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实践地,谢岗镇正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全面激活银瓶山独特的文旅资源,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大发展;通过打造特色IP、建设绿美示范点、融合文化元素等多项举措,全力构建“山水银瓶”文旅品牌,为游客呈现一幅文旅深度融合的新画卷。
溪水潺潺,鸟鸣声声。春日的午后,位于谢岗镇南面村的悦林谷生态露营基地迎来大批游客。大家在山水相映的大自然中品茶、赏花,尽享惬意时光。2024年底开园的生态露营综合体项目迅速成为珠三角地区的热门生态旅游和康养度假目的地。
游客:“我们周六日都会带着家人,小朋友过来这边露营。”
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的南面村,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构建“荔枝+文旅”产业发展双引擎,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项目和乡村休闲旅游等,将好生态转化为好“钱”景,力争走出一条生态致富的新路子。南面村探索的生态发展新路径,是谢岗打造银瓶“IP”的生动缩影。
谢岗镇南面村第一副书记莫毅庭:“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围绕怎么样既吸引得了游客也能留住游客,从而发展农文旅,带动消费。”
在云雾缭绕的银瓶山下,这间享誉谢岗近半个世纪的“银瓶大包”餐饮店热闹非凡。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银瓶大包”手艺传承人朱桂英,正将一笼笼新鲜出炉的大包端上餐桌。
全手工制作的传统大包鲜香多汁,承载着食客们儿时的回忆和乡愁。如今,“吃个大包去爬山”“爬完山带大包走”已成为爬银瓶山的新风尚。
食客:“小时候我们这里就有大包吃了。”
食客:“来这边可以吃完早餐再去爬山,是个好选择。”
“银瓶大包”手艺传承人朱桂英:“五六岁开始接触了,对着一团人在那里做包子。最早就是我爸爸妈妈在谢岗开了一间红棉餐厅,那时是谢岗的第一家餐厅。在银瓶山脚下开个大包店,就想在这里做一个美食特色。”
除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谢岗的文脉底色同样赋能当地旅游业发展。谭公诞、麒麟舞、字门拳等文化资源持续传承,八卦村、崖山公园等一系列文化遗产也在述说谢岗的历史文化故事。近年来,谢岗镇的银瓶登山文化节、非遗美食节、新春晚会等系列活动常办常新,拓展延伸“周六去谢岗”旅游线路,丰富“银瓶”文旅IP矩阵,吸引了大批游客深度参与,让他们在消费过程中认识谢岗。
谢岗镇宣教文体旅游办公室主任许建雪:“明确了我们全域旅游的方向和目标,接下来我们将做好全域旅游的规划,大力引进优质的文旅项目,完善好交通餐饮住宿,游玩购物娱乐等配套。同时,推进一批乡村酒店、民宿、农文旅古村落、文化遗址非遗等项目的建设,为来谢岗游玩的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今年,谢岗提出要抢抓机遇发展全域旅游,将旅游业打造成谢岗新的支柱产业。全镇“一盘棋”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以实际行动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书写生态价值转化的新篇章,谢岗或将成为大湾区城市群中独具魅力的“山水会客厅”。
许建雪:“计划用5年时间,把文旅产业打造成谢岗的第二产业支撑。通过打造有影响的文化IP,吸引更多游客来谢岗旅游观光,特别是周末来休闲度假。总的来说,我们谢岗山好、水好、人好,欢迎大家来旅游投资,工作和生活,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上谢岗的。”
(记者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