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是孤岛,教育传递温暖。4月9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025年广东省孤独症教育交流活动在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开幕。来自省内外的50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校长教师齐聚东莞,共绘广东省孤独症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
汇聚众智,多维论坛引领教育新未来
此次交流活动设置了专家论坛、教学课例展示与点评、教学研讨等环节。
开幕式上,市残联副理事长张福应从政策保障、资源供给、人才培养、社会支持等方面,简要总结了近年来东莞在孤独症教育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多维度的学术交流与实践经验分享,推动孤独症教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省教育厅基信处副处长冯婉燕则表示,广东正持续推动孤独症教育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课程资源由“普适性”向“高度适配性”转变。她对各地市特殊教育工作者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强化教育科研引领,大力推动课程资源开发、教具辅具支持等成果转化;二是促进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智慧化教育康复体系,为孤独症教育增添新动力;三是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
在专家论坛环节,以“课程建设”“科技赋能”“协同育人”为关键词的三个分论坛成为焦点。“课程建设”分论坛专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专家们分享了如何构建更贴合孤独症儿童需求的课程体系,并就如何高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展开探讨。“科技赋能”分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康复,探讨如何借助前沿科技手段,提升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精准度与效果,为传统康复教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协同育人”分论坛则围绕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与教联体协同发展,交流如何打破教育壁垒,实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进步。
论道东莞,打造服务新阵地
除了思维火花的碰撞,东莞市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也正式成立,为全市各类学校、机构和家长开展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提供专业化指导和服务。未来,该资源中心将通过政策建议、教育研究、师资培训、融合宣导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优化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服务体系,提升全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质量。
市康复实验学校校长李俊强表示:“资源中心成立后,我校将依托此平台,深化孤独症教育康复研究,在开发资源、培训师资等方面,为全市融合教育、康复机构、孤独症家庭提供教育指导,推动孤独症儿童教育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助力我市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悉,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双万城市”,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将特殊教育工作纳入市十件民生实事予以重点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融合教育乡镇全覆盖、全市33个镇街(园区)各建有至少1间特教班;构建了以随班就读及特教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涵盖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助力孤独症群体获得抢救性康复、全生命周期支持。
活动现场,参会人员还围绕孤独症教育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踊跃分享自身在孤独症教育中的成功案例与宝贵经验,为广东省孤独症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孤独症教育迈向更高水平,助力“星星的孩子”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来自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的教师苏倩欣认为,这样的交流活动非常好,“让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在孤独症方面的教育经验,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记者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