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引领下,东城街道正以“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态”为画笔,在现代化产业园统筹建设的画布上勾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其中,作为东莞市工改M0重点示范项目、“九大拓空间”试点项目的中集国际数科城,以“产城综合体”的革新姿态,成为东城街道产业升级的“关键落子”。
从“旧工业园”到“数字新城”:一场跨越三十年的产业蝶变
这座占地231亩、总建面约44.46万平方米的产城综合体,前身是承载着桑园社区城镇化记忆的桑园第三工业园区。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曾是港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地,塑胶玩具、造纸印刷等企业撑起区域经济骨架。但随着时代变迁,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厂房闲置、产业价值低迷,2018年,东城街道将其纳入城市更新范围,一场“腾笼换鸟”的变革由此启动。
2021年12月,通过单一主体挂牌招商,中集产城接过“改造接力棒”,将其定位为东莞市首个功能混合型新型产业类更新项目、东城街道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如今,这片曾经的“旧园区”已蜕变为以数字经济为主导,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柱,新能源、新材料为配套的产业高地,涵盖智造工厂、独栋总部、研发大厦等多元业态,构建起“生产+研发+生活”一体化的24小时产业生态社区。
建设与招商并进: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
中集国际数科城项目总经理孙波介绍,目前,项目南区M0 + C2地块已全面开工,2#工业大厦、3#、5#、6#独栋总部等物业已封顶并进入验收阶段,预计2025年7月完成工程交付。同时,园区内部道路、智慧化基础设施及政务服务站等配套已先行启用,实现建设与运营协同推进。园区将继续以“零事故、高标准”为准则,确保项目如期落成,为东莞数字经济发展筑牢坚实载体。
自预招商启动,中集国际数科城凭借精准产业定位和资源整合能力,吸引众多优质企业签约入驻,覆盖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核心领域。孙波透露,目前签约企业达23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4家、国高企10家、规上工业企业6家,已签约企业年产值预计超10亿元,预计税收贡献达2100万元。伴随项目开发建设与招商引资推进,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显著提升,充分体现市场对园区产业生态的高度认可。未来,随着一期工程交付,园区将加速推动企业落地投产,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招商策略上,中集国际数科城围绕“产业生态共建”核心理念,实施四大策略。
特色优势凸显:差异化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谈及与其他类似产业园区的差异,孙波表示,数科城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国企担当+产城融合+生态赋能”。作为东莞中心城区首个混合用地工改M0项目,数科城突破传统园区功能单一局限,集成智造工厂、研发总部、精英住区及商业配套,打造“15分钟产城生态圈”,实现“人、产、城”深度融合。同时,通过“CPS产业空间解决方案”及“C +运营服务”,数科城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并联合高校、金融机构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形成“学、研、投、政、企、协”垂直生态链,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此外,依托中集集团全球产业链资源,数科城导入龙头企业和创新要素,叠加东城街道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区等支持政策,形成“国企 + 政府”双轮驱动,为企业提供成本、效率、品牌三重赋能。
重大项目“多点开花” 绘就高质量发展全景图
中集国际数科城的崛起仅仅是东城街道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2024年,东莞街道纳入市重大项目库的53个项目(总投资233.07亿元)全面提速:全年完成投资37.83亿元,同比增长36%,超额13.54%完成目标任务。从“工改工”示范项目到产业升级引擎,从旧村改造到产城融合,东城街道正以项目建设为支点,撬动“新产业”集聚、“新城市”蝶变、“新生态”构建。随着中集国际数科城等标杆项目的持续推进,一个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圈正加速成型,为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注入更强劲的东城动力。
(记者 钟丽贞)