烯项目,总投资高达100亿元。如今,其聚丙烯产能全省第一,不仅为大湾区提供约40%的聚丙烯供应,更是推动周边上下游产业迎来爆发式发展,从原料运输、产品加工到销售服务,形成一条紧密相连的产业生态链。
不止巨正源,目前,立沙岛工业园已集聚包括中海油、中石油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九丰公司、宏川智慧物流等在内的36个油气化工项目。在这片13.2平方公里的园区,货物吞吐量占广东省液体化工品吞吐量的五分之一,是东莞市独树一帜的大型专业化工园区典范,更是东莞及华南地区化工原料与能源供应的关键枢纽。
除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重点打造高端产业功能集聚区外,东莞还统筹周边区域,如道滘、麻涌、松山湖等镇街、园区,加速产业集聚,与立沙岛在化工新材料研发、生产方面加强联动,形成原料供应 - 产品研发 - 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共同推动东莞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助力东莞成为珠三角重要的化工生产与供应链枢纽。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东莞化工产业依托沙田立沙岛精细化工园等专业载体,形成了“港口+园区+龙头”的特色发展模式,并涌现了巨正源、银禧科技、擎天材料、海丽化学等一批化工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为1家、2家、4家。数据显示,2024年,东莞的化工制造产业年产值突破700亿元,在高性能塑料、新型功能涂层材料、高性能橡胶、高性能膜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领域均有布局。
东莞港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公共中心全景图(资料图)
近年来,面对全球化挑战,东莞化工产业以创新为引擎,向高附加值、低碳化方向升级,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一方面,东莞的化工制造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向绿色化转型。如巨正源科技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通过引入先进设备、优化工艺、技术改造等措施,不仅实现了产能的飞跃,更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控集成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推行,更是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环保水平,为“绿色工厂”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广东丽臣奥威实业有限公司,积极选用绿色资源或可再生资源进行加工,提升产品的可降解性,降低刺激性和危害性,以“低能耗,高产出”的绿色经济模式,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在创新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如银禧科技专注于高分子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等领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推动了东莞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涂料、其他合成材料等方面不断创新,致力于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还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海丽化学同样在化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上不断发力,通过技术升级,优化产品结构,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精细化工产品。
得益于一系列的转型升级,东莞化工产业的高端产品产值占比逐年提升,东莞化工制造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积极态势。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东莞化工制造业同比增长16.5%。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东莞化工产业在升级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效,正逐步从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高端化工迈进。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与企业的合力推动。东莞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要素保障,为化工产业升级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政策引导来看,东莞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化转型。市工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化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新产品研发。例如,对于在高端精细化工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的企业,给予最高可达 10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政策激励下,越来越多化工企业投身创新,2023年全市化工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5%,众多企业在高性能材料、绿色化工工艺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东莞还出台了《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和工业节水等方面起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进行奖励。例如,对通过市级工信部门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化工企业,最高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的化工企业,最高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这激励着化工企业不断提升环保水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过50家化工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10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上,东莞也积极发挥规划引导作用。一方面,加强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与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等周边产业园区在物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更广泛的化工产业集群生态。另一方面,鼓励化工企业间建立产业联盟,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政府引导下,沙田镇组织成立了化工产业联盟,涵盖立沙岛工业园内的众多企业,通过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会、行业交流会等活动,加强企业间技术、信息的共享,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企业自身也积极响应政府政策,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各大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环保投入等方面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企业间加强合作交流,形成产业联盟,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提升东莞化工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东莞化工制造产业通过产业崛起奠定基础、产业升级实现突破、政企合力保障发展,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东莞化工制造产业将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继续书写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