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文化强市|强保护 抓人才 造IP!2025年东莞非遗工作这样干→

2025年04月11日 21:41 0 条评论

微信图片_20250411192007.jpg

一年之计在于春,东莞非遗保护工作踏着春天的步伐,开启新征程。4月11日,2025年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市文化馆举行。会议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再上新台阶、再启新篇章。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领导、各镇街(园区)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非遗专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代表参加会议。记者获悉,今年东莞将持续健全非遗系统性保护体系,利用技术手段为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赋能,加大力度做好非遗传承与产业升级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411192023.jpg

2024年 东莞非遗工作硕果累累

2024年,东莞非遗保护领域成绩显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与成果不断涌现,为城市文化传承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全省首部地级市综合性非遗条例——《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正式施行;非遗数字化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实现非遗管理数字化;创办“最岭南”文化馆鸿福桥市集×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并入选全国群众文化创新案例提名;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去年获评“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潮流东莞·火柴盒”3.0系列活动、东莞市民艺术夜校、“四季村晚”百村联动暨“文艺乡村超级联赛”等活动亮点频出……东莞坚持培根铸魂,筑牢非遗保护根基;坚持传承赋能,激发非遗活力;坚持创新转化,赋能城市发展;以匠心精神守正创新,推动非遗保护与城市发展、文化传承、旅游经济等深度融合,推动东莞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微信图片_20250411192039.jpg

2024年东莞非遗保护工作十佳单位代表、市级非遗工作站代表、非遗新青年代表、非遗企业等先后上台发言,分享经验,讲述东莞非遗“双创”的更多可能性。

微信图片_20250411192027.jpg

会议还为获得2024年东莞非遗保护工作十佳单位、非遗保护工作社会力量贡献奖、最美非遗工作者、第五批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非遗实践老师进行了颁奖、授牌。

微信图片_20250411192031.jpg

微信图片_20250411192035.jpg

2025年 匠心守正 时代表达

立足新起点,东莞如何更好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如何以多彩非遗丰富市民生活,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2025年,东莞非遗保护工作将更强调“系统性保护”和“提升利用水平”,继续以匠心精神守正创新,推动非遗保护与城市发展、文化传承、旅游经济等深度融合,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助力文化强市建设,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会议提出,要优化保护方向,强化本土优势,持续健全非遗系统性保护体系,为非遗保护注入源源不断的时代力量。要把握时代机遇,在《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指引下,依法推进全市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利用数字化、AI技术为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赋能,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非遗传播力,推动“非遗+科技”融合,实现非遗的长效保护。要聚焦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挖掘兼具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非遗产品,打造东莞非遗IP新造物,助力非遗传承与产业升级。要立足“东莞旅游元年”,推动非遗与旅游结合,打造文化体验项目,激活非遗消费,促进非遗经济。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锚定方向,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打造非遗创新传承发展的“东莞样板”。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系统性深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的当代表达和时尚传播,让非遗成为美好生活的新滋养,以非遗高质量发展赋能“百千万工程”,为东莞建设文化强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非遗力量。

(记者 马慧敏)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梁瑞娴关键词:非遗;文化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